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萬病解毒丸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解毒的功效,能清熱解毒,瀉火通便,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如發熱、便祕、口苦、咽痛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2. 瀉下通便:大黃能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泄,對於因熱毒積滯引起的便祕,具有通便排毒的效果,配合其他藥物,可達到清熱解毒、通便排毒的目的。
萬病解毒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常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大戟。大戟,性寒,味苦,具有強烈的瀉下作用,能夠清熱解毒,通便排毒。這一特性使它在萬病解毒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對於因內熱或濕熱所引起的各類病症,能夠有效促進體內毒素的排出,恢復身體的健康平衡。
另外,大戟還能改善血液循環,消除水腫,常用於治療癰腫、疔瘡等皮膚病。由於其療效明顯,但用量需謹慎,避免過量造成腹瀉或其他副作用。因此,在方劑中配合其他中藥,能夠互補其不足,增強整體療效,使萬病解毒丸既能解毒,又能保護脾胃,平衡藥性的口感與功效,實現“以毒攻毒”的治療理念。這些特點使得萬病解毒丸在中醫中持續受到重視,成為常用的調理方劑之一。
「萬病解毒丸」中加入「連翹」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連翹味苦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引起的發熱、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連翹能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二、化痰利咽:連翹還能化痰利咽,對於痰熱鬱結引起的咳嗽、痰多、咽喉不適等症狀,連翹能清熱化痰,改善呼吸道症狀。
總之,連翹在「萬病解毒丸」中,發揮著清熱解毒、化痰利咽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多種熱毒病症。
「萬病解毒丸」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寒水石性寒,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通淋的功效。其能清解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咽痛、瘡瘍腫毒等。
- 止血止瀉:寒水石可收斂止血,並能止瀉止痢,對因熱毒引起的出血、腹瀉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將寒水石加入「萬病解毒丸」,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止血止瀉的功效,達到多方面治療的效果。
萬病解毒丸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解毒散邪: 白芷味辛、性溫,入肺、胃經,具有解毒散邪、消腫止痛的功效。藥理研究表明,白芷可抑制細菌生長,抗炎止痛,對於外感風寒、濕邪入侵引起的各種疾病,如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牙痛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 疏風通竅: 白芷能疏散風邪,通利鼻竅,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白芷還可以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緩解頭昏眼花、耳鳴等症狀。
因此,萬病解毒丸中加入白芷,可以起到解毒散邪、疏風通竅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其治療效果。
萬病解毒丸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黃芩味苦寒,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抑制體內熱毒的蔓延,尤其針對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療效。
- 抗炎消腫:黃芩富含黃芩苷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消腫、止血生肌的作用。對於各種炎症反應,例如皮膚炎症、腸胃炎症等,都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黃芩在萬病解毒丸中的加入,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抗炎消腫的藥性,有助於治療各種熱毒引起的疾病,起到解毒消炎的作用。
「萬病解毒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之功效。藥理研究表明,茯苓可促進尿液生成,有助於排除體內毒素,同時也能改善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增強人體抵抗力。
- 安心寧神,益氣生津: 茯苓亦具有一定安神作用,可緩解因毒素入侵引發的煩躁不安、失眠等症狀。此外,茯苓還能益氣生津,有助於緩解因毒素損傷導致的津液虧虛、口乾舌燥等症狀。
綜上所述,茯苓在「萬病解毒丸」中發揮著利水滲濕、健脾和胃、安心寧神、益氣生津等多重作用,有助於提升藥丸的解毒功效和整體療效。
萬病解毒丸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熱毒熾盛、煩躁不安、口渴咽乾、瘡瘍腫毒等病症,石膏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生津止渴: 石膏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能緩解口渴、咽乾等症狀。對於熱病口渴,或因熱毒灼傷津液所致的口渴,石膏都能有效緩解。
因此,萬病解毒丸中加入石膏,可起到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多種熱毒病症。
萬病解毒丸中使用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滑石性寒滑,能清熱解毒,利濕通淋,適用於熱毒壅盛、濕熱內蘊所致的各種疾病,如發熱、口渴、咽痛、小便不利等。
- 利濕通淋: 滑石能利尿排石,有助於清除體內毒素,對於濕熱所致的淋症,如尿頻、尿痛、尿澀等,亦有良好的效果。
因此,滑石在萬病解毒丸中,起著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由熱毒或濕熱引起的各種疾病。
萬病解毒丸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天花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它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如發熱、口渴、咽痛、瘡瘍等,都能起到緩解作用。
- 利尿消腫: 天花粉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可以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助於消除水腫、消退炎症。這對於一些伴有水腫的病症,如腎炎、肝硬化等,具有輔助治療的效果。
萬病解毒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許多解毒藥性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甘草可以中和藥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負擔。
2. 增強藥效:甘草含有甘草酸等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調節等作用,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解毒效果,提高藥效,促進疾病的康復。
因此,甘草在萬病解毒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調和藥性、保護脾胃,並增強藥效,使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萬病解毒丸中添加薄荷,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清利頭目、疏散風熱、止癢止痛的功效。在萬病解毒丸中,薄荷可以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效果。例如,薄荷可以配合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物,增強其清熱解毒作用;亦可與柴胡、葛根等疏風散熱藥物配合,加強其疏風散熱功效,有助於治療各種熱毒引起的疾病。
「萬病解毒丸」中加入葛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葛根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外感風熱或濕熱引起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有助於解毒消腫。
2. 疏散風熱: 葛根能疏散風熱,並具有解表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對於因風熱引起的毒素入侵,葛根也能起到一定的解毒作用,配合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毒素。
「萬病解毒丸」中含有「山慈菇」,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山慈菇性寒,味苦,歸肺、肝經。其主要成分為天麻素,具有鎮靜、抗驚厥、止痛等作用。在中醫理論中,認為其能清熱解毒,並能消散鬱結,故常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等。
因此,山慈菇在「萬病解毒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提升其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各種疾病的目的。
萬病解毒丸中加入青黛,主要基於其以下特性:
- 清熱解毒:青黛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熱毒引起的各種病症,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目赤腫痛等。
- 活血化瘀:青黛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萬病解毒丸中加入青黛,有助於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治療各種熱毒、瘀血所致的疾病。
萬病解毒丸中加入貫眾,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貫眾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驅蟲止痢的功效。對於由熱毒、濕熱等引起的各種疾病,如瘡瘍腫毒、濕熱瀉痢等,貫眾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驅蟲止痢:貫眾具有較強的驅蟲作用,能殺滅腸道寄生蟲,並能止瀉止痢,對於由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腹痛、腹瀉、痢疾等,貫眾能起到驅蟲止瀉的作用。
因此,在萬病解毒丸的組成中加入貫眾,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驅蟲止痢,起到綜合治療的效果。
主治功效
萬病解毒丸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多部古代中醫典籍記載,「萬病解毒丸」主要應用於治療多種病症,這些病症可歸納為以下幾大類:
一、 各種「毒」證:
包含:
- 癰疽瘡瘍類: 癰疽發背、魚臍毒瘡等化膿性感染。
- 中毒類: 藥毒、草毒、挑生毒、獸毒、蠱毒、瘵蟲、食物中毒(菌毒、河豚魚毒、疫死牛馬肉毒)等。
- 蛇蟲咬傷類: 蛇毒、蜈蚣蜂蠍虿毒等。
- 疫病類: 時毒、瘴氣等。
二、 其他病症:
包含:
- 咽喉疾病: 喉痹。
- 骨鯁: 異物卡喉。
- 外傷: 刀斧傷、湯火傷。
- 婦科病症: 鬼胎惡氣。
- 消化系統疾病: 積塊蟲積、心胸痞滿、肚腹膨脹。
- 急救: 縊死、溺死(輔助治療)。
治療原理分析:
從上述主治病症及組成藥物的功效來看,「萬病解毒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圍繞「解毒」二字展開,同時兼顧活血化瘀、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等方面。
解毒:
- 廣泛的解毒作用: 多部典籍均強調其解毒功效,且針對不同種類的「毒」均有效,如細菌、病毒、毒蟲、毒物等。這主要得益於方中多味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抗感染的作用,如黃芩、連翹、大黃、大戟等。
- 針對特定毒物的解毒作用: 文中特別提到對「挑生毒」的治療,以及對河豚魚毒、疫死牛馬肉毒等的解毒作用,體現了該方在解毒方面的針對性。
- 解毒途徑: 通過「吐」、「下」、「敷」等多種途徑將毒邪排出體外。「吐」法主要通過刺激嘔吐,將毒物排出;「下」法主要通過通便,將毒物從腸道排出;「敷」法則是直接作用於患處,拔毒消腫。
活血化瘀:
- 促進毒邪消散: 癰疽瘡瘍、積塊蟲積等病症多伴有氣血瘀滯,「萬病解毒丸」中大戟等藥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疏通經絡、消散瘀滯,從而促進毒邪消散。
- 加速傷口癒合: 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清熱利濕:
- 針對濕熱證: 許多「毒」證,如癰疽瘡瘍、部分中毒等,常伴有濕熱表現,「萬病解毒丸」中寒水石、茯苓、滑石等藥物具有清熱燥濕、利尿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
- 預防感染: 濕熱環境易滋生病菌,清熱利濕有助於改善體內環境,預防感染。
消腫止痛:
- 緩解症狀: 癰疽瘡瘍、蛇蟲咬傷等病症常伴有紅腫熱痛等症狀,「萬病解毒丸」中大戟、黃芩等藥物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症狀,提高患者舒適度。
- 輔助治療: 消腫止痛有助於控制病情發展,為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
其他作用:
- 潤肺止咳: 石膏、天花粉具有潤肺止咳作用,這對伴有咳嗽症狀的患者有益。
- 滋陰生津: 天花粉具有滋陰生津作用,可緩解因熱毒耗傷津液導致的口乾舌燥等症狀。
- 調節免疫: 黃芩、茯苓等藥物具有調節免疫系統的作用,有助於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
總結:
「萬病解毒丸」是一個以「解毒」為核心,兼顧活血化瘀、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等多方面作用的複方。其主治病症廣泛,治療原理清晰,體現了中醫「異病同治」的治療原則。其組成藥物多具有較強的藥理活性,現代研究也證實了這些藥物的抗菌、抗病毒、抗炎、解毒等作用,為「萬病解毒丸」的臨床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傳統服藥法
大黃2兩,大戟2兩,連翹2兩,寒水石2兩,白玉簪3兩,白芷3兩,黃芩3兩,茯苓3兩,石膏3兩,滑石3兩,天花粉3兩,甘草4兩,薄荷4兩,乾葛4兩,山慈姑6兩,青黛半兩,貫眾1兩半。
能化銅鐵碗瓦。
上為末,綠豆粉糊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薄荷湯磨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萬病解毒丸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萬病解毒丸, 出處:《直指》卷二十二。 組成:文蛤(即五倍子)1兩半,山慈姑(即金燈花根)1兩(洗,焙),紅芽大戟(洗,焙)7錢半,全蠍5枚,大山豆根半兩,續随子(取仁去油,留性)半兩,麝香1錢,朱砂2錢,雄黃2錢。 主治:解毒收瘡。主治:癰疽發背,魚臍毒瘡,藥毒,草毒,挑生毒,蛇獸毒,蠱毒,瘵蟲,諸惡病。
萬病解毒丸, 出處:《活人心統》卷下。 組成: 萬病解毒丸(《活人心統》卷下。)出處:《活人心統》卷下。組成:大黃2兩,大戟2兩,連翹2兩,寒水石2兩,白玉簪3兩,白芷3兩,黃芩3兩,茯苓3兩,石膏3兩,滑石3兩,天花粉3兩,甘草4兩,薄荷4兩,乾葛4兩,山慈姑6兩,青黛半兩,貫眾1兩半。主治:能化銅鐵碗瓦。 。 主治:能化銅鐵碗瓦。
萬病解毒丸, 出處:《準繩.瘍醫》卷二。 組成:麝香2錢,朱砂5錢,山豆根1兩,雄黃1兩,續随子(取仁)1兩,紫河車1兩,獨腳蓮1兩,紅芽大戟1兩5錢,山慈姑2兩,五倍子3兩。 主治:疔瘡,癰疽,發背,腫瘍,時毒,狐狸毒,鼠莽毒,丹毒,驚毒,瘴毒,風毒,熱毒,蠱毒,河豚,疫死牛馬豬羊毒,蛇、犬、蜈蚣、蜂、蠍、百蟲螫咬毒,湯火所傷,中惡邪氣,無名腫毒,菰毒,砒毒,藥毒,瘡毒,光粉毒,輕粉毒,一切邪熱之毒。
萬病解毒丸, 出處:《醫學正傳》卷六引《局方》。 組成:射乾2兩,文蛤(即五倍子)2兩,杏仁2兩,石膏2兩,續随子(去殼,去油)2兩,蚤休(即金線重樓)2兩,土朱2兩,大戟2兩,山豆根2兩,山慈菇2兩,白藥子2兩,大黃(酒蒸)2兩,麝香2錢,青黛1兩,威靈仙1兩,白芷1兩,黃連5錢,風化消5錢。 主治:蠱毒,鼠莽、河豚魚毒,菌毒,疫死牛馬肉毒,竹木刺毒;喉痹、骨鯁,癰疽發背,疔腫瘡瘍,毒蛇犬咬,蜈蚣蜂蠍蠆毒,刀斧、湯火傷;婦人鬼胎惡氣,積塊蟲積,心胸痞滿,肚腹膨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