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滲濕消痰飲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燥,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方中加入白朮,可健脾胃之運化,促進水濕代謝,達到滲濕消痰之效。
- 助運脾陽: 白朮能補益脾陽,使脾胃運化功能加強,有利於痰液的代謝和排出。痰飲的形成往往與脾陽不足、水濕停滯有關,白朮的加入可從根本上解決痰飲之源,提高療效。
滲濕消痰飲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蒼朮善於燥濕化痰: 蒼朮味苦辛,性溫燥,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健脾利水之功效。該方劑旨在滲濕消痰,蒼朮的燥濕之性可有效祛除濕邪,並化解痰濁,有助於改善因濕邪阻滯所致的痰多、咳嗽等症狀。
- 蒼朮配伍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蒼朮與方劑中的其他藥物如茯苓、半夏等配伍,可互相協同,增強療效。蒼朮的燥濕之性可助茯苓健脾利濕,而與半夏合用則可更有效地化痰止咳,使滲濕消痰的效果更加顯著。
滲濕消痰飲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方劑中常因脾濕困阻或痰濕阻肺而致病,半夏可有效清除濕濁,使痰液得以化解。
- 降逆止嘔: 半夏亦具降逆止嘔之效,能平息胃氣上逆,止嘔吐。濕痰上逆可導致噁心嘔吐,半夏可緩解此症狀,提升療效。
因此,滲濕消痰飲中加入半夏,可有效解決濕痰阻滯、脾胃不和、嘔吐等病症,達到祛濕化痰、止嘔降逆之目的。
滲濕消痰飲方中包含橘紅,乃因其具備以下兩大功效:
- 燥濕化痰:橘紅性溫,味辛,入肺經,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理氣止咳:橘紅亦有理氣止咳之效,可疏肝解鬱,使氣機通暢,從而緩解咳嗽症狀。
故橘紅入滲濕消痰飲,可有效發揮燥濕化痰、理氣止咳的功效,有助於改善痰濕壅肺所致的各種症狀。
滲濕消痰飲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方劑中加入茯苓,有助於去除體內過多的濕氣,減輕痰濕阻滯之症。
- 健脾化痰:茯苓亦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痰液的代謝和排出,達到消痰之效。此外,茯苓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化痰效果,使痰液更容易被排除。
滲濕消痰飲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散寒、通鼻竅:白芷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祛風散寒、通鼻竅的功效。方中若有風寒阻滯,導致痰濕凝結,白芷可協助散寒通竅,使痰濕得以降解。
- 燥濕止癢、消腫止痛:白芷亦可燥濕止癢,消腫止痛。若痰濕阻滯導致皮膚瘙癢、腫痛,白芷可有效緩解此類症狀。
總而言之,白芷在滲濕消痰飲中起到祛風散寒、通鼻竅,以及燥濕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整體方劑的療效。
滲濕消痰飲方劑中包含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行氣解鬱,化濕消痰: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有行氣解鬱、化濕消痰的功效,可疏通肝氣鬱結,促進脾胃運化,排除體內濕痰。
- 配伍增效: 香附與方劑中其他藥物,如茯苓、陳皮等,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祛濕化痰、健脾利水之功效,有助於改善因濕痰阻滯所致的咳嗽、胸悶、脘腹脹滿等症狀。
因此,香附的加入,有助於提升滲濕消痰飲的療效,使之更有效地治療濕痰阻滯所致的疾病。
滲濕消痰飲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方劑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偏寒涼的藥物,甘草能緩和其寒性,防止傷脾胃。
- 緩解副作用: 部分藥物可能存在副作用,甘草能減輕這些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例如,一些化痰藥可能引起胃部不適,甘草能保護胃黏膜,減輕不適。
總之,甘草在滲濕消痰飲中起到重要作用,其調和藥性和緩解副作用的功效,能提高藥效和安全性。
主治功效
滲濕消痰飲是由白朮、蒼朮、半夏、橘紅、茯苓、白芷、香附、甘草等中藥材組成的複方中藥。具有燥濕健脾、利水滲濕、芳香化濕、清熱利尿、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祛風除濕、補血、安神等功效,主治濕熱痰積,滲入膀胱,白帶不止。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用於治療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用於治療陽虛氣弱、脾胃虛寒、痰濕咳嗽、瘰癧、乳癰、痰核、水腫、痞塊、吐血衄血、咳喘痰多、食慾不振、胸悶脘痞等症。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用於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等。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用於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香附入脾胃經,具有補益氣血之功,可用於治療氣虛所致的疲乏無力、氣短喘促等症狀。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之,滲濕消痰飲中藥方劑組成各具功效,協同作用,可有效治療濕熱痰積,滲入膀胱,白帶不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朮1錢,蒼朮1錢(炒),半夏1錢(薑湯泡7次),橘紅1錢,白茯苓1錢,白芷1錢,香附1錢,甘草(炙)5分。
有熱,加黃芩;血虛,加芎、歸;氣虛,加參、耆;久不愈,加升麻、柴胡。
上銼。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燥濕化痰、利水止帶的功效,適合濕熱痰積,滲入膀胱,白帶不止者服用。但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滲濕消痰飲, 出處:《濟陰綱目》卷三。 組成:白朮1錢,蒼朮1錢(炒),半夏1錢(薑湯泡7次),橘紅1錢,白茯苓1錢,白芷1錢,香附1錢,甘草(炙)5分。 主治:濕熱痰積,滲入膀胱,白帶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