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病開關散

YANG BING KAI GU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5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5%
肺經 15%
肝經 13%
胃經 11%
心經 9%
腎經 8%
膽經 7%
膀胱經 5%
三焦經 5%
大腸經 2%
小腸經 2%
心包經 2%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陽病開關散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升陽舉陷: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經,具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效。陽病多因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導致氣血運行不順,症見發熱、頭痛、胸悶、腹脹等。柴胡能疏肝理氣,解鬱降逆,使氣血暢通,解除陽病之表邪。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陽病開關散中其他藥物如葛根、升麻等,亦具疏散風熱、解表升陽之效。柴胡與之相配伍,可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功效,增強藥效,達到治療陽病之目的。

陽病開關散中加入桔梗,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宣肺氣、通利咽喉的作用。陽病多發於肺氣鬱閉,咽喉不利,桔梗可宣肺利咽,開通氣道,使病邪得以宣泄。

二、助藥力達肺:桔梗具有引藥上行,開通氣道的作用,可助其他藥材有效達肺,發揮其藥力,進一步治療陽病。

陽病開關散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清熱解表: 陽病多由風寒襲表引起,而秦艽性苦寒,具有疏散風寒、清熱解表之效,能有效緩解外感風寒所致的發熱、惡寒、頭痛、鼻塞等症狀。
  2. 舒筋活絡,止痛消腫: 秦艽還具有舒筋活絡、止痛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因此,秦艽在陽病開關散中起着疏散風寒、清熱解表、舒筋活絡、止痛消腫的功效,是治療陽病的一味重要藥材。

陽病開關散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陽病多因燥熱所致,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之效。可緩解燥熱傷津,津液不足所導致的口渴、咽乾、咳嗽等症狀,使患者體內陰液充盈,有利於緩解陽病。
  2. 養心安神:陽病常伴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麥門冬亦有養心安神之功效,可改善心神不寧,促進睡眠,使患者心神安定,助於病情恢復。

陽病開關散中使用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陽熱亢盛,滋陰降火: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之功。陽病多因陽氣過盛,導致陰虛火旺,白芍能滋陰降火,緩解陽熱亢盛之勢,從而達到平衡陰陽的作用。
  2. 調和肝脾,助陽氣生發: 白芍能緩解肝氣鬱結,疏肝理氣,並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使陽氣得以順暢生發。陽病往往伴隨肝氣鬱結或脾胃虛弱,白芍通過調和肝脾,使陽氣得以順暢運行,達到治病的目的。

陽病開關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木香味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能疏解肝氣鬱結,緩解胸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陽病多因陽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木香能理氣行氣,有助於改善陽氣不足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
  2. 溫中散寒,止瀉止痛:木香亦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對於陽氣不足導致的脾胃虛寒、腹痛泄瀉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緩解作用。陽病患者常伴有脾胃虛寒,木香能溫中散寒,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促進陽氣生髮。

陽病開關散中加入澤瀉,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入膀胱經,能利水滲濕,消腫止痛,有助於排除體內濕熱,改善因陽氣鬱滯導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2. 清熱瀉火:澤瀉亦能清熱瀉火,降解陽氣過盛導致的熱症,如發熱、口渴、煩躁等。

總而言之,澤瀉在陽病開關散中發揮利水滲濕、清熱瀉火的作用,有助於疏通陽氣,改善陽病的症狀。

陽病開關散中使用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利水: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通淋止痛之效。陽病多屬熱證,而熱邪上擾則易致頭昏腦脹、口渴心煩等症狀,木通可清熱解毒,降火除煩。

2. 開竅通絡:木通具有通利水道、開竅通絡的作用,可助於解除熱邪壅阻,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治療陽病的目的。

綜上所述,木通在陽病開關散中發揮了清熱利水、開竅通絡的功效,有助於解除熱邪上擾,疏通氣血,達到治療陽病的效果。

陽病開關散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諸藥: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陽病開關散方中藥性偏燥熱,甘草可緩解燥熱之性,避免藥物過於猛烈,達到藥效協調,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2. 益氣健脾: 甘草能補脾益氣,增強人體正氣,有助於提高免疫力,抵抗病邪。陽病開關散方主要針對陽氣不足所致的疾病,甘草的補氣作用能加強藥物扶正祛邪的效果,促進疾病的康復。

陽病開關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原因有二:

一、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陽病多因氣血不足,或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當歸能補血活血,使氣血充盈,運行通暢,有助於改善陽病症狀。

二、 引藥入經,增強療效: 當歸能引藥入經,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陽病開關散中其他藥物,如黃芪、茯苓等,需配合當歸的引導,才能更好地發揮補氣健脾、利水消腫等功效。

陽病開關散中使用桑白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宣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入肺經,能宣肺解表,清熱止咳,對於外感風熱,肺熱咳嗽,痰多黏稠等症狀,有良好療效。陽病多由外邪入侵引起,桑白皮可清熱解表,宣散風熱,開利肺氣,有助於緩解病症。
  2. 利水消腫:桑白皮亦有利水消腫之功效,對於痰濕凝聚,肺氣不宣,導致咳嗽痰多,喘促等症狀,也有幫助。陽病若涉及肺氣不利,痰濕阻滯,桑白皮可利水消腫,開通肺氣,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

陽病開關散中使用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表、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咳嗽、口渴等症狀。
  2. 滋陰潤燥: 地骨皮還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可以緩解因燥熱引起的咽喉乾痛、口乾舌燥等症狀。

陽病開關散主要針對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咳嗽等症狀,而地骨皮的清熱解表和滋陰潤燥功效,正好可以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陽病開關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柴胡(去苗)半兩
  • 桔梗(炒)半兩
  • 秦艽 半兩
  • 麥門冬(去心)半兩
  • 木通 半兩
  • 地骨皮 一兩
  • 桑皮(蜜炙)一兩
  • 芍藥 一兩
  • 木香 一兩
  • 澤瀉 一兩
  • 當歸 一兩
  • 甘草(炙)一錢

劑型: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薑二片,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服。

古代文獻記載之主治:

根據《証治準繩‧雜病》、《濟陽綱目》和《不居集》等文獻記載,陽病開關散主治骨蒸勞瘵陽病,症見:

  • 手足煩疼
  • 口乾舌瘡
  • 小便黃赤
  • 大便難
  • 熱多咽喉痛
  • 涎唾黃黏
  • 夜夢鬼交,遺精自泄
  • 夢魂不安,常見先亡,恐怖鬼神
  • 思量飲食,食至不進
  • 目睛失白,骨節疼痛
  • 五心煩熱,頭髮作滯
  • 面臉時紅,如敷胭脂
  • 唇紅異常,肌膚不潤
  • 言語氣短
  • 項生瘰癧,腹中氣塊
  • 鼻口生瘡,口舌乾燥
  • 咽喉不利,仰臥不得
  • 或時氣喘,涕唾稠黏
  • 上氣憤滿,痰吐噁心
  • 腹脅妨悶
  • 陰中冷痛,陰癢生瘡
  • 多濕轉筋拘急
  • 或忿怒悲啼,舌直苦痛
  • 目睛時疼,盜汗
  • 抬肩喘息,陽道虛剛
  • 兼見上述症狀一二者

治療原理分析:

陽病開關散以「瀉陽補陰」為主要治療原則。方中藥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

  1. 清熱瀉火: 柴胡、秦艽、地骨皮、桑白皮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可針對陽病熱盛的病機,清除體內虛熱。
  2. 滋陰潤燥: 麥門冬、當歸、芍藥能夠滋陰潤燥,補充體內陰液,緩解口乾、咽喉痛、大便難等陰虛燥熱的症狀。
  3. 宣肺利咽: 桔梗宣肺利咽,可以改善咽喉疼痛、涎唾黃黏等症狀。
  4. 利水通淋: 澤瀉、木通利水通淋,可促進體內多餘水分的排出,改善小便黃赤的症狀。
  5. 行氣活血: 木香、當歸行氣活血,有助於氣血流通,緩解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煩躁等症狀。
  6. 調和諸藥: 甘草調和諸藥,使藥性更加平和,並可補益脾胃。

綜合分析:

陽病開關散是一個針對骨蒸勞瘵陽病而設的方劑,其組方以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為主要思路,兼顧宣肺利咽、利水通淋、行氣活血等多個方面。方中藥物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緩解陽病所引起的各種症狀,達到「瀉陽而補陰」的目的。特別是針對有手足煩疼、口乾舌瘡、小便黃赤、大便難、熱多咽喉痛、涎唾黃黏等明顯熱像和陰虛表現的患者,此方有較好的療效。文獻中也提及「小便多,即病去矣」,提示利尿是本方發揮療效的一個重要途徑。

總結:

陽病開關散通過清熱、滋陰、利水等多重作用,針對性地治療骨蒸勞瘵陽病的各種症狀,是一個具有明確治療目標和良好療效的古代經典方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利濕通淋的功效,但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小便顏色偏黃肺結核扁桃腺炎大便秘結鏈球菌性咽喉炎急性會厭炎舌頭痛咽喉痛口乾口渴多痰舌上出血舌體表面潰破

相同名稱方劑


陽病開關散, 出處:《永類鈐方》卷六。 組成:北柴胡(去蘆)半兩,桔梗(炒)半兩,秦艽半兩,麥門冬(去心)半兩,芍藥1兩,木香1兩,澤瀉1兩,木通半兩,甘草1錢(炙),當歸1兩,桑白皮(蜜炙)1兩,真地骨皮1兩。 主治:骨蒸勞瘵陽病,手足煩疼,口乾舌瘡,小便黃赤,大便難;及熱多,咽喉痛,涎唾黃粘,或兼1-2虛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