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之後,多數人都會感受到身體皮膚出現各種狀況,尤其是很容易出現濕疹。不少中醫專家都提出一個概念,濕疹就是身體在排濕!
本文探討夏季的「外濕」(風邪、濕邪與熱邪)與「內濕」,結合夏季最常見的經絡型態及會員的實際觀察分享,印證夏季體內排濕與濕疹的關係,提供夏季受到皮膚病困擾的人士參考。
夏季難以避免各種皮膚病
皮膚一直是人體中一個很神秘,甚至可以說是詭異的器官,皮膚結構的複雜程度不亞於大腦,人體的神秘經絡系統與皮膚密不可分。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皮膚對於濕度非常敏感,在低濕度的環境下皮膚會變得非常乾燥,出現各種過敏現象。
而在高濕度的夏季,許多人就會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皮膚病,常見的有粉刺與痘痘、濕疹、毛囊炎、汗疹(痱子)、皮膚搔癢...等等,其中的濕疹可以算是大宗。
事實上,濕疹是許多皮膚炎的統稱,只要皮膚有癢、紅、水泡等症狀,都可以稱為濕疹,且全身都可能產生,原因也非常多。
最常見的就是脂漏性皮膚炎、手部濕疹、汗皰疹、接觸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等等。

每年到夏季,就很容易有會員回報,全家大小都會一起出現濕疹,例如媽媽出現手指濕疹,女兒出現背部毛囊炎,而他自己出現腳趾濕疹...等等。
為什麼會這樣呢?現代皮膚科診所李勇毅醫師認為:「台灣潮濕悶熱,每個人都難免會長濕疹,可說是最常見的皮膚問題。」
為什麼夏季容易出現濕疹?中國大陸中醫大師蘇鳳哲,在其專書《幫身體除濕》中從臨床經驗明確指出:濕疹就是身體在排濕!
從風、濕、熱理解夏季排濕現象
濕疹就是身體在排濕?所以皮膚病究竟是一種病,還是體內的一種排毒現象呢?這個問題實在讓人困惑。
不論你查看多少中醫書籍,都會發現只要提到皮膚病,抽象的「風」、「濕」、「熱」就會是造成皮膚病的原因。
中醫認為,濕氣有「外濕」、「內濕」差異,最終都會造成難治的皮膚病,以下是濕氣與濕疹的關係:
1.外濕結合風邪,挑戰皮膚調節能力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提到「風為百病之長」,風邪一直是傳統中醫認為造成各種皮膚病的根本原因。然而,這種抽象的「風邪」,一直很難讓人理解。

中醫認為當人體「衛氣虛弱」時,人體固護肌表的能力就會下降,會導致外來的「濕邪」趁虛而入。
在漢朝的時候,提到所謂的「太陽病」,當外感傷寒入侵體內沒有被治癒時,就會出現「皮膚搔癢」的現象(點選閱讀)。
用現代人較容易理解的概念來解釋,就是當人體皮膚受到季節中的溫度、濕度變化影響,如果皮膚調節的能力不佳時,就會開始出現皮膚病。
某會員連續觀察數年,發現每年夏季,只要全身流大汗,在衣服全濕的狀態下,直接進入冷氣房,大約3-4小時之後就開始全身發癢,出現各種所謂的「冷氣病」症狀(詳細閱讀)。
觀察幾年下來之後,他幾乎可以確認,全身流汗進入冷氣房,很容易出現皮膚病,這與中醫的「風邪」有關係,可參考這篇文章:
2.脾胃腎內濕,自然出現皮膚病
傳統中醫認為,當人體脾胃的運化功能減弱時,體內往往會出現濕氣過重的現象。這是因為脾胃負責水濕的代謝,掌管津液的生成、運輸與分布。
一旦脾胃功能失調,水濕無法順利排出,便會在體內累積,進而形成痰濁;痰若阻滯氣機,還可能導致血瘀,最終引發各種病症。
除了脾胃之外,腎與膀胱的功能也與水分代謝密切相關。這兩個臟腑負責體內水液的運行與排泄,一旦氣化功能失常,同樣會導致體內濕氣滯留,甚至引發皮膚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所謂的「脾、胃、腎、膀胱」其實是中醫理論中的功能性概念,並非現代解剖學上的器官。
透過現代經絡檢測技術,我們從相關數據與圖表中發現,每到夏季,大多數人的脾經出現虛證,腎經與膀胱經也常呈現虛弱狀態。
因此,從經絡數據的角度來看,夏季無疑是最容易出現「內濕」問題的季節。

知名養生專家羅大倫在其著作《中醫祖傳的那點兒東西》中提到,四川地區濕氣較重,而花椒具有燥濕的功效。
對於患有皮膚濕疹的人來說,可以用川椒(即花椒)熬水,然後用其水清洗患處,有助於去除濕疹。
此外,花椒還具有暖中驅寒的作用,若腹部有寒氣,也可以透過使用花椒水來改善症狀。

所謂「椒薑御濕」,花椒的用途確實很廣泛,曾有會員回饋,他長期受到痔瘡困擾,透過花椒水蒸薰肛門後,症狀有明顯改善。由此可見,痔瘡的發生也可能與體內寒氣與濕熱有關。
3.經絡阻滯與皮膚病位置
當一個人內濕與外濕都有的時候,皮膚病會出現在哪裡呢?這時候,就要看哪一條經絡有問題了。
如果某一部位的經絡氣血運行不利,就會造成局部的水濕停聚,並產生相關的症狀。簡單說,哪一條經絡狀況最不好,那一條經絡就容易出現皮膚病。
這裡舉兩個例子:2023年6月期間,某會員就發現自己腳趾出現濕疹,但是仔細一看,就只有出現在「第二腳趾」,其他部位都沒有出現。
他心理覺得很奇怪?仔細想了一下心想:「這不就是胃經嗎?」原來她在整個冬季都是胃經虛證,現在胃經恢復正常了,就在胃經出現濕疹。如果說濕疹就是在排濕,那確實是合理。

類似的排濕現象,也有會員分享在冬季出現,在運用遠紅外線烘腳之後,家人都不約而同出現腳趾的濕疹,這個加熱的過程不就是模擬夏季型態嗎?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2025年7月中期間某會員分享,他有一天早上起來之後,脖子非常癢,他發現脖子出現紅疹。
他心想,還真的就位於膀胱經上!因為他發現,進入夏季之後,他清楚看到自己的膀胱經能量特別低,以下是他分享的其中一張經絡圖。

由於他工作忙沒時間去就診,他想到櫃子裡面有一罐治療感冒的科學中藥「葛根湯」,再加上濕氣重常用的「平胃散」,他就加在一起服用,當天覺得有改善,沒想到兩天後濕疹就消失了。
另一位會員也曾經分享,她有一位朋友經常在反覆在背部出現「毛囊炎」,常常癢到受不了。結果有一天幫這位朋友背後拔罐,竟然出現一大堆一粒一粒的瘀點,看了實在很恐怖。
後來又幫這位朋友拔罐了2-3次之後,有一天朋友對她說:「我的毛囊炎被你根治了?」她覺得很奇怪,不就是只有拔罐而已嗎?
可見,這位朋友背部的毛囊炎,就是膀胱經氣血阻塞所造成的,只要經絡疏通就會大幅改善。所以難怪現代醫學也發現,毛囊炎通常會自己慢慢痊癒!
由這些案例看來,夏季的濕疹應該不是一種病,而是身體在排濕的排毒現象。人體在冬季累積了一堆寒濕,在夏季的陽氣之下自然地被排了出來。
如果在這個時候能夠配合服用一些中藥去濕(進階閱讀),或是注意生活習慣避免風邪、熱邪、濕邪的干擾,就可以快速緩解夏季出現的各種皮膚病現象。

雲端中醫編輯組
雲端中醫開發團隊由一群對中醫充滿熱情的軟體工程師組成,專長於 Python,SQL,NoSQL,Node.js,各種 AI 框架及雲端平台開發。目標是推動自學中醫及五術,讓更多人能以簡單易懂的現代化方式理解中醫,進而傳承中國古老而深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