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氏醫案》~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湧吐要法

原方在痰飲,今移六經篇末。

甜瓜蒂如無,以絲瓜蒂代之。

邪在表宜汗,在上宜吐,在中、下宜下,此汗、吐、下三法也。若邪在上焦而反下,則逆其性矣。經曰:高者,因而越之。又曰:在上湧之是也。先賢用此法者最多。今世俗惟知汗、下,而吐法絕棄不用,遇當吐者而不行湧越,使邪氣壅結而不散,輕病致重,重病致死者多矣。冤哉!枉人性命,良可悲也。

朱丹溪曰:吐中就有發散之義。張子和曰:諸汗法,古方多有之,惟以吐發汗者,世罕知之。故予曰:吐法兼汗,以此夫。

瓜蒂散

甜瓜蒂(炒黃)、赤小豆等分為末,熟水調飲,或用酸薺水更佳,量人虛實服之。良久不吐者,口含沙糖一塊即吐。吐時須令閉目,緊束肚皮。若吐不止者,蔥白湯解之。亡血虛家禁用。尺脈絕者,不宜服,恐損胃氣。若胸中窒塞悶亂,以物探吐之,得吐即止。如探不出,方以此散吐之。

此散專治風眩頭痛,懊憹不眠,癲癇喉痹,頭目濕氣,水腫黃疸,諸黃急黃,濕熱諸病,(或吹入鼻中,取出黃水亦可愈。)卒中痰迷,涎潮壅盛,癲狂煩亂,人事昏沉,五癇痰壅,火氣上衝,咽喉不得息,及食填太陰,欲吐不出者,均皆當用吐法。

傷寒如桂枝湯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衝喉不得息者,胸中有寒也,宜當吐之。如頭額兩側痛者,令病人噙水一口,以此散一字吹入鼻中,立效。

余曾治大頭瘟,內服普濟消毒飲,外以此散㗜鼻,取出髓中黃水而效,此太陽陽明藥也。

胸中痰食與虛煩者不同,越以瓜蒂之苦,湧以赤小豆之酸,吐去三焦有形之物,則木得舒暢。《易》曰:天地交而萬物通矣。

當吐而胃弱者,改用參蘆,參猶帶補不致耗傷元氣也。

《十劑》曰:燥可去濕。桑白皮、赤小豆之屬是也。赤豆、瓜蒂並能行水濕,痰涎頭痛,胸滿寒熱,脈緊不大者,並宜此散吐之。

或問何謂木鬱?曰:厥陰、少陽屬木,於令為春,乃人身生髮之氣也。食者,陰物也。脾者,坤土也。飲食填塞太陰,則土盛而反侮木,生氣不得上升,而木鬱矣。吐去上焦有形之物,則木得條達而遂其升生之性矣。

《綱目》云:甜瓜蒂,一名苦丁香(象形),瓜短團者良,白瓜蒂與長如瓠瓜勿用。其子曰㼓;其肉曰瓤;其跗曰環,謂脫花處也;其蒂曰疐,謂系蔓處也。去瓜皮用蒂,約半寸許。俟瓜氣長足,採收聽用。此散主治風涎暴作,諸風諸癇,腦寒熱齆,眼昏吐痰,風熱痰涎,頭目濕氣。

麝香細辛,治鼻不聞香臭,及食諸果物,病在胸腹中,並皆吐下。有急黃喘息,捫心堅硬,欲得水吃者可驗。有遍身如金色者,有熱病發黃者,有黃疸陰黃者,有身面浮腫者,有四肢浮腫者,有濕氣頭痛者,以上諸證,均以此散末一字吹入鼻中,取出黃水自愈。有十種蠱氣者,用甜瓜蒂末,棗肉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棗湯下,甚效。

瘧疾寒熱者,用瓜蒂二枚,水半盞浸一宿,頓服,取吐神效。有發狂欲走者,亦以此散一錢,取吐而愈。有鼻中瘜肉者,用陳久瓜蒂末吹之,日三次瘥。又方用瓜蒂末、白礬末各五分,綿裹塞鼻,或以豬板油和挺子塞之,一日一換。又方用青甜瓜蒂二枚,明雄、麝香各半分為末,先抓破後貼之,日三次,神效。

又方用瓜蒂十四枚、丁香一個、粟米四十九粒,研末,口中含水㗜鼻,取下乃止。有風熱牙痛者,瓜蒂七枚,炒研,入麝香少許和之,綿裹咬定患牙,流涎即止,否則再咬。有齁喘痰氣者,瓜蒂三個為末,水調服,吐痰即止。

《聖濟總錄》云:咽生瘜肉,先刺破出血,用鹽、豉搗和塗之。慧屢試屢驗。

本方除赤小豆名獨聖散,治太陽中暑,身重痛而脈微弱。

本方除赤小豆,加防風藜蘆,名三聖散

本方除赤小豆,加鬱金、韭汁,鵝翎探吐,亦名三聖散。治中風風癇、痰厥頭痛。

本方除赤小豆,加全蠍五分,治吐風痰。

本方加淡豆豉,治傷寒煩悶。

瓜蒂、梔豉皆吐劑也,要知瓜蒂吐痰食宿寒,梔豉吐虛煩客熱。如未經汗下,邪郁胸脅而痞滿者,謂之實,宜瓜蒂散,此重劑也。已經汗下,邪乘虛客胸中而懊憹者,為虛煩,宜梔豉湯,此輕劑也。同志君子,務於此法仔細參詳,庶可稱為良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