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化飲熱方
HE ZHONG HUA YIN RE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和中化飲熱方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此方主要針對脾胃濕熱,症見脘腹脹滿、口苦咽乾、便溏、小便短赤等。茯苓能健脾燥濕,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濕熱蘊積所致的症狀。
- 滲濕利水:茯苓還能滲濕利水,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有助於排出濕熱,進一步緩解濕熱所致的各種症狀。
和中化飲熱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經,具有健脾燥濕、止瀉止汗之效。方中以白朮配伍其他藥物,可補脾益氣,燥濕化痰,改善脾胃虛弱、濕熱內蘊等病症。
- 升陽舉陷: 白朮還有升陽舉陷的作用,能補氣升陽,提振中氣,對於脾胃虛弱、氣虛下陷引起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和中化飲熱方」中加入「穀芽」是為了其清熱化濕、和中降逆之功效。
穀芽,為禾本科植物稻或糯稻的成熟種子發芽後乾燥的胚芽,性味甘涼,入脾、胃經。其具有清熱除煩、化濕降逆、健脾消食的作用。方中加入穀芽,可以清熱解暑,化解濕熱,並能健脾開胃,促進消化,有助於緩解因濕熱內蘊而引起的胸悶、煩躁、口渴、消化不良等症狀。
和中化飲熱方中加入香附,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理氣解鬱,行氣止痛:香附能疏肝解鬱,調和氣血,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良好效果。
- 燥濕化痰,健脾和胃:香附亦具燥濕化痰之效,能清除脾胃濕熱,並有助於健脾和胃,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因此,香附在和中化飲熱方中,能協同其他藥材,達到理氣解鬱、健脾和胃、化濕止痛的效果,有助於改善濕熱內蘊導致的脾胃不適。
「和中化飲熱方」中包含「神麴」,主要原因有二:
- 化濕解暑:神麴性溫,入脾胃經,具化濕消積、和胃止嘔之效。方中加入神麴,可有效化解暑熱引起的濕濁內阻,改善嘔吐、腹脹等不適症狀。
- 健脾益氣:神麴能健脾胃,益氣生津。暑熱傷氣,脾胃虛弱,易導致食慾不振、氣虛乏力。神麴的健脾益氣作用,可增強脾胃運化能力,提高機體抵抗力,助於恢復體力。
總而言之,神麴在「和中化飲熱方」中,發揮化濕解暑、健脾益氣之功效,有助於緩解暑熱病症,恢復身體健康。
和中化飲熱方中包含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氣健脾:黨參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的功效。此方以化解飲邪、清熱利濕為主要目的,但同時需顧及脾胃功能,避免因濕熱傷脾而導致氣虛乏力。黨參補益脾氣,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化解飲邪,促進身體恢復。
- 協調藥性: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滑石、茯苓等皆屬清熱利濕之品,若單用容易傷及脾胃,導致氣虛。黨參的加入,可以補益脾胃,協調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正氣。同時,黨參亦能增強藥效,使清熱利濕之效更佳。
和中化飲熱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補脾益氣的作用。方中其他藥物如黃芩、黃連等寒涼藥性較強,甘草可緩和其寒性,避免傷脾胃。
- 增強療效: 甘草能解毒、止渴、緩急、生津,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熱病、口渴、心煩等症狀。同時,甘草還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可增強人體抵抗力,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和中化飲熱方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中散寒: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等症狀,生薑能有效驅散寒邪,溫暖胃腸,起到緩解作用。
- 和胃止嘔:生薑還有和胃止嘔的作用,能緩解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等症狀。對於因寒邪或飲食不當引起的胃寒嘔吐,生薑能有效溫胃和中,促進胃氣下降,達到止嘔的效果。
因此,和中化飲熱方中加入生薑,既能溫中散寒,又能和胃止嘔,有助於改善寒邪侵襲導致的胃腸不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和中化飲熱方」是一種中藥複方,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調和中氣、化解痰飲、清熱解毒的功效。
「和中化飲熱方」的組成包括:
- 茯苓:茯苓性平,味甘淡,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胃、補氣益精的功效。
- 白朮: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的功效。
- 穀芽:穀芽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益氣寬中的功效。
- 香附:香附性辛,味苦。入肝、脾經。具有理氣解鬱、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的功效。
- 神麴:神麴性甘、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的功效。
- 黨參:黨參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
- 甘草:甘草性甘,味平。入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益中、潤肺止咳的功效。
- 生薑: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
「和中化飲熱方」的總體功效為:
- 調和中氣:調整脾胃功能,使氣機暢通,使氣機暢通,起到和氣、止痛、固本的作用。
- 化解痰飲:化解痰飲,祛除痰濕,祛除痰濕,起到祛痰、止咳的功效。
- 清熱解毒:清熱解毒,消除熱毒,消除熱毒,起到清熱、解暑的功效。
「和中化飲熱方」的主治功效包括:
- 飲食減少:食慾不振,吃不下東西。
- 胸滿痰多:胸口感覺滿滿的,有痰液積聚。
- 吞酸作嘔:胃裡有酸水湧上來,想吐。
- 虛寒胃痛:胃部疼痛,伴有畏寒怕冷、手腳冰涼等虛寒症狀。
- 肺胃有熱:肺和胃有熱,表現為咳嗽、咳痰、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等。
- 咽喉腫痛:咽喉腫脹疼痛,吞嚥困難。
「和中化飲熱方」的用法用量,一般為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服用 9-15 克。具體用量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由醫師決定。
「和中化飲熱方」注意事項:
-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忌食生冷、寒涼食物。
- 忌飲酒。
- 忌菸。
- 忌熬夜。
- 保持心情舒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健脾和胃、化痰散結、清熱利咽的功效,適用於飲食減少、胸滿痰多、吞酸作嘔、虛寒胃痛;肺胃有熱、咽喉腫痛等症。但脾胃虛寒、痰濕內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和中化飲熱方,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茯苓4錢,焦于朮2錢,廣皮1錢5分,炒谷芽3錢,薑連8分(研),炙香附2錢,殼砂8分(研),炒神曲2錢,黨參2錢,生甘草8分。 主治:和中化飲熱。主治:飲食減少,胸滿痰多,吞酸作嘔,虛寒胃痛;肺胃有熱,咽喉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