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腎湯

YANG SH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八十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肺經 20%
脾經 18%
肝經 14%
腎經 11%
膀胱經 6%
三焦經 3%
大腸經 3%
胃經 2%
心經
肺經
脾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羊腎湯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益智: 羊腎本身具有補腎壯陽之效,而遠志則能安神益智,二者相輔相成,能增強補腎效果,並改善因腎虛導致的記憶力減退、心神不寧等症狀。
  2. 通絡活血: 遠志具備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能改善因腎虛導致的腰膝酸軟、四肢乏力等症狀,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恢復腎臟功能。

因此,羊腎湯中加入遠志,不僅能補腎益智,更能促進腎氣恢復,改善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羊腎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基於其 養血柔肝 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 養血柔肝、斂陰止痛 的功效。羊腎湯常用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等症,而白芍可以 滋養肝血,緩解肝腎陰虛導致的腰膝酸軟,並能 調節肝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羊腎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補腎: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清熱解毒的功效。羊腎性溫,善於溫補腎陽。二者配伍,寒熱相濟,陰陽調和,能有效滋陰補腎,平衡腎陰腎陽,適合腎陰虛、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遺精早泄等症狀。

二、涼血止血:生地黃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羊腎的溫燥之性,避免補腎過程中出現上火、燥熱等不良反應。

羊腎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腎: 黃耆為補氣之要藥,能增強人體正氣,而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氣互生。加入黃耆可補益腎氣,固腎防虛,增強腎臟功能,使腎精充盈,進而改善腎虛所致的症狀。
  2. 扶正祛邪: 羊腎湯常用於腎虛、腰膝痠軟等症。黃耆除了補氣,還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可增強人體抵抗力,抵抗外邪入侵,並促進腎臟的修復與康復。因此,加入黃耆可加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治療腎虛等疾病。

羊腎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補腎固精: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補腎固精之效。羊腎本身滋補腎陰,但可能導致脾虛濕困,茯苓則能健脾利濕,使腎氣更好地發揮作用,避免濕邪阻礙腎氣運行。
  2. 佐助羊腎,調和藥性:羊腎性溫,容易燥熱,茯苓性平味甘,可以中和羊腎的燥熱之性,使其補腎而不燥,使藥性更加平和。同時,茯苓也能幫助羊腎更好地吸收利用,提高藥效。

羊腎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益氣: 羊腎本身具有溫腎壯陽、補益精髓的功效,而人參則以補氣生津、益氣固表著稱。兩者相配,可互相增強補腎益氣的作用,對於腎虛精虧、氣虛乏力等症狀,有較佳的治療效果。
  2. 緩解毒性: 羊腎性溫,具有溫補腎陽的作用,但同時也帶有燥熱之性。人參性涼,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將人參加入羊腎湯中,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毒性、降低燥熱的作用,使藥性更平和,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而傷陰。

羊腎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是基於其 祛風散寒、止痛 的功效。

羊腎本身性溫,可補腎壯陽,但若患者體質虛寒,易受風寒侵襲,則單用羊腎恐難以奏效。防風性溫,善於驅散外邪,尤其是風寒之邪,可助羊腎溫補腎陽,同時亦能緩解風寒引起的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此外,防風亦有解表 的作用,可促進汗液排出,進一步散發體內寒氣,配合羊腎溫補腎陽,從內而外驅散寒邪,達到治療目的。

羊腎湯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壯陽:獨活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溫經散寒、祛風濕、通痺止痛的功效。羊腎本身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作用。兩者相配,可溫補腎陽,改善因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症狀。
  2. 祛風止痛:羊腎湯常用於治療腎虛腰痛、風濕痺痛等疾病。獨活的祛風濕、通痺止痛作用,可與羊腎的補腎功效相輔相成,提高療效。

羊腎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調和藥性: 羊腎性溫熱,甘草性甘平,可緩解羊腎的燥熱之性,避免過於溫燥,並使藥性更加平和,不易引起副作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和中緩急的功效,可增強羊腎的補腎壯陽作用,同時可協調藥物,使各藥材發揮最佳功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羊腎湯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使藥方更趨於平衡,藥效更佳。

羊腎湯作為一道傳統中醫藥方,其組成成分精選自多種具有滋補功效的草藥及動物內臟。其中,羚羊角的加入尤為引人注目。在中醫學中,羚羊角被視為一味涼血解毒、平肝熄風之佳品,尤其適合治療因肝火旺盛或風熱上擾所導致的頭痛、眩暈等症狀。羊腎湯以羊腎為主料,搭配如羚羊角等輔料,旨在達到補腎壯陽、固精止瀉的功效。羚羊角的清熱平肝作用,能有效平衡羊腎可能帶來的溫熱性質,防止進補過度導致上火。同時,它還能增強整體方劑的解毒功能,使羊腎湯不僅能補益身體,還能調節體內環境,促進健康。然而,現代由於保護野生動物的需要,真正的羚羊角已罕見於臨床使用,多用人工合成品或其它具有類似功效的藥材替代。

主治功效


羊腎湯

羊腎湯是一劑中藥方劑,具有補氣血、養心安神、祛風邪的功效。主治產後身體虛弱,心臟氣血不足,外邪乘虛而入,侵犯血脈,引起精神錯亂,產生幻覺,如同看見鬼神。

組成

  • 遠志: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獨活: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羚羊角:清熱涼血、解毒、明目、安神。

功效

  • 補氣血:羊腎湯中的黃耆、茯苓、人參、生地黃等具有補氣血的功效,可以增強體質,改善氣血虛弱的症狀。
  • 養心安神:羊腎湯中的遠志、白芍、生地黃等具有養心安神的功效,可以緩解精神緊張、焦慮、失眠等症狀。
  • 祛風邪:羊腎湯中的防風、獨活、甘草等具有祛風邪的功效,可以驅除風寒、風熱等邪氣,改善感冒、頭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適應症

  • 產後身體虛弱
  • 心臟氣血不足
  • 外邪乘虛而入,侵犯血脈
  • 引起精神錯亂,產生幻覺,如同看見鬼神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總結

羊腎湯是一種具有補氣血、養心安神、祛風邪功效的中藥方劑,常用於治療產後身體虛弱、心臟氣血不足、外邪乘虛而入,侵犯血脈,引起精神錯亂,產生幻覺,如同看見鬼神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磁石3兩(煅,醋淬),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銼)1兩,五味子2兩,白茯苓(去黑皮)2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半。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2盞,先取羊腎1只,細切,煎3-5沸,次下藥,煎至1盞,去滓,空腹溫服,良久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補腎、安神定志的功效,適合於產後體虛,心氣不足,血邪所攻,以致荒語,如見鬼神的患者。但本方有滋膩礙胃的副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前列腺炎耳聾妄想狀態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腰痛腹瀉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尿中混挾精液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羊腎湯, 出處:《證類本草》卷十七引《食醫心鑑》。 組成:羊腎1雙(去脂)。 主治:腎勞損精竭。

羊腎湯, 出處:《外台》卷十七引《經心錄》。 組成:羊腎1具,川芎1兩,茯苓2兩,人參3兩,附子1兩(炮),桂心2兩,牡丹皮1兩,磁石2兩,當歸2兩,乾地黃3兩,大棗5枚(擘),牡荊子1兩(碎)。 主治:腎氣不足,耳無所聞。

羊腎湯, 出處:《聖惠》卷八十。 組成:羊腎1對(切,去脂膜),遠志3分(去心),白芍藥3分,熟乾地黃1兩,黃耆(銼)半兩,白茯苓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防風(去蘆頭)半兩,獨活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羚羊角屑半兩。 主治:産後體虛,心氣不足,血邪所攻,以致荒語,如見鬼神。

羊腎湯, 出處:《聖惠》卷八十一。 組成:羊腎1對(切,去脂膜),羚羊角屑半兩,熟乾地黃1兩,人參3分(去蘆頭),麥門冬半兩(去心),茯神半兩,五味子半兩,桂心半兩,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續斷半兩,黃耆半兩(銼),當歸半兩(銼,微炒),乾薑3分(炮裂,銼),川芎半兩。 主治:産後虛羸,乏力短氣。

羊腎湯, 出處:《聖惠》卷二十六。 組成:磁石1兩(搗碎,水淘去赤汁),肉蓯蓉1兩(酒浸,刮去皺皮,炙乾),白茯苓半兩,桂心半兩,石菖蒲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五味子半兩,當歸半兩,川芎半兩,石斛半兩(去根,銼),桑螵蛸半兩(微炒),杜仲半兩(去粗皮,炙令微黃,銼),熟乾地黃1兩。 主治:腎勞虛損,面黑耳聾,腰腳疼痛,小便滑數。

羊腎湯, 出處:《聖惠》卷二十六。 組成:人參1兩(去蘆頭),白芍藥1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熟乾地黃1兩,當歸1兩,杜仲1兩(去粗皮,炙令黃,銼),川芎勞1兩,遠志1兩(去心),白茯苓1兩,石斛1兩(去根,銼),五味子1兩,黃耆半兩(銼),桂心1兩,續斷1兩,磁石3兩(搗碎,水淘去赤汁)。 主治:腎勞虛寒,面腫垢黑,腰脊痛,不能久立,屈伸不利。多語驚悸,上氣,小腹裏急,痛引腰脊,四肢苦寒,小便或白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