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濕癢」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濕癢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症狀為皮膚瘙癢,可見於多種皮膚病,如蕁麻疹、濕疹、皮炎等。中醫認為,濕癢的病因主要與風、濕、熱等外邪侵襲有關,以及脾胃功能失調、氣血不足等內因所致。

臨床上,濕癢的表現多種多樣,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 風濕性濕癢:多由風濕外邪侵襲所致,症狀為皮膚瘙癢,伴有皮疹、水腫、疼痛等。
  • 濕熱性濕癢:多由濕熱內蘊所致,症狀為皮膚瘙癢,伴有皮疹、紅腫、灼熱等。
  • 脾虛濕癢:多由脾虛濕困所致,症狀為皮膚瘙癢,伴有皮膚粗糙、脫屑、色素沉著等。
  • 血虛風燥性濕癢:多由血虛風燥所致,症狀為皮膚瘙癢,伴有皮膚乾燥、脫屑、色素沉著等。

治療濕癢,中醫主要以清熱利濕、祛風止癢、養血潤燥等法為主。常用方藥有:

  • 防風通聖散:適用於風濕性濕癢,症見皮膚瘙癢,伴有皮疹、水腫、疼痛等。
  • 牛蒡子霜:適用於濕熱性濕癢,症見皮膚瘙癢,伴有皮疹、紅腫、灼熱等。
  • 四君子湯:適用於脾虛濕癢,症見皮膚瘙癢,伴有皮膚粗糙、脫屑、色素沉著等。
  • 當歸生薑羊肉湯:適用於血虛風燥性濕癢,症見皮膚瘙癢,伴有皮膚乾燥、脫屑、色素沉著等。

濕癢是中醫古代疾病,雖然病因複雜,但只要根據病因辨證施治,大多可以取得良好的療效。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 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勤換衣。
  • 避免接觸過敏原,如花粉、塵蟎等。
  • 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

通過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濕癢的發生。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八味地黃丸

  • 1.《風勞臌膈四大證治》:「目中溜火,視物昏花,寢汗憎風,行步不正,臥而多驚,補益腎肝丸柴胡,羌活,生地黃(炒),苦參,防己炒各五分,泡附子,肉桂(各一錢),當歸(二錢),共研細末,雞豆大,每服五十丸,溫水送下。視物不明,筋弱陽痿,陰下濕癢,八味地黃丸。

當歸四逆湯

  • 1.《雜病源流犀燭》:「至其曰寒疝,則囊冷結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睪丸而痛,此蓋得之坐臥濕地,或寒月涉水,或值雨雪,或坐臥風冷也(宜青木香元、當歸四逆湯),其曰水疝,則囊腫痛,或腫如水晶,或濕癢出黃水,或按小腹有水聲,此蓋得之於飲水醉酒入內,適遇風寒之氣,聚於囊中也(宜腰子散、秘傳茱萸內消散)。

龍膽瀉肝湯

  • 1.《赤水玄珠》:「_龍膽瀉肝湯_,治陰部時復濕癢,有臊臭。
  • 2.《濟陽綱目》:「_龍膽瀉肝湯_,治陰囊腫痛,或潰爛作痛,或睪丸懸掛,及一切濕癢臊臭等證。
  • 3.《醫學綱目》:「_龍膽瀉肝湯_,治陰部時復濕癢,有臊臭。
  • 4.《仁齋直指方論》:「龍膽瀉肝湯,治陰部時復濕癢及臊臭。
  • 5.《保嬰撮要》:「一小兒莖痿濕癢後,陰囊焮腫,莖中作痛,時出白津,余診之肝火也,用龍膽瀉肝湯、六味地黃丸而愈。
▼ 展開更多

加味逍遙散

  • 1.《醫學心悟》:「下疳,生瘡濕癢,或陰莖腫爛,或如菌如蛇,此濕熱之甚也,宜服九味蘆薈丸,並用加味逍遙散。氣虛者,佐以加減歸脾湯。

補肝湯

  • 1.《古今醫統大全》:「男子陰囊冷,女子陰中寒,歸來穴灸之。東垣云:前陰濕癢,盡為酒色之過,補肝湯、溫腎湯、固真湯之類選用。丹溪吳茱萸湯、《千金》大蘇根汁皆妙。

六味地黃丸

  • 1.《保嬰撮要》:「一小兒莖痿濕癢後,陰囊焮腫,莖中作痛,時出白津,余診之肝火也,用龍膽瀉肝湯、六味地黃丸而愈。
  • 2.《保嬰撮要》:「一小兒二歲莖萎濕癢,時出白津,余以為肝火,不信,或與溫補腎經,後陰囊焮腫,莖中作痛,余用龍膽瀉肝湯、六味地黃丸而愈。
  • 3.《續名醫類案》:「薛立齋治一小兒,二歲,莖痿濕癢,不時搔捻,莖中作痛,時出白津,以為肝火,用龍膽瀉肝湯,六味地黃丸而愈。

生地黃湯

  • 1.《仁術便覽》:「一方,治小兒臍中汁出,及濕癢。用枯礬或黃柏末敷。

一掃光

  • 1.《驗方新編》:「諸瘡風濕癢痛癬疥痧痱。苦參、川柏各一兩,大楓子肉、木鱉肉、蛇床子、吊揚塵、枯礬、雄黃、川椒、硫黃、樟腦、輕粉各二錢,共研極細,豬油調膏,烘熱塗搽,或布包紮緊通身擦之。
  • 2.《外科備要》:「_一掃光_,諸瘡風濕癢痛,癬疥痧疿。

肥兒丸

  • 1.《幼科心法要訣》:「過食膩冷並肥甘,濕熱生蛔腹內纏,時煩多啼時腹痛,口唇色變溢清涎,腹脹青筋肛濕癢,使君散方1)治莫遲延,不愈下蟲丸方2),極效,蛔退補脾肥兒丸方3),。

菟絲子丸

  • 1.《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小腹拘急,四肢痠疼,面色黧黑,唇口乾燥,目暗耳鳴,心忪氣短,夜夢驚恐,精神困倦,喜怒無常,悲憂不樂,飲食無味,舉動乏力,心腹脹滿,腰膝緩弱,小便滑數,房室不舉,股內濕癢,水道澀痛,小便出血,時有遺瀝。

牡蠣散

  • 1.《景岳全書》:「_燥囊牡蠣散_,治陰囊濕癢,搔之則汁水流珠,用此極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