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食湯

XIAO SH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鄭僑醫案選》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胃經 24%
肺經 18%
肝經 6%
膽經 6%
心經 4%
三焦經 3%
腎經 3%
大腸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膽經
心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消食湯」,主要成分是:

黨參性平、味甘,主要功效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常適用於治療氣虛血弱、食少乏力、失血過多、氣短心悸、心煩失眠、口乾舌燥、體虛盜汗等症狀。

白朮性溫、味苦,主要功效有補氣健脾、除濕利水、固表止汗、益氣生津、安胎健脾、疏風除濕。常適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泄瀉、水腫、自汗、盜汗、胎動不安、風濕疼痛等症狀。

茯苓性平、味甘淡,主要功效有補益心脾、益氣健脾、利水滲濕、健脾健胃、滋陰養顏。常適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泄瀉、水腫、失眠健忘、心悸、心煩等症狀。

神麴性溫、味甘,主要功效有消食化積、健脾益氣、除煩。常適用於治療腹脹、嘔吐、泄瀉等症狀。

麥芽性甘、味平,主要功效有和中健胃、消食化積、益氣生津、養心安神。常適用於治療食積腹脹、消化不良、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

竹茹性涼、味甘,主要功效有清熱化痰、清胃熱、止嘔、清熱瀉火、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等。常適用於治療痰熱咳嗽、膽火挾痰、煩熱嘔吐、驚悸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經期過多、牙齒出血等症狀。

香附性辛、味苦,主要功效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常適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青皮性辛、味苦,主要功效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常適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厚朴性溫、味苦,主要功效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益氣、燥濕、祛風除濕、殺蟲除蟲。常適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脘腹疼痛、泄瀉、水腫、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陳皮性辛、味苦,主要功效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常適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脘腹脹滿、嘔吐泄瀉、咳嗽痰多、食積不化等症狀。

白荳蔻性溫、味辛,主要功效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常適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脘腹疼痛、嘔吐泄瀉、食積不化等症狀。

甘草性甘、味平,主要功效有益氣補中、益氣複脈、緩急止痛、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回陽通脈、瀉火消炎。常適用於治療氣虛血弱、神疲乏力、心悸氣短、胸悶疼痛、腹痛脹滿、泄瀉痢疾、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黨參15克,白朮12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麥芽12克,竹茹12克,香附12克,青皮12克,厚朴9克,陳皮9克,白豆蔻3克,甘草6克。
若有驚悸不安,睡眠欠佳,加鈎藤、炒棗仁;嘔逆,加藿香、法半夏;大便腐臭,消化不良者,加酒大黃、雞內金(炒);大便腥冷,少腹冷痛,加高良薑。
平肝理氣,健脾消食。

方劑組成解釋


消食湯由黨參、白朮、茯苓、神麴、麥芽、竹茹、香附、青皮、厚朴、陳皮、白荳蔻、甘草等中藥組成。

黨參、白朮、茯苓、神麴、麥芽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的功效。

竹茹、香附、青皮、厚朴、陳皮、白荳蔻具有理氣和胃、疏肝解郁的功效。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急和中的作用。

消食湯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理氣和胃、疏肝解郁的功效,可以緩解肝氣鬱結引起的胃脘作痛、脹滿食少、消化不良、脅痛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消食湯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滯的功效,可以緩解肝氣鬱結引起的胃脘作痛、脹滿食少、消化不良、脅痛等症狀。但是,消食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消食湯, 出處:《鄭僑醫案選》。 組成:黨參15g,白朮12g,茯苓12g,神曲12g,麥芽12g,竹茹12g,香附12g,青皮12g,厚朴9g,陳皮9g,白豆蔻3g,甘草6g。 主治:平肝理氣,健脾消食。主治:肝氣鬱結,胃脘作痛,脹滿食少,消化不良,脅痛,舌苔白,脈弦滑無力或弦細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