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悶瘄(cù醋)」的解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09-10

名詞介紹


悶瘄,病證名。指麻疹閉表,疹難透出。《麻疹闡註》:「悶瘄之症,有熱五六日而不出者;有一齣而即隱者;有頭面微出而身上俱無者;有身上微影而頭面胸背俱無者;有形跡在內而外不見形者;有皮膚隱隱紫赤者;有紅紫遍身紫黑成塊者。」臨床分風閉火閉、食閉、痰閉四證。詳見各條。

悶瘄,又稱悶疹、悶痧、悶痧疹、悶痧痧疹。《醫學入門》:「悶痧,麻疹之閉表也。」《醫宗金鑒》:「悶痧,麻疹之閉表也,其症有熱五六日而不出者,有一齣而即隱者,有頭面微出而身上俱無者,有身上微影而頭面胸背俱無者,有形跡在內而外不見形者,有皮膚隱隱紫赤者,有紅紫遍身紫黑成塊者。」

悶瘄的病因病機,主要由於外感時邪,內蘊痰濕,閉阻肌表,麻疹難以透出所致。《醫宗金鑒》曰:「悶痧,麻疹之閉表也,其因有二:一因外感時邪,內蘊痰濕,閉阻肌表,麻疹難以透出;一因飲食不節,脾胃受傷,濕熱內生,閉阻肌表,麻疹難以透出。」

悶瘄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疹出不暢、皮膚紫赤、麻疹成塊等。《醫宗金鑒》曰:「悶痧之症,有熱五六日而不出者;有一齣而即隱者;有頭面微出而身上俱無者;有身上微影而頭面胸背俱無者;有形跡在內而外不見形者;有皮膚隱隱紫赤者;有紅紫遍身紫黑成塊者。」

悶瘄的治療,以疏風透表清熱解毒為主。《醫宗金鑒》曰:「治悶痧,當以疏風透表、清熱解毒為法。」常用方藥有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桑菊飲銀翹散荊防敗毒散等。

悶瘄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個人衛生,保持環境清潔。
  2.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3. 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4. 在麻疹流行季節,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5. 一旦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