滌痰丸

DI T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2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胃經 16%
肺經 16%
心經 9%
肝經 7%
大腸經 6%
膽經 3%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腎經 3%
膀胱經 2%
小腸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膀胱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滌痰丸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是因為白朮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止汗的功能。

  1. 健脾燥濕:白朮能健脾益氣,燥濕化痰,對於痰濕內阻所致的咳嗽痰多,起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2. 利水滲濕:白朮能利水滲濕,對於痰濕凝聚所致的胸悶氣短,也能起到疏通氣道、緩解症狀的作用。

白朮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能有效地清除痰濕,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因此成為滌痰丸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滌痰丸中加入半夏曲,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化痰止咳:半夏曲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效,能有效清除痰液,緩解咳嗽症狀。其性溫燥,善於化痰濁,對於濕痰、痰多粘稠者尤其有效。
  2. 和胃降逆:半夏曲兼具和胃降逆的功效,能抑制胃氣上逆,防止痰濁上湧,進一步減輕咳嗽、氣喘等症狀。

因此,半夏曲的加入有助於滌痰丸更好地化痰止咳,同時兼顧和胃降逆,增強藥效。

滌痰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因為川芎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疏散風寒,通竅開竅: 川芎味辛溫,能散風寒,通鼻竅,開鬱結,對於痰濁阻滯經絡所致的鼻塞、流涕、頭昏腦脹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2.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痰濁瘀阻所致的胸悶、胸痛等症狀。

因此,滌痰丸中加入川芎,可以協同其他藥物,起到疏風散寒、化痰止咳、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痰濁壅阻之目的。

滌痰丸中加入香附,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疏肝解鬱,理氣化痰: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擅長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並能調和氣機,促進痰液排出。對於因肝鬱氣滯、痰濕阻絡導致的咳嗽痰多,具有良好效果。
  2. 燥濕化痰,健脾和胃:香附亦具燥濕化痰之功,可針對脾虛濕盛、痰濕內阻引起的痰多、咳嗽等症狀。同時,香附還可健脾和胃,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進一步促進痰液排出。

總之,香附在滌痰丸中發揮疏肝解鬱、理氣化痰、燥濕化痰等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化痰止咳的功效。

滌痰丸中加入神麴,主要是因為神麴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消食化積,行氣止痛: 神麴能幫助消化積滯,並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悶、腹脹等症狀,有助於痰液的排出。
  2. 燥濕化痰: 神麴性溫燥,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胸悶、痰多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神麴在滌痰丸中起着消食化積、行氣止痛、燥濕化痰的作用,有助於促進痰液的排出,改善咳嗽、胸悶等症狀。

滌痰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化痰: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痰飲內阻,多由脾虛濕困所致,茯苓可健脾利濕,使濕濁化解,痰液得以消散。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滌痰丸中常含川貝母、半夏等化痰藥,茯苓能輔助這些藥物,更有效地化解痰濕,並防止痰液再度生成。同時,茯苓亦能緩解其他藥物可能帶來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

滌痰丸中加入橘紅,主要是因為其具有理氣化痰的功效。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脾經,能行氣消痰、散寒止咳。其揮發油中的橙皮甙、柚皮甙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可以有效地化解痰液,並促進痰液排出。此外,橘紅還能舒緩氣管痙攣,改善呼吸道通暢,進而緩解咳嗽

因此,在滌痰丸中加入橘紅,能有效地理氣化痰、止咳平喘,對於痰多咳嗽的患者具有良好的療效。

滌痰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滌痰丸多以辛溫燥烈之藥物為主,如半夏、陳皮等,容易燥傷津液。甘草性甘平,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益氣和中之效,可以減輕燥烈之藥物對身體的傷害,使藥性更加平和。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入脾肺經,能補脾益氣,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祛痰止咳的作用。此外,甘草還具有解毒作用,可以減輕某些藥物對人體的毒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主治功效


滌痰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主治分析

綜合多篇古文內容,滌痰丸的主要功效和主治可歸納如下:

1. 化痰開結:

  • 多篇古文明確指出滌痰丸能「化痰」、「下痰飲」、「消痰涎」,適用於痰飲阻滯胸膈、咳嗽痰多、咳唾稠黏等症狀。(《衛生寶鑒》、《濟陽綱目》、《風勞臌膈四大證治》、《証治準繩‧雜病》、《重訂通俗傷寒論》、《沈氏尊生書》)
  • 特別是對於「痰氣盛者體必肥,肥則下體過胖,子宮縮入,難以受精」的不孕症,古人認為滌痰丸可以化痰開結,改善子宮環境,有助於受孕。(《竹林女科證治》、《婦科冰鑑》)
  • 對於痰結於咽喉,如「梅核膈」,表現為「吐不出,咽不下,咽喉妨礙」,滌痰丸可以疏通氣機,化痰散結。(《類證治裁》、《醫述》、《雜病源流犀燭》)
  • 對於痰多,食飲才下便為痰涎裹住不得下者,可以使用滌痰丸來化痰。(《醫辨》、《証治準繩‧雜病》)
  • 對於寒痰包熱阻塞喉管也的痰哮,可以使用滌痰丸搭配其他藥物。(《重訂通俗傷寒論》)
  • 對於火痰鬱遏胸膈的痰躁,可以使用滌痰丸搭配其他藥物。(《重訂通俗傷寒論》)
  • 痰膈的症狀可以使用滌痰丸治療。(《風勞臌膈四大證治》)

2. 理氣寬胸:

  • 滌痰丸能「利胸膈滿」、「寬胸膈」、「升降滯氣,清膈化痰」,適用於胸膈痞滿、氣機不暢等症狀。(《衛生寶鑒》、《濟陽綱目》)
  • 對於三焦氣澀,痰飲不利,胸膈痞滿,咳唾稠濁,面目熱赤,肢體倦怠,不思飲食可以使用滌痰丸。(《御藥院方》、《濟陽綱目》、《衛生寶鑑》)

3. 消食導滯:

  • 滌痰丸具有「消食」的功效,適用於食積停滯、消化不良等症狀。(《衛生寶鑒》)
  • 清氣滌痰丸,可以健脾胃,化痰涎,寬胸膈,進飲食。(《濟陽綱目》)

4. 其他功效:

  • 部分古文提到滌痰丸可治三焦氣澀,痰飲不利,以及面赤體倦等症狀。(《衛生寶鑒》)
  • 對於痰飲阻滯而脈結澀者可以使用滌痰丸搭配其他藥物。(《証治準繩‧雜病》)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的藥物組成和功效,滌痰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燥濕化痰:

  • 方中半夏曲、橘紅、南星、竹茹等藥物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祛除體內的痰濕。
  • 半夏和南星是化痰的要藥,橘紅和竹茹則可以增強化痰之力。

2. 行氣開鬱:

  • 枳殼、香附、菖蒲等藥物具有行氣解鬱、疏通氣機的作用,可以使氣機通暢,痰濕得化。
  • 枳殼和香附可以疏理氣機,菖蒲則可以開竅化痰。

3. 健脾益氣:

  •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等藥物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可以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防止痰濕再生。
  • 脾胃是生痰之源,健脾益氣可以從根本上減少痰濕的產生。

4. 活血化瘀:

  • 部分古文提到痰與血瘀互結的情況,因此滌痰丸中可能也含有活血化瘀的成分,如川芎等,以促進氣血流通,消散痰瘀。

總結:

滌痰丸是一個以化痰為主,兼顧理氣、消食、健脾的方劑。其通過燥濕化痰、行氣開鬱、健脾益氣等多種途徑,達到祛除痰濕、疏通氣機、改善脾胃功能的目的,從而治療痰濕阻滯引起的各種病症。

傳統服藥法


橘紅2兩,蔞仁3兩,半夏2兩,茯苓2兩,蘇子3兩,沈香5錢,杏仁3兩,貝母3兩,海蛤粉2兩,葶藶子1兩5錢,明礬3兩(煅),南燭葉2兩,白芥子1兩。
上為末,水泛為丸。
每服3錢,用蘿蔔3斤,生薑1片,煎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燥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癲癇女性不孕症心內膜炎高血脂胃及十二指腸炎百日咳心包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二尖瓣狹窄胃下垂咳嗽腹瀉頭痛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滌痰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白附子1兩(炮),天南星(湯泡7次)、白僵蠶(直者,炒去絲)、滑石3兩。 主治:痰飲。

滌痰丸, 出處:《嵩崖尊生》卷九。 組成:半夏曲、枯礬、皂角(去皮子)、玄明粉、茯苓、枳殼各等分。 主治:多痰。食飲纔下便痰涎裹住,不得下者。

滌痰丸, 出處:《金鑑》卷四十五。 組成:白朮(土炒)2兩,半夏曲1兩,川芎1兩,香附米1兩,神曲(炒)5錢,茯苓各5錢,橘紅4錢,甘草2錢。 主治:婦人形肥盛,不孕,以身中有脂膜閉塞子宮。

滌痰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組成:大黃5斤,炒黑醜1斤8兩,黃芩1斤8兩。 主治:清熱化痰,開瘀化痞。主治:痰火瘀結,氣急瘋癇,濕熱咳嗽,喘滿胸悶,痰涎壅盛,大便燥結。

滌痰丸, 出處:《內外驗方秘傳》卷下。 組成:橘紅2兩,蔞仁3兩,半夏2兩,茯苓2兩,蘇子3兩,沉香5錢,杏仁3兩,貝母3兩,海蛤粉2兩,葶藶子1兩5錢,明礬3兩(煅),南燭葉2兩,白芥子1兩。 主治:氣急痰壅。

滌痰丸, 出處:《瑞竹堂方》卷二。 組成:好皂角(不要蟲蛀損者)10兩(水浸1宿,去皮弦,火炙黃色,取淨末2兩5錢),豬牙皂角1兩(依皂角制法),枳殼2兩5錢(1兩半火炙,1兩生用),黑牽牛2兩(末)。 主治:男子、婦人遠年日久積聚痰涎,或飲酒食後,吐唾日久,面黃肌瘦,皮肉枯澀,眼無神光;又治偏正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