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甫

《古今醫統大全》~ 卷之九十四 (20)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十四 (20)

1. 治燥藥例

【滋血潤燥】,必用熟地黃(治老人虛中燥熱。),生地黃(治血熱便乾。),天門冬(清金潤肺滋血止嗽。),麥門冬(保肺滋金潤燥生血,生脈,止嗽。),栝蔞仁(潤燥止嗽,滋血化痰解消渴。),天花粉(潤燥止渴,活血利水,解毒消癰。),阿膠(養血滋陰,保金潤肺,止嗽定喘,固經安胎尤效。

),竹葉(清金潤燥,益血除煩,利水。),梨(清火滋金,益血潤燥,止嗽止渴。),肉蓯蓉(人虛而大便燥結者用之。),鎖陽(同上。),郁李仁(破血潤燥。),杏仁(潤心肺,散結潤燥。)桃仁(主血結、血燥,潤大便。)柏實(潤腎燥。)麻子(利小便,潤大腸,風熱結燥便難,止消渴。

)白油麻(潤肌膚,滑腸胃。)油(滑骨髓,利二便。)大黃(治大便結燥。),芒硝(主久熱胃閉,利大小便,潤燥軟堅。),梔子(治胃中亡血亡津液,內無潤養,生虛血。),蜀葵花(赤者治赤帶,白者治白帶、赤者治血燥,白治氣燥。),石蜜(養脾潤燥。),豬膽汁(潤大便閉。

),綠豆(止消渴,除煩熱。),苧根(治天行熱病,大渴大狂。)

白話文:

滋養血液潤燥的藥物

  • **熟地黃:**特別適合年紀大、體質虛弱而有燥熱的人。
  • **生地黃:**適合血熱導致大便乾燥的人。
  • **天門冬:**可以清肺潤燥、滋養血液、止咳。
  • **麥門冬:**可以保護肺部、滋養肺陰、潤燥生血、增強脈搏、止咳。
  • **栝蔞仁:**可以潤燥止咳、滋養血液、化痰、解除口渴。
  • **天花粉:**可以潤燥止渴、活血利水、解毒消腫。
  • **阿膠:**可以滋養血液、滋補陰液、保護肺部、潤燥止咳、平喘、固經安胎,效果很好。
  • **竹葉:**可以清肺潤燥、補益血液、消除煩躁、利尿。
  • **梨子:**可以清火滋養肺部、補益血液、潤燥止咳、解除口渴。
  • **肉蓯蓉:**適合體質虛弱、大便乾燥的人使用。
  • **鎖陽:**與肉蓯蓉的功效相似。
  • **郁李仁:**可以活血潤燥。
  • **杏仁:**可以滋潤心肺、消散結塊、潤燥。
  • **桃仁:**主要治療血瘀、血燥,可以潤滑大便。
  • **柏實:**可以滋潤腎臟的乾燥。
  • **麻子:**可以利尿、潤滑大腸、改善風熱引起的便秘,並能止渴。
  • **白油麻:**可以滋潤皮膚、滑利腸胃。
  • **油:**可以潤滑骨髓、幫助排泄大小便。
  • **大黃:**可以治療大便乾燥。
  • **芒硝:**主要治療長期發熱、胃部阻塞,可以幫助排泄大小便,潤燥軟化堅硬的糞便。
  • **梔子:**治療因胃中失血、津液不足,導致體內缺乏滋養而產生的虛熱。
  • **蜀葵花:**紅色花朵治療赤帶,白色花朵治療白帶;紅色花朵治療血燥,白色花朵治療氣燥。
  • **石蜜(蜂蜜):**可以滋養脾胃、潤燥。
  • **豬膽汁:**可以潤滑大便。
  • **綠豆:**可以止渴、消除煩躁發熱。
  • **苧根:**可以治療急性熱病、嚴重口渴和精神狂躁。

2. 藥品異名便考

《本草經》一藥有數名,雖詳載之,但藥味品多,難為考記。且尋常日用之藥,多有異名。若非熟讀本草者,亦多惑於考究也。如牛蒡子,本草名惡實;香附子,本草名莎草根;草果,本草名草豆蔻之類是也。今直指其名,匯聚表出,庶考訂者為簡便云。

莎草根(即香附子。)

蘹香子(即小茴香。)

惡實(即牛蒡子,又名大力子,又名鼠黏子。)

無實子(即沒石子。)

南竹枝(即烏飯葉。)

紫葳(即凌霄花。)

牡蒙(即紫參。)

衛矛(即鬼箭草。)

莨菪子(即天仙子。)

石蜜(即櫻桃。本草云牛乳砂糖煎成者。)

木蜜(即雞鉅子,一名枝枸子。)

北亭砂(即硇砂。)

蚤休(即紫河車,一名金線重樓。)

伏龍肝(即灶心土。)

馬鳴肝(即晚蠶砂。)

仙靈脾(即淫羊藿。)

羊躑躅(即洛羊花。)

蠡實(即馬藺花子。)

盧橘(即枇杷。)

敗天公(即故箬笠。)

訶黎勒(即訶子。)

隨風子(即訶子初成實風吹落地者。)

藕實(即蓮子。)

石蓮子(即蓮子秋後晚結沉於水中者是也。)

雞頭實(即芡實子。)

芰實(即菱米。)

菰根(即茭筍。)

萊菔(即蘿蔔。)

薯蕷(即山藥。)

佛座須(即蓮花蕊。)

小草(即遠志苗。)

蘼蕪(即川芎葉。)

芎藭(即小川芎。)

景天(即慎火草,又名掛壁青。)

半天河(即竹籬頭水。)

仙人杖(即枯荀竹。)

薰陸香(即乳香之總名也。夾砂土成塊者,成滴者名乳。)

雞舌香(即丁香。)

石棗(即山茱萸。)

絡石(即木饅頭。)

乳石(即石蟹。)

神屋(即龜板。)

榲桲(即山楂。)

葒草(即天蓼。)

劉寄奴(即六月云。)

續隨子(即千金子。)

黃精(即仙遺糧。)

山精(即蒼朮。)

血見愁(即夏枯草嫩苗。)

土茯苓(即土萆薢。)

營實(即薔薇子。)

龍腦香(即冰片。)

海螵蛸(即烏賊魚骨。)

桑螵蛸(即螳螂子,生於桑枝上者為真。)

女貞實(即冬青子。)

蒼耳實(即蒼耳子。)

敗醬(即苦麻菜。)

赤箭(即天麻莖。)

忍冬(即金銀花藤。)

假蘇(即荊芥。)

鐺墨(即釜底煤,又名百草霜。)

騖肪(即鴨肝。)

文蛤(非五倍子蟲,乃有斑紋之蛤,如貝,齒極大,有紋而光。今人用之羽紙,以其滑書也。)

天花粉(即栝蔞根。)

地龍(即蚯蚓。)

人龍(即小兒吐出食蟲小者。)

天龍(即蜈蚣。)

麒麟竭(即血竭,一名紫䤵。)

車鱉(即大蛤蜊。)

鬱金(薑黃中之細理者。)

蛜𧌴(即小全蠍。)

蝌蚪(即小蝦蟆魚。)

蝸牛(即負殼蜒蚰。)

水蛭(即馬蝗蜞。)

衣魚(即蠹魚,生於書紙中及衣服中。)

莎雞(即昨蚱蜢而飛鳴者。)

伏翼(即蝙蝠。)

螻蛄(即土狗。細腰而善鳴,一名蟪蛄。)

虻蟲(即食牛血之大蠅,如蜜蜂形是也。)

白話文:

《本草經》記載一種藥材有多個名稱,雖然詳細列出,但藥材品類繁多,難以記住。而且日常使用的藥材,常常也有不同的名稱。如果不是熟讀本草的人,也常常會對藥材的考證感到困惑。例如牛蒡子,本草裡叫做惡實;香附子,本草裡叫做莎草根;草果,本草裡叫做草豆蔻之類。現在直接列出這些藥材的別名,匯集在一起方便查閱。

莎草根(就是香附子。)

蘹香子(就是小茴香。)

惡實(就是牛蒡子,又名大力子,又名鼠黏子。)

無實子(就是沒石子。)

南竹枝(就是烏飯葉。)

紫葳(就是凌霄花。)

牡蒙(就是紫參。)

衛矛(就是鬼箭草。)

莨菪子(就是天仙子。)

石蜜(就是櫻桃。本草上說是牛乳和砂糖煎成的。)

木蜜(就是雞鉅子,又名枝枸子。)

北亭砂(就是硇砂。)

蚤休(就是紫河車,又名金線重樓。)

伏龍肝(就是灶心土。)

馬鳴肝(就是晚蠶砂。)

仙靈脾(就是淫羊藿。)

羊躑躅(就是洛羊花。)

蠡實(就是馬藺花子。)

盧橘(就是枇杷。)

敗天公(就是舊的箬笠。)

訶黎勒(就是訶子。)

隨風子(就是訶子剛結成時,被風吹落的果實。)

藕實(就是蓮子。)

石蓮子(就是秋後晚結沉在水裡的蓮子。)

雞頭實(就是芡實子。)

芰實(就是菱米。)

菰根(就是茭筍。)

萊菔(就是蘿蔔。)

薯蕷(就是山藥。)

佛座須(就是蓮花蕊。)

小草(就是遠志的幼苗。)

蘼蕪(就是川芎的葉子。)

芎藭(就是小川芎。)

景天(就是慎火草,又名掛壁青。)

半天河(就是竹籬頭的水。)

仙人杖(就是枯萎的筍竹。)

薰陸香(是乳香的總稱。夾雜砂土成塊的,滴落成滴的叫做乳。)

雞舌香(就是丁香。)

石棗(就是山茱萸。)

絡石(就是木饅頭。)

乳石(就是石蟹。)

神屋(就是龜板。)

榲桲(就是山楂。)

葒草(就是天蓼。)

劉寄奴(就是六月云。)

續隨子(就是千金子。)

黃精(就是仙遺糧。)

山精(就是蒼朮。)

血見愁(就是夏枯草的嫩苗。)

土茯苓(就是土萆薢。)

營實(就是薔薇子。)

龍腦香(就是冰片。)

海螵蛸(就是烏賊的骨頭。)

桑螵蛸(就是螳螂的卵,生在桑樹枝上的才是真的。)

女貞實(就是冬青的果實。)

蒼耳實(就是蒼耳子。)

敗醬(就是苦麻菜。)

赤箭(就是天麻的莖。)

忍冬(就是金銀花的藤。)

假蘇(就是荊芥。)

鐺墨(就是鍋底的煤灰,又名百草霜。)

騖肪(就是鴨肝。)

文蛤(不是五倍子蟲,而是有斑紋的蛤,像貝殼,牙齒很大,有紋路而且光滑。現在人用來做羽毛紙,因為它很滑順適合書寫。)

天花粉(就是栝樓的根。)

地龍(就是蚯蚓。)

人龍(就是小孩吐出來的食蟲小蟲。)

天龍(就是蜈蚣。)

麒麟竭(就是血竭,又名紫䤵。)

車鱉(就是大蛤蜊。)

鬱金(是薑黃中紋理細緻的。)

蛜𧌴(就是小全蠍。)

蝌蚪(就是小蝦蟆的幼體。)

蝸牛(就是背著殼的蜒蚰。)

水蛭(就是螞蟥。)

衣魚(就是蠹魚,生在書本紙張和衣服裡。)

莎雞(就是蚱蜢會飛鳴的。)

伏翼(就是蝙蝠。)

螻蛄(就是土狗。腰細而且很會鳴叫,又名蟪蛄。)

虻蟲(就是吸牛血的大蒼蠅,形狀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