疏肝益胃湯

SHU GAN YI WE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證因方論集要》卷三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肺經 20%
腎經 14%
肝經 14%
胃經 11%
心經 8%
大腸經 5%
脾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疏肝益胃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氣健脾:人參味甘性溫,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之效。疏肝益胃湯以疏肝解鬱、健脾和胃為治則,人參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有助於改善胃脘不適、食慾不振等症狀。
  2. 扶正祛邪:人參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提高免疫力。疏肝益胃湯多用於肝氣鬱結、脾胃虛弱者,而人參可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增強機體對病邪的抵抗能力,從而更有效地改善病症。

疏肝益胃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功效。疏肝益胃湯常用於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半夏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使胃氣下降,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2. 燥溼化痰: 半夏還有燥溼化痰的作用。肝鬱脾虛,容易導致痰溼內生,加重胃部不適。半夏可以幫助化解痰溼,使脾胃功能恢復,達到疏肝益胃的效果。

因此,疏肝益胃湯中加入半夏,能夠起到降逆止嘔、燥溼化痰的雙重作用,使治療效果更佳。

疏肝益胃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和胃止嘔: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疏肝益胃湯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胸悶、脅痛、胃脘脹滿、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茯苓能健脾利濕,消除脾胃濕邪,促進脾胃運化,達到和胃止嘔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茯苓與其他藥物配合,可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例如,與柴胡、白芍等藥物配合,能更好地疏肝解鬱;與陳皮、半夏等藥物配合,能更有效地理氣和胃。茯苓的加入,可以使藥物功效更加協調,增強療效。

疏肝益胃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作用能疏肝解鬱,幫助脾胃運化,增進食慾,消除胃脹氣等症狀。

二、燥濕化痰:陳皮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可幫助祛除脾胃濕氣,緩解因濕氣阻滯而導致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陳皮在疏肝益胃湯中發揮着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等病症。

疏肝益胃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

吳茱萸味辛性溫,入肝脾胃經,可溫中散寒,緩解脾胃虛寒導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吳茱萸還有理氣止痛之效,能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脇脹痛、脅肋疼痛等症狀。

因此,疏肝益胃湯中加入吳茱萸,可以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並兼顧疏肝解鬱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肝氣鬱結、脾胃虛寒所致的各種症狀。

疏肝益胃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肝解鬱:白芍性微寒,入肝經,具有柔肝止痛、養血調經之效。對於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胃脘不舒、月經不調等症狀,白芍能有效緩解肝鬱,舒肝理氣,達到和胃止痛的效果。
  2. 養血柔肝:白芍富含芍藥苷等成分,具有養血柔肝、滋陰潤燥的作用。對於因肝鬱氣滯導致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白芍能滋養肝血,使肝氣和緩,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疏肝益胃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消化: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助消化、止嘔的作用。疏肝益胃湯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脾胃虛寒所致的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乾薑的溫暖作用可以溫煦脾胃,促進消化功能,緩解胃寒引起的消化不良。
  2. 調和肝脾,疏肝理氣: 乾薑辛溫走氣,可入脾經,具有行氣解鬱的作用。肝鬱氣滯,脾胃失和,常會導致消化不良,而乾薑可以疏肝理氣,調和肝脾,幫助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疏肝益胃湯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 木瓜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健胃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導致的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木瓜能起到舒緩作用,使肝氣舒暢,脾胃運化正常。
  2. 健脾益胃: 木瓜富含蛋白酶,能幫助蛋白質消化吸收,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的人羣,木瓜能起到健脾益胃的作用,增強胃腸功能,提高食慾。

疏肝益胃湯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斂酸止嘔: 烏梅性酸斂,入肝脾經,具有收斂胃氣、止酸止嘔的作用。對於肝氣鬱結、脾胃不和導致的胃酸過多、嘔吐等症狀,烏梅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清熱生津: 烏梅味酸,性寒,能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對於肝火旺盛、胃陰不足導致的口乾舌燥、煩熱等症狀,烏梅可以起到清熱生津的作用。

總而言之,烏梅在疏肝益胃湯中發揮著斂酸止嘔、清熱生津的功效,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相關症狀。

主治功效


疏肝益胃湯:調理肝氣、緩解胃脘疼痛

疏肝益胃湯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疏肝理氣、健脾益胃之功,主治肝氣犯胃引起的胃脘疼痛、吐酸水等症。方中各藥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達到疏導肝氣、健運脾胃之效。

疏肝益胃湯組成:

  • 人參:補氣益元,健脾益胃,益氣生津。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寬中除痞,和胃降逆。
  • 茯苓:健脾利濕,益氣安神,滲溼利水,寧心安神。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燥濕化痰。
  • 吳茱萸:辛散苦泄,性熱祛寒,溫中散寒,降逆止嘔。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緩中止痛。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益氣,回陽救逆。
  • 木瓜: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
  • 烏梅:固澀收斂,斂肺止咳,止血,止痢。

疏肝益胃湯功效

疏肝益胃湯主要用於治療肝氣犯胃引起的胃脘疼痛、吐酸水等症。此外,疏肝益胃湯還可用於治療以下疾病:

  • 胃脘疼痛:疏肝益胃湯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作用,可緩解胃脘疼痛。
  • 吐酸水:疏肝益胃湯具有抑製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的作用,可緩解吐酸水。
  • 慢性胃炎:疏肝益胃湯具有健脾益胃,消積化滯的作用,可治療慢性胃炎。

疏肝益胃湯禁忌

  • 孕婦禁用疏肝益胃湯,因其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能導致流產。
  • 肝陽上亢者禁用疏肝益胃湯,因其具有疏肝理氣作用,可能加重肝陽上亢。
  • 陰虛火旺者禁用疏肝益胃湯,因其具有溫補作用,可能加重陰虛火旺。

疏肝益胃湯使用注意事項

  • 疏肝益胃湯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
  • 疏肝益胃湯應按時按量服用,不可擅自增減藥量。
  • 疏肝益胃湯應在飯後服用,不可空腹服用。
  • 疏肝益胃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疏肝益胃湯不宜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以免引起藥物相互作用。

總結

疏肝益胃湯是中醫常用方劑之一,具有疏肝理氣、健脾益胃之功,主治肝氣犯胃引起的胃脘疼痛、吐酸水等症。疏肝益胃湯組成包括人參、半夏、茯苓、陳皮、吳茱萸、白芍、乾薑、木瓜、烏梅等,各藥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達到疏導肝氣、健運脾胃之效。疏肝益胃湯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

傳統服藥法


人參、半夏(炒)、茯苓、廣皮、吳萸、白芍(炒)、淡乾薑、木瓜、烏梅肉。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燥熱、動火、傷陰的副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嘔吐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胃酸食道逆流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疏肝益胃湯, 出處:《證因方論集要》卷三。 組成:人參、半夏(炒)、茯苓、廣皮、吳萸、白芍(炒)、淡乾薑、木瓜、烏梅肉。 主治:胃痛,嘔吐酸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