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痰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痰閉
痰閉為中醫病證名,指因痰濁壅盛、阻滯氣機或閉塞清竅所引發的病理狀態,臨床表現多與痰飲內停、氣機不暢或神識昏蒙相關。其病因病機多涉及痰濕內生、外邪引動,或臟腑功能失調,導致痰濁上蒙、經絡閉阻。根據病位與證候特點,可分為以下幾類:
1. 痰閉於肺(麻疹痰閉)
見於痰飲素盛之麻疹患兒,因麻毒與痰飲相搏,內迫於肺,肺氣失宣,疹毒難透。
- 主症:氣急喘促,痰涎壅盛,咯吐不利,喉間痰鳴,疹出不暢。
- 治法:宣肺透邪,滌痰降氣。
- 方藥:以二陳湯為基礎,加葶藶子瀉肺逐痰、栝樓仁潤肺化痰、萊菔子消食化痰、白芥子溫化寒痰,佐枳殼寬胸理氣、連翹清熱透邪、桔梗宣肺利咽。
2. 痰閉心竅(風痰閉阻)
多因驚風、癲癇發作時,風痰上壅,閉塞清竅所致。
- 主症:神昏不醒,手足搐搦,兩目上視,口噤或口角流涎。
- 治法:豁痰開竅,息風定驚。
- 方藥:急證可用安宮牛黃丸清熱豁痰,或紫金錠化濁開閉;外治可重掐或針刺人中、合谷等穴以醒神開竅。
3. 痰閉驚厥
屬痰閉證之變證,多因痰熱內擾肝風,引動筋脈。詳見「驚厥」相關條目。
4. 小兒痰閉昏迷
小兒神識昏蒙之一類,因痰濁內閉心包,擾亂神明所致。其證治可參閱「小兒昏迷」專論。
中醫機理探討
痰閉之形成,與肺、脾、腎三臟密切相關:
- 肺為貯痰之器,痰濁壅肺則氣機升降失常;
- 脾為生痰之源,運化失職則痰濕內聚;
- 腎主水液代謝,陽虛則水泛為痰。
此外,肝風挾痰上擾,或心竅為痰所蒙,皆可加重閉阻之勢。治療上需辨明痰之寒熱屬性(如寒痰宜溫化,熱痰宜清降),並結合臟腑虛實調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