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半胃苓湯

JU BAN WEI L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胃經 21%
肺經 19%
心經 11%
膀胱經 7%
腎經 5%
大腸經 5%
肝經 2%
小腸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大腸經
肝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3

方劑組成解釋

橘半胃苓湯中加入橘紅,主要是為了其疏肝理氣,止咳化痰的功效。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肝經,能理氣寬胸,降逆止嘔,並能溫肺化痰,止咳平喘。對於胃苓湯所治療的胃腸氣滯,脘腹脹痛,食少納呆,嘔吐泛酸,伴有咳嗽痰多等症狀,橘紅能有效緩解氣滯,促進消化,並可化解痰濁,利於止咳。

因此,橘紅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胃苓湯的理氣消滯功效,更能擴展其治療範圍,使其對於伴有咳嗽痰多的患者也具有較好的療效。

橘半胃苓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能燥濕化痰,而胃苓湯本就以燥濕利水為主,加入半夏能加強其化痰止嘔的作用,適合治療濕痰阻滯、脾胃不和所致的嘔吐、腹脹、食慾不振等症。
  2. 降逆止嘔:半夏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能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因胃氣不降引起的嘔吐,配合胃苓湯中的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止嘔止瀉,改善胃腸功能。

橘半胃苓湯中加入蒼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燥濕健脾: 蒼朮性溫燥,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可祛除脾胃濕邪,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橘半胃苓湯主要治療脾胃濕熱證,而蒼朮可以幫助去除濕邪,促進脾胃運化,從而達到止瀉、止嘔的效果。
  2. 升陽止瀉: 蒼朮具有升陽止瀉的作用,可以升舉中氣,固護脾胃,防止因脾胃虛弱而導致的泄瀉。橘半胃苓湯中加入蒼朮,可以增強其止瀉功效,並預防腹瀉反覆發作。

總之,蒼朮在橘半胃苓湯中發揮了燥濕健脾、升陽止瀉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治療脾胃濕熱證的效果。

橘半胃苓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為了其健脾燥濕的功效。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的作用。方中因患者脾胃虛弱,運化失職,導致水濕內停,故用白朮健脾燥濕,以利水濕運化,緩解脾胃不適,促進消化吸收。此外,白朮還能補氣,有助於改善氣虛導致的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增強機體抵抗力。因此,白朮在橘半胃苓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治療脾胃虛弱、水濕內停等症狀提供了重要的藥理依據。

橘半胃苓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厚朴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效。橘半胃苓湯以治脾胃濕熱、痰多嘔逆為主,厚朴可有效祛除濕痰,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2. 行氣止痛: 厚朴還具有行氣止痛之效。脾胃濕熱常伴有胸脘脹痛、腹痛等症狀,厚朴可通過行氣止痛,緩解疼痛,使患者更舒適。

總之,厚朴在橘半胃苓湯中起著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雙重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橘半胃苓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性平和,味甘,能調和諸藥,緩解其他藥材的燥性或寒性,使藥性更為溫和,避免對胃腸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療效: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緩解疼痛、解毒抗炎的功效,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可增強藥效,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緩解胃痛、腹脹等症狀。

橘半胃苓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橘半胃苓湯主治脾胃濕熱,茯苓能健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消除濕熱之邪。
  2. 寧心安神:茯苓亦具寧心安神之效,可緩解脾胃濕熱所致的心煩不寧、失眠等症狀。橘半胃苓湯常用於治療濕熱蘊脾、心煩口渴、脘腹脹滿、嘔吐泄瀉等症,茯苓的安神作用可緩解患者的焦躁不安,促進恢復。

橘半胃苓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益氣健脾: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的功效。橘半胃苓湯治療的是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所致的胃痛、腹瀉等症狀,人參可以補益脾胃,增強其消化吸收功能,從而改善症狀。
  2. 扶正祛邪: 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以增強人體正氣,抵禦邪氣的侵襲。橘半胃苓湯中加入人參,可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提高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人參在橘半胃苓湯中起着益氣健脾、扶正祛邪的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重要藥物。

橘半胃苓湯中包含澤瀉,主要是為了利水滲濕。澤瀉味甘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瀉火、通淋止痛的功效。

方中以橘皮、半夏、厚朴等燥濕化痰之品為主,但濕邪久留易傷脾陽,導致水濕停滯。澤瀉的加入,可利水滲濕,將體內積聚的水濕排出,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化痰止咳、消食和胃的功效,進一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橘半胃苓湯中加入白茅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白茅根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橘半胃苓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內蘊、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瀉、嘔吐、口渴等症狀,白茅根能清熱利濕,去除腸胃中的濕熱之邪,幫助緩解腹瀉和嘔吐。
  2. 涼血止血:白茅根能涼血止血,對於因濕熱內蘊而導致的便血或嘔血等症狀,白茅根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總之,白茅根的加入,既能清熱利濕,又能涼血止血,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增強了橘半胃苓湯的療效。

橘半胃苓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溫中和胃: 生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凝滯所致的胃脘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生薑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不適。

二、 降逆止嘔: 生薑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因寒邪犯胃或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生薑能溫中降逆,止嘔安胃。

因此,橘半胃苓湯中加入生薑,既能溫中和胃,又能降逆止嘔,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寒邪犯胃所致的胃脘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橘半胃苓湯」,主要成分:橘紅、半夏、蒼朮、白朮、厚朴、甘草、茯苓、人參、澤瀉、白茅根、生薑,主治功效是:患有癰疽,伴有嘔吐,不願意進食,食物吃起來沒有味道。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白茅根性寒涼、味甘,入肺、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清胃熱、涼血止血、清熱利尿、養陰生津、生津止渴、解酒毒、利水消腫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橘半胃苓湯,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複方中藥,具有清熱解毒、補氣健脾、化痰止嘔、利水滲濕等功效,主治癰疽、嘔吐、納呆、口淡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橘紅1錢,半夏(薑制)1錢,蒼朮(米泔浸,炒)2錢,白朮(炒)2錢,厚朴(薑制)2錢,甘草(炙)2錢,茯苓2錢,人參2錢,澤瀉2錢,茅根2錢,薑汁數匙。
作1劑。水2鐘,煎1鐘,入薑汁煎一二沸,作十餘次飲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橘半胃苓湯具有和胃降逆,消食化痰的作用,但是如果有脾胃虛寒、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狀,則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嘔吐神經性厭食症慢性腎衰竭癤和癰細菌性食物中毒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橘半胃苓湯, 出處:《癰疽神秘驗方》。 組成:橘紅1錢,半夏(薑制)1錢,蒼朮(米泔浸,炒)2錢,白朮(炒)2錢,厚朴(薑制)2錢,甘草(炙)2錢,茯苓2錢,人參2錢,澤瀉2錢,茅根2錢,薑汁數匙。 主治:癰疽嘔吐,不下食,不知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