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造成皮膚搔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種原因是「血虛」所造成的,由於概念抽象導致很多人不能理解背後原因。
本文從「經絡」數據理解這種血虛搔癢背後的原因,每年冬季末期至初春期間,是血虛搔癢最容易出現的時間,提供給相關人士作為養生參考。
寒冷季節容易出現皮膚搔癢
寒冷季節容易引發皮膚搔癢,從西醫和中醫角度都能提出合理解釋。
西醫認為,寒冷天氣通常伴隨低濕度,導致皮膚乾燥,加速水分蒸發,引起發癢,這是主要原因。
此外,皮膚溫度降低可能增加感覺神經的敏感性,使其更容易受輕微刺激而產生癢感。
冬季穿著厚重、粗糙的衣物,與乾燥皮膚摩擦,進一步加重刺激,誘發或加劇瘙癢。

傳統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寒冷季節風邪盛行,容易與寒邪結合侵襲人體。
當「風寒束表」,風寒邪氣侵襲肌表,導致毛孔閉塞,衛氣運行不暢,皮膚失於溫煦和濡養,出現皮膚瘙癢。
從2024年冬季至2025年初春這段時間,陸續都有會員回報他們的皮膚發癢,都與這些原因密切相關。
某會員在2025年春季分享說,冬季的發癢很令人困擾,衣服穿太多又沒辦法搔癢,而且冬季手臂疼痛,更無法伸手到後背搔癢,這實在讓他感到很難受。
從傳統中醫角度來看,血虛導致皮膚搔癢的原理,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血虛不能濡養肌膚、陽氣不足
中醫認為「血」負責濡養全身臟腑、組織和器官,即「血主濡之」,意指血液滋潤並營養全身。
當人體血虛時,肌膚得不到充分滋養,可能導致乾燥、脫屑甚至瘙癢。
此外,「肺主皮毛」,肺的宣發功能依賴血液滋養,血虛則肺氣不足,衛外功能失調,皮膚更易受外邪侵襲。
冬季陽氣內斂,若本身陽氣不足或保暖不當,導致陽氣受損,無法溫煦肌膚,也可能引發皮膚乾燥與瘙癢。
以上這種抽象的描述,可不可以用數據圖表來印證呢?其實運用「良導絡檢測法」就可以輕鬆印證。
下面這張圖就是某會員在2025年初春分享的經絡圖,圖上「體能數值」非常低,而且還呈現明顯「陽虛」的經絡型態,她感覺全身搔癢,卻沒有一定的位置。

由於良導絡檢測法檢測的就是人體的皮膚電阻值,進入冬季之後多數人的皮膚電阻值增加很多,這意味著全身的經絡氣血運行不暢。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負責將氣血輸送到全身各處,包括皮膚。血虛時,經絡中的血液不足,如同河道乾涸,無法順暢地將氣血輸送到皮膚,導致皮膚失養和瘙癢。
每年進入冬季至初春這段期間,肺經、大腸經與三焦經的能量降到最低點,這更容易產生皮膚的問題。
《黃帝內經》中提到:「諸痛癢瘡,皆屬於心」這句話有沒有可能在生活中印證呢?
2025年2月中,有一位寒性體質的會員就分享,他說有一天晚上他睡到一半被癢醒,起來抓癢的時候,發現搔癢位置怎麼都是在「心經」的路線上?
他就一直從腋下抓到手臂內側,他分享說:「原來在深夜還可以學中醫,直接印證《黃帝內經》的甚深道理!」
2. 血虛生風燥
傳統中醫認為「肝藏血」,肝血不足時也會影響皮膚的濡養,如同土地乾旱容易起風沙一樣,體內也會產生「內風」,所以肝血虛時會導致「血虛生風」。
所謂「風盛則癢」,內風擾動肌膚就會產生瘙癢感。這種「風」並不是指自然界中的風,而是指一種病理狀態,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過敏反應或神經性皮炎等疾病過程。
風性善行而數變,所以血虛引起的搔癢常常是遊走性的,位置不固定。

如果從季節來看,「肝血虛」最容易出現的季節,很可能就是肝經出現虛證的季節,這個時間點就是冬季12月至隔年初春3月之間。
冬季陽氣潛藏,人體氣血運行相對緩慢。從大量經絡數據中發現,進入冬季之後「手三陰經」很容易出現虛症,這也會造成「心血虛」,所以冬季本來就是補血的季節,血虛就容易發癢 。
3. 營衛不和、免疫力低下
《黃帝內經》提出,營氣行於脈中,衛氣行於脈外。血虛時,營氣不足,無法充養衛氣。
衛氣具有保護肌表、抵禦外邪的作用。衛氣不足,皮膚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外邪侵襲,引發搔癢。
寒冷可能導致營衛之氣失調。衛氣不足,不能固護肌表,皮膚容易受到外邪侵襲;營氣不足,不能濡養皮膚,都可能導致瘙癢。
如果用現代的話來理解的話,就是天氣寒冷會降低免疫力,從「體能數值」低下及「陽虛經絡型態」也可以印證這個現象。
改善寒冷季節皮膚搔癢方法
基於上述,改善冬季皮膚搔癢的原理就很容易找到了,可以列出以下幾點:
1.調和營衛
調和營衛是中醫特有的概念,主要就是運用中藥來改善,而且效果也是非常的穩定,這是從桂枝湯、麻黃湯變化出來的,效果非常的穩定。
進入冬季之後,可以皮膚搔癢的話,經常可以運用「桂枝麻黃各半湯」或是「葛根湯」來改善。
2.補血養血
傳統上,都認為這是冬季血虛搔癢是老人容易出現的症狀,這是完全合理的。
因為多數中老年人,在進入冬季之後「體能數值」確實很低,尤其是下半身經絡能量非常低,如果這種狀況是持續很多年,自然很容易出現血虛搔癢,不限於冬季。

中醫治療疼痛或是血虛皮膚搔癢的中藥,裡面經常都會放「當歸」,這就是由血虛所引起的皮膚搔癢。
面對這種血虛搔癢,中醫都會運用「當歸飲子」、「四物湯」、「消風散」加減,這裡面都有當歸。
簡單說,要預防冬季的皮膚搔癢,在進入冬季之後都要就要經常補氣血,這可以延緩減少冬季發癢的嚴重性。
3.疏通經絡微發汗
既然進入冬季之後,多數人體能數值低下,也代表全身經絡氣血不暢。在冬季多運動,讓自己輕微流汗,絕對是改善的基本原則。
由於冬季在外面冷風太嚴重,多數人喜歡躲在房間裡面,自然不喜歡運動,所以經絡氣血運行更差。
事實上,有一些很簡單的運動,例如:輕慢跑、拍打八髎穴,拍打八虛、拍打腳三陰經(脾經、肝經、腎經)...等等。
只要持續運操作30分鐘至1小時,依然是會流汗的,這對疏通經絡大有幫助,也可以改善冬季血虛搔癢。
4.改善生活習慣
最後一些生活習慣也可以預防及改善冬季搔癢,例如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如:百合、銀耳、雪梨、蜂蜜、芝麻、核桃、杏仁、山藥、蓮藕等。
多吃富含維生素A、E的食物: 胡蘿蔔、南瓜、菠菜、堅果、植物油等。
多喝水保持身體水分充足,避免皮膚乾燥。少吃辛辣刺激、油炸、燒烤等食物,避免加重燥熱和搔癢。
總結:從經絡角度來看,血虛導致皮膚搔癢,主要是因為經絡氣血運行受阻,無法充分濡養皮膚。通過提升體能數值,疏通相關異常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就可以緩解皮膚瘙癢。
如果可以配合一些養血的中藥或食物,更可以減緩皮膚發癢的嚴重性,加速痊癒,每個人都可以以親身驗證。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熱愛研究中醫的軟體工程師所組成,專長: Python,T-SQL,NOSQL,Node.JS,TensorFlow,Pytorch,各種Javascript框架,各種雲端架構AWS,Google,Azure,立志推廣中醫及五術科學化,以延續傳統中國人博大高深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