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蘿蔔夏吃薑」的5種養生原理,平衡體內寒熱狀態!

- 最後更新:2021-06-25首次發表:

「冬吃蘿蔔夏吃薑」這句養生諺語流傳久遠,而今可以運用科學化的方法加以驗證。現代人體質寒熱夾雜,體內同時存在寒熱兩種現象,如何依照節氣的韻律調整體內的寒熱,成為善於養生者的關鍵技術。

本文從體內少陽經、陽明經的能量變化趨勢探討,清楚看到體內寒熱的變化時間點,從理論與實務上去探討這句話的5種原理,提供所有樂於運用中醫養生者進一步研究參考。

什麼是「冬吃蘿蔔夏吃薑」?

只要是學過中醫的人,都會聽過「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這句話。許多人初聽之下,並不知道這句話的深意,當深入了解這句話的意思是,反而又會產生更多的迷惑,為什麼呢?

這句話嚴格說起來並不是一定要吃這兩種食物。所謂的蘿蔔,可以視為是的是「寒性食物」的總稱,而薑代表的是「熱性食物」的總稱

炎熱夏天喝薑湯
多數人無法接受在炎熱天裡喝薑湯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寒冷的冬天裡吃寒性食物,卻在炎熱的夏天裡吃熱性食物。天氣很冷時吃了讓身體更冷,天氣很熱時吃了讓身體更熱,這明顯看來是對身體健康不利,這句話到底有沒有搞錯啊?

雲端中醫在冬天的時候,就提出一個探討冬天是否應該進補的文章,裡面提到其實在寒冷的冬天裡,有一定比例的人體內反而是燥熱的。這就裡就反過來探討,在炎熱的夏天裡,許多人體內本質卻是寒的。

沒有絕對的寒、絕對的熱性體質

從陰陽的理論來看,人體沒有絕對的寒或熱,寒與熱是一起同時存在的,所謂的「寒」,只是「寒大於熱」的一種現象,而所謂的「熱」,是「熱大於寒」的一種現象。體寒,只能說是體內的寒多於熱,不可能一個人有寒,就完全沒有熱!

運用現代經絡檢測,可以直接證實這個現象,在雲端中醫探討火氣的文章中提到,多數人會直接感受到身體發熱,主要是上半身的少陽經(三焦經)與陽明經(大腸經),尤其是三焦經,當它能量相對強旺時,體內就會出現許多中醫定義的熱象(例如:發熱、煩渴)。

而當多數人腳部的陽經,尤其是膽經與胃經能量相對低時,體內也會出現許多中醫定義的寒象(例如:四肢冰冷、小便色清量多),這種「陽虛現象」是許多雲端中醫會員實際驗證且觀察過的經絡現象。

很奇怪的是,這個一寒一熱之間,存在著微妙的現象。上面提到的四經經絡,其實都屬於「少陽經」與「陽明經」,似乎有一種平衡的力量,手部與腳部代表寒熱的經絡能量,呈現完全相反的趨勢。

少陽陽明相反
人體的少陽與陽明經,經常出現不平衡的現象

少陽經與陽明經的能量趨勢

要了解少陽與陽明的能量趨勢,可以從更多數據來加以探討。若將少陽經與陽明經的能量依照手腳分開計算,會發現從每年7-8月開始,膽經虛證開始愈來愈明顯,這代表天氣愈冷時,膽經能量愈低。而相對的三焦經也會能量卻在8-9月達到最高

胃經與大腸經也會出現同樣的現象。而在冬天12-1月的時候,雖然陽經能量更弱,卻可以明顯看出上半身的陽經能量(三焦、大腸)突然增強,這就是冬天的火氣所在。

少陽陽明能量趨勢
少陽經與陽明經一年四季都呈現相反的能量趨勢

如果將這兩個經絡能量全部加總,會發現總體而言,在7-9月最熱的時候,少陽與陽明的能量是正數(熱大於寒),11月之後少陽與陽明的能量成為負數(寒大於熱)。這就足以說明為什麼多數人在夏天會明顯感到燥熱,除了氣溫很高之外,體內的經絡也反應出這個現象。

陽明與少陽整體趨勢
少陽與陽明總能量變化,在夏天明顯是熱大於寒

「冬吃蘿蔔夏吃薑」的5種養生原理

以上從經絡數據觀察出寒熱狀態,夏天確定感受到的是熱,冬天也確定感受到是寒,但是養生界提出「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樣的養生理論,可以從各種角度來加以分析,列出5種原因如下:

一、基於中醫經典陰陽理論

中醫的陰陽理論,一直是很深奧的,所謂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從氣溫、從經絡檢測看到的都是表象,若更深入進行思考,就可以知道這句話的深層意涵。若從學理上來看,支持這句話的理論主要有三種:

在《傷寒論》中提到「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複衣。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裏,胃中煩熱,以陰氣內弱,不能勝熱,故欲裸其身。」

傷寒論提到,夏天與冬天陽氣的部位不同
傷寒論提到,夏天與冬天陽氣的部位不同

若用白話解釋,就是夏天時天氣很熱,因此陽氣跑到體表,造成「外熱內寒」;冬天的時候反過來,天氣很冷陽氣縮在裡面,因此「外熱內寒」。因此,在炎熱夏天吃薑,去除體內寒氣,寒冷冬天吃蘿蔔,改善體內燥熱

陽氣跑到體表這種現象,無法運用良導絡經絡檢測法來加以印證,這只能運用抽象概念的理解,從文字內容看來也是很合理的!

二、基於冬病夏治原理

《黃帝內經》中提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古今許多中醫師都認為「諸病陽受損為先」,因此治病必須先提升「陽氣」,冬天的時候陽氣不足,藉由夏天的強大陽氣力量,來迅速提升陽氣,會遠遠比冬天效果強大

因此幾乎台灣的中醫診所,到了夏天的時候都會努力推廣「三伏貼」,這就是運用三伏天溫、通、向上生發的作用,對人體進行調理,使虛陽恢復正常,增強抗病能力。

冬天的疾病有哪些呢?例如:咳嗽、氣喘、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腹瀉、脾胃虛寒、腎虛腰腿痛、風寒濕痹、慢性關節炎、感冒、慢性過敏性鼻炎、宮寒不孕…等等)。不但可以治癒,還可以預防未來冬天的疾病。雲端中醫有一篇專文探討:

三、改善夏天冷氣、冷飲症候群

到了夏天之後,在路上經常可以看到衣服穿著清涼的男女,不是暴露肩膀、肚臍,就是大腿與小腿。經常待在冷氣房裡,渴了就喝冰水、吃冰淇淋。這些行為很明顯都是損害脾胃陽氣,因此要在夏天反其道而行,對於養生才會有助益。

就像雲端中醫有一些會員很有趣,他們深信「中醫火神派」的理論,因此總會在吃完冰淇淋之後快速服用「理中湯」或是「附子理中湯」,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減少吃刨冰或冰淇淋對脾胃所造成的傷害。

夏天飲用冰水對身體的傷害,已經有不少會員實際實驗過,已經寫成專文探討:

四、改善陽虛體質(寒性冷底體質)

若從經絡的角度來定義所謂的「陽虛體質」,他們的經絡現象就是一年四季呈現「膽經」、「胃經」與「腎經」虛證,這種人經常疲勞、精神不好、身體手腳容易冰冷、容易怕冷、容易感冒流鼻水、頭痛、腰痛、坐骨神經連大腿小腿痛...等等。

有一定比例「陽虛體質」的人,手三陽經也會是「虛證」,所以可以說是一派陽虛,這類人到了夏天之後手三陽經「虛證」會消失。有一定比例的人在炎熱的夏天,手三陽經會出現嚴重實證。

陽虛體質在夏天
陽虛體質的人,到了夏天時手三陽經能量恢復正常

不論是哪一種現象,他們的本質都是「寒的」,如果連在炎熱的夏天都無法讓膽經、胃經與腎經虛證的現象消失,那寒冷的冬天要恢復正常幾乎是不可能!因此,在炎熱的夏天如果能夠服用熱性的中藥或食物,是改善體質絕佳的好機會。

五、改善厥陰體質、上實下虛現象

像這種體內寒熱同時存在的現象,中醫提出一種「厥陰」的概念,這個原理也是源自於「陰陽」理論。當一個人體內「極寒」(寒厥)的時候,反過來會出現「極熱」(熱厥) 現象,這種體質相當難以改善,而現代人體內幾乎都潛在著這種體質!

冬天吹電風扇
體內極寒的人,連冬天都會想要吹電風扇

這裡舉一個真實案例,某會員一年四季都感到很熱,不論到哪裡都要帶著電動風扇,他完全感受不到身體是寒的。他的經絡體質,就是典型的「上實下虛」、「上熱下寒」。

有一天遇到某位研究中醫的人,幫他把脈後判定這是「真寒假熱」,堅持要他吃「四逆湯」這種極熱的中藥。沒想到從此之後他開始整天怕冷,連夏天都不敢吹電風扇!

這位會員告訴阿編說:「把體內寒氣逼出來之後,原來之前感受到的熱都是假的!」所以,這種體質的人在炎熱的夏天裡如果大量喝冰水,吃西瓜,反而會感到更熱,這就是陰陽互轉的道理。此時反過來吃薑,不會讓一切惡化。


從經絡的角度來看寒熱本質,多數人感受的的是表面上的熱,本質卻是寒,只是在夏天更為明顯感受到熱,冬天相對較少。若沒有特別注意養生觀念的話,反而會讓陽氣更加不足,讓體質更寒

在冬天的時候,雖然腳部經絡陽虛的現象更嚴重,但是手部的陽氣卻增強,因此相對的體內的熱也愈驅明顯,也要吃點寒性食物不讓情形惡化。若站在預防醫學的立場,夏天要更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句話是成立的。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