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氣散
XIAO Q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消氣散方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沉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止痛的功效。其香味能行氣解鬱,疏通經絡,可緩解氣滯所致的腹痛、胸悶、嘔吐等症狀。
- 降逆止嘔: 沉香能降逆止嘔,對於因氣逆上衝導致的噁心、嘔吐有良好療效。其香氣能平息胃氣上逆,使胃氣下降,達到止嘔的效果。
因此,沉香在消氣散中,既能行氣止痛,又能降逆止嘔,起到協同其他藥物共同奏效的作用,達到治療氣滯所致的諸般病症的效果。
消氣散方中包含木香,主要原因如下:
- 疏肝理氣: 木香味苦性溫,入肝脾經,能行氣止痛,疏肝解鬱,對於氣機阻滯所致的胸悶、腹脹、胃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健脾和胃: 木香亦可健脾和胃,促進消化,改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
消氣散以木香為主要藥物,配合其他藥材,綜合作用,可達到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脾胃氣滯所致的各種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消氣散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扶正固本: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消氣散主要用於治療氣虛所致的症狀,如倦怠乏力、氣短心慌、食慾不振、面色蒼白等。人參能補氣益血,增強機體抵抗力,從根源上改善氣虛狀態。
- 調和藥性: 消氣散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白芍等屬涼性或偏涼性,人參的溫性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防止藥性過寒而損傷脾胃,使藥效更平和穩定,更好地發揮療效。
消氣散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降逆止嘔之功效。消氣散主要針對脾胃氣逆、胸膈痞悶、嘔吐泛酸等症狀,而半夏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使氣機下降,消除胸膈之氣逆,達到止嘔的效果。
- 燥濕化痰: 半夏性燥,具有燥濕化痰的作用。消氣散中常加入半夏,也與其能化解痰濕,消除痰濁阻滯,幫助氣機順暢,達到消氣散氣的效果有關。
消氣散方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其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苦能瀉肝火,辛能行氣,溫能散寒,故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對於因肝氣鬱結、氣機阻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青皮可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此外,青皮還能降逆止嘔,對於肝氣犯胃所致的嘔吐也有效。因此,在消氣散方中加入青皮,可起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進一步提升方劑的治療效果。
消氣散方劑中含有桔梗,主要原因如下:
- 宣肺利氣: 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氣、祛痰止咳之效。消氣散中多以燥濕化痰、理氣消痞為目的,桔梗能幫助宣暢肺氣,使痰濁易於排出,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 開宣壅滯: 桔梗能開宣肺氣,使氣機通暢,利於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消氣散主要用於治療氣機鬱滯、痰飲阻滯所致的胸悶氣喘、咳嗽痰多等症,桔梗的開宣作用能促進氣機運行,使藥效更佳。
消氣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氣: 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的功效。消氣散旨在治療氣滯引起的胸悶、腹脹等症狀,而陳皮能疏通氣機,使氣機流通,緩解胸悶、腹脹,達到消氣散氣的效果。
2. 燥濕健脾: 陳皮亦具燥濕健脾之效。若氣滯伴有脾胃濕困,陳皮能燥濕健脾,促進脾胃運化,進一步緩解氣滯之症。
消氣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健脾: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消氣散方中常因氣滯而導致脾胃濕困,茯苓可助於燥濕健脾,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使氣機得以暢通。
2. 寧心安神: 茯苓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氣滯所致的胸悶、心悸、失眠等症狀。消氣散方中加入茯苓,不僅能疏肝解鬱、理氣消脹,更能安定心神,使氣機平和,達到整體調和的效果。
消氣散中包含草果,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草果可起到溫中散寒、促進消化、緩解疼痛的作用。
- 芳香健脾,消食化積: 草果氣味芳香,能健脾開胃,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對於飲食積滯、消化不良所致的腹脹、噯氣、食慾不振等症狀,草果可起到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作用。
消氣散方中包含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大腹皮性平,味辛,入肝經,具有行氣消積、疏肝解鬱的功效。消氣散主要針對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致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大腹皮能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緩解肝氣鬱結,達到消氣止痛的效果。
- 利水消腫:大腹皮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消氣散中常與其他利水藥物配伍,如茯苓、澤瀉等,共同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消除水腫,進一步改善氣機運行,達到消氣散結的效果。
消氣散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解鬱: 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行氣解鬱、散寒止痛的功效。消氣散主治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腹脹、胃痛等症,紫蘇葉可以幫助疏通氣機,緩解胸腹脹痛。
- 發表散寒: 紫蘇葉還有發表散寒的功效,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也有輔助治療作用。消氣散除了行氣解鬱外,也常用於治療寒邪客肺引起的胸悶氣短,紫蘇葉的發表散寒作用可以幫助驅散寒邪,改善呼吸道症狀。
消氣散中使用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利水通淋: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之功效。消氣散主要針對氣機鬱滯、濕熱內蘊導致的胸悶氣短、小便不利等症狀,木通利水通淋,有助於清除濕熱,使氣機通暢,解除胸悶氣短之症。
二、清熱解毒:木通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熱解毒,消散鬱熱,有助於改善因濕熱內蘊導致的各種不適,例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
總而言之,木通在消氣散中起到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消氣散解鬱散結、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
主治功效
消氣散介紹:
中藥方劑「消氣散」,主要成分是:沉香、木香、人參、半夏、青皮、桔梗、陳皮、茯苓、草果、大腹皮、紫蘇葉、木通。
各成分的功效:
- 沉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青皮: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草果: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等功效。
- 大腹皮: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 紫蘇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 木通: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 血氣凝滯:血液運行不暢,導致氣血瘀滯。
- 心脾不和:心臟和脾胃功能失調,導致氣血不順。
- 腹急中滿:腹部急迫感和腹脹感。
- 四肢浮腫:四肢水腫,尤其是腳踝和手指。
- 飲食無味:對食物沒有味道或興趣。
- 小便不清:小便混濁或帶有沉澱物。
總結:
中藥方劑「消氣散」具有溫裡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降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多種功效。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氣滯血瘀、心脾不和、腹急中滿、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小便不清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沈香半兩,木香半兩,人參半兩,半夏(湯洗7次)半兩,青皮(去白、炒)半兩,桔梗(炒)半兩,陳皮(去白,炒)1兩,白茯苓(去皮)3兩,草果仁(炒)3兩,大腹皮(洗,焙)3兩,紫蘇(連梗)3兩,木通3兩。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4片,大棗1枚,煎,空心熱服。
本方方名,《醫方類聚》引作「消氣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消氣散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過量可能會導致腹瀉、嘔吐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消氣散之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並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消氣散, 出處:《石室秘錄》卷六。 組成:白朮1兩,薏仁1兩,茯苓1兩,人參1錢,甘草1分,枳殼5分,山藥5錢,肉桂1分,車前子1錢,蘿蔔子1錢,神曲1錢。 主治:健脾行氣利水。主治:氣臌。乃氣虛作腫,似水臌而非水臌也。其症一如水臌之狀,但按之皮肉不如泥耳。必先從腳面腫起,後漸漸腫至上身,甚則頭面皆腫者。
消氣散, 出處:《簡易方》引《葉氏錄驗方》(見《醫方大成》卷三)。 組成:沉香半兩,木香半兩,人參半兩,半夏(湯洗7次)半兩,青皮(去白、炒)半兩,桔梗(炒)半兩,陳皮(去白,炒)1兩,白茯苓(去皮)3兩,草果仁(炒)3兩,大腹皮(洗,焙)3兩,紫蘇(連梗)3兩,木通3兩。 主治:血氣凝滯,心脾不和,腹急中滿,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小便不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