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飲食不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飲食不節,病因學名詞。指飲食不能節制。致病因素之一。《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病在胃及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
飲食不節是指飲食不符合養生之道,過量、過飢、過飽、過食生冷、過食肥甘厚味等,都會損傷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從而引發疾病。
飲食不節的具體表現有:
- 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是指一次性吃大量的食物,會導致胃腸道急性擴張,引起消化不良、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 過飢過飽:過飢過飽是指吃得太多或太飽,會導致胃腸道負擔過重,引起消化不良、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 過食生冷:過食生冷是指吃太多生冷的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從而引發腹痛、腹瀉等症狀。
- 過食肥甘厚味:過食肥甘厚味是指吃太多油膩、甜膩的食物,會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消化不良、肥胖等症狀。
飲食不節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節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飲食不節的危害:
- 損傷脾胃:飲食不節會損傷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從而引發消化不良、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
- 引起疾病:飲食不節會導致疾病的發生,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
- 影響身體健康:飲食不節會影響身體健康,導致體質下降,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飲食不節的預防:
-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要做到飲食有節,不暴飲暴食,不過飢過飽,不偏食挑食,不吃過多生冷、油膩、甜膩的食物。
- 注意飲食衛生:要吃新鮮、乾淨的食物,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
- 適當運動:適當運動可以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 保持良好的心態:保持良好的心態可以提高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
飲食不節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節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免損傷脾胃,影響身體健康。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