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飲食不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飲食不節是指飲食不能節制,不符合養生之道。這樣的飲食習慣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進而引發各種疾病。飲食不節具體表現為:暴飲暴食、過飢過飽、過食生冷、過食肥甘厚味等。暴飲暴食會導致胃腸道急性擴張,出現消化不良、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過飢過飽會讓胃腸負擔過重,同樣會引起消化不良、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過食生冷會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過食肥甘厚味會增加脾胃負擔,引發消化不良、肥胖等症狀。

飲食不節是導致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飲食節制,培養好的飲食習慣。飲食不節會帶來以下危害:損傷脾胃,導致消化不良、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引起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影響身體健康,使體質下降、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預防飲食不節的方法包括: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過飢過飽、偏食挑食,不過多攝取生冷、油膩、甜膩的食物;注意飲食衛生,選擇新鮮、乾淨的食物,避免食用腐爛變質的食物;進行適度的運動,能夠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保持良好的心態,可以提高免疫力,減少疾病發生。

為維護脾胃健康和身體健康,我們應該注意飲食節制,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飲食不節所帶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