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木防己湯
**組成:**防己、石膏、桂枝、人參
**整體功效:**清熱除痰,利水消腫。
**主治:**膈間支飲、鬱久化熱、正氣又虛、症見其人喘滿,心下痞悶、面色黧黑,舌淡暗、苔膩、脈沈緊。
木防己湯是一張清熱除痰、利水消腫的方劑。它由防己、石膏、桂枝、人參等四味中藥組成。防己和石膏可以清熱除痰,桂枝和人參可以補氣扶正。這張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膈間支飲、鬱久化熱、正氣又虛所導致的喘滿、心下痞悶、面色黧黑、舌淡暗、苔膩、脈沈緊等症狀。
方解:
- 防己:味苦、辛,性微寒。歸肺、肝、腎經。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解毒通絡的功效。
- 石膏:味甘、寒。歸肺、胃經。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安神、解毒的功效。
- 桂枝:味辛、甘,性溫。歸肺、膀胱經。有發汗解表、溫通經脈、解肌退熱、通陽利尿的功效。
- 人參:味甘、微苦,性平。歸肺、脾、心經。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氣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
注意事項:
- 木防己湯是一張清熱除痰、利水消腫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膈間支飲、鬱久化熱、正氣又虛所導致的喘滿、心下痞悶、面色黧黑、舌淡暗、苔膩、脈沈緊等症狀。
- 本方中防己、石膏、桂枝、人參等四味中藥均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遵醫囑。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木防己1錢半,通草1錢,生苡仁4錢,青松針3錢,桂枝7分,滑石5錢,絲瓜絡2錢,嫩桑枝1兩。
利濕清熱。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乃清熱行水之名方,所治支飲喘滿,是由於水飲結於心下,鬱而化熱,又復延久正虛所致。方中木防己利水,以治支飲之本為君;石膏清熱,以治蘊熱之標為輔;飲為陰邪,水飲內阻,膀胱氣化不宣,故以桂枝為佐,既可溫化心下水飲,又能助膀胱氣化,使水飲從小便出;病程日久,正氣已傷,故加人參益氣補虛。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木防己湯, 出處:《外台》卷二十引《範汪方》。 組成:木防己3兩,甘草2兩(炙),桂心2兩,茯苓6兩,黃耆3兩,生薑2兩,白朮3兩,芍藥2兩。 主治:水氣,四肢腫,聶聶動。
木防己湯, 出處:《金匱》卷中。 組成:木防己3兩,石膏12枚(雞子大),桂枝2兩,人參4兩。 主治:補虛散飲。主治:膈間支飲,其人喘滿,心下痞堅,面色黧黑,其脈沉緊,得之數10日,醫吐下之不癒,屬虛者。
木防己湯, 出處:《臨證指南醫案》卷七。 組成:木防己、石膏、桂枝、片薑黃、杏仁、桑枝。 主治:冬月溫暖,真氣未得潛藏,邪乘內虛而伏,因驚蟄節,春陽內動,伏氣乃發。初受風寒,已從熱化,兼以夜坐不眠,身中陽氣泄越,致痹證疼痛增劇。
木防己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木防己1錢半,通草1錢,生苡仁4錢,青松針3錢,桂枝7分,滑石5錢,絲瓜絡2錢,嫩桑枝1兩。 主治:利濕清熱。主治:風濕之病,風勝化熱。頭痛發熱,微汗惡寒,骨節煩疼,體重微腫,小便欠利,脈來浮緩。
木防己湯, 出處:《掃葉莊醫案》卷三。 組成:木防己、桂枝木、大豆黃卷、茯皮、天花粉、菖蒲汁。 主治:新沐濕聚經脈,病在氣分,狀似風溫,寒戦大熱,頭痛鼻塞,脅肋痛不可轉側,自利稀水,熱渴欲飲水,目黃上視,手肢發痙,舌苔白,齒闆燥,胸中隱隱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木防己加茯苓芒消湯
相似度 66%
人參白虎桂枝湯
相似度 60%
桂枝加知母石膏升麻湯
相似度 57%
桂枝加黃耆知母石膏湯
相似度 57%
三聖湯
相似度 57%
五苓散加防己桂枝薏仁方
相似度 57%
葛根桂枝人參湯
相似度 57%
加減木防己湯
相似度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