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滲濕消痰飲

JIA WEI SHEN SHI XIAO TAN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20%
肺經 17%
心經 10%
腎經 7%
肝經 7%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肝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滲濕消痰飲」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方劑中滲濕消痰,需要脾胃運化水濕,白朮能補脾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滲濕利水,消痰止咳。
  2. 扶正祛邪:痰飲的產生,往往與脾虛濕盛有關。白朮能補脾氣,固脾土,從根本上扶正祛邪,防止痰飲反覆出現。同時,白朮還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加味滲濕消痰飲方劑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蒼朮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化痰、健脾祛濕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蒼朮,可有效祛除體內濕邪,並利水滲濕,使痰液得以消散。
  2. 健脾益氣:蒼朮還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水濕代謝,進一步助力痰液的排出。此舉可避免單純燥濕化痰而傷及脾氣,達到標本兼治之效。

綜上所述,蒼朮在加味滲濕消痰飲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能燥濕化痰,又能健脾益氣,對於治療濕痰阻滯所致的疾病具有顯著功效。

「加味滲濕消痰飲」方劑中包含半夏,其原因如下:

  1. 半夏善於燥濕化痰:本方以滲濕消痰為主要功效,而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可有效祛除痰濕,解決痰飲壅塞之症。
  2. 半夏可配伍其他藥材:半夏與其他藥材如茯苓、澤瀉、陳皮等配伍,可加強其滲濕消痰的效果,同時也能緩解半夏的毒性,提高藥效安全。

因此,半夏的加入,有助於「加味滲濕消痰飲」方劑更有效地祛除痰濕,達到治療痰飲病症的目的。

中藥方劑「加味滲濕消痰飲」中包含「橘紅」,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肺化痰:橘紅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肺解表、化痰止咳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橘紅,可以幫助疏通肺氣,化解痰濕,對於濕痰阻肺、咳嗽痰多者,具有較佳的療效。
  2. 燥濕利氣:橘紅能燥濕化痰,且能利氣降逆,有助於排除體內積存的濕氣,並改善氣機不暢所導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加味滲濕消痰飲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化痰: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痰的功效。痰飲病症多因脾虛濕阻,或肺氣不利,痰濕內停所致。茯苓能利水滲濕,健脾化痰,有助於祛除痰飲,改善症狀。
  2. 佐使其他藥物發揮功效:茯苓作為君藥,與其他藥物配合,能協調藥性,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例如,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其他藥物更有效地滲透到體內,發揮療效。

加味滲濕消痰飲方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止痛的功效。方中加入白芷,可助於疏散風寒,改善因風寒所致的頭昏腦脹、鼻塞流涕等症狀,同時亦可通暢鼻竅,緩解鼻塞疼痛。
  2. 祛風除濕,止咳化痰: 白芷亦具祛風除濕的功效,可幫助排除體內濕氣,改善因濕氣引起的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狀。此外,白芷也能止咳化痰,有助於清除呼吸道痰液,改善呼吸道功能。

「加味滲濕消痰飲」方劑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燥濕: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其具備理氣解鬱、燥濕化痰之效。方劑中加入香附,可助於疏肝理氣,燥濕化痰,進一步促進濕痰的排出。
  2. 疏肝健脾: 肝鬱氣滯易導致脾胃不和,脾虛則易生痰濕。香附能疏肝解鬱,健脾和胃,可從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防止痰濕的產生。

因此,香附的加入能有效地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消痰除濕、疏肝健脾的功效,使方劑治療效果更佳。

加味滲濕消痰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方劑中多用辛燥之品,如半夏、陳皮等,容易燥烈傷陰。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經,能緩解藥物燥性,調和脾胃,避免傷及正氣。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等功效。在方中,甘草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滲濕消痰的功效,並緩解藥物可能造成的副作用,提高療效。

總之,甘草在加味滲濕消痰飲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使方劑更趨於平和、安全、有效。

「加味滲濕消痰飲」方劑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胃,化痰飲: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痰飲為水濕停滯於肺、脾、胃等臟腑所致,乾薑溫脾胃,促進脾胃運化,可有效化解痰飲,改善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胸悶、腹脹等症狀。
  2. 助滲濕,利水氣:乾薑辛溫之性,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利水滲濕,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清除體內積聚的水濕,進一步促進痰飲的消散,達到治本之效。

加味滲濕消痰飲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化氣,助滲利水:附子性溫,入心、腎經,具有溫陽化氣、回陽救逆之效。本方治療痰飲證,多因脾腎陽虛,氣化失職,水濕停聚所致。附子溫陽化氣,可促進脾腎陽氣升發,化解水濕,助滲利水,改善痰飲症狀。
  • 配合溫化寒痰:本方中常配伍其他溫化寒痰藥物,如半夏、陳皮等。附子溫陽化氣,可助其他藥物溫化寒痰,提高療效。同時,附子亦可溫煦脾腎,促進脾胃運化,減少痰飲的生成。

因此,附子在加味滲濕消痰飲方中起到溫陽化氣、助滲利水、溫化寒痰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痰飲證的症狀。

主治功效


加味滲濕消痰飲

加味滲濕消痰飲是一種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體內痰濕瘀積所致的小腹部寒冷疼痛、帶下症狀。其組成包括白朮、蒼朮、半夏、橘紅、茯苓、白芷、香附、甘草、乾薑、附子等十味藥材。

白朮

白朮性甘、微苦,溫,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用於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蒼朮

蒼朮性辛、苦,溫,歸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用於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半夏

半夏性辛、溫,歸肺、脾、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橘紅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用於陽虛氣弱、脾胃虛寒、痰濕咳嗽、瘰癧、乳癰、痰核、水腫、痞塊、吐血衄血、咳喘痰多、食慾不振、胸悶脘痞等症。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茯苓還可以祛風除濕,用於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等症。茯苓還可以安胎,用於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茯苓還可以健脾胃,用於脾虛諸證,虛弱、食少納呆、倦怠乏力等症。茯苓還可以補血,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茯苓還可以安神,用於失眠、多夢等症。

白芷

白芷性辛、溫,歸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用於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可治療感冒、咳嗽,使呼吸暢通,並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能力,可幫助排膿。

香附

香附性辛、苦,溫,歸肝、脾經。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用於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香附入脾胃經,具有補益氣血之功,可用於治療氣虛所致的疲乏無力、氣短喘促等症狀。香附辛烈,氣味濃烈,以氣用事,故專治氣結為病,可用於治療乳腺增生、甲狀腺結節等症狀。

乾薑

乾薑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腹痛、腰痛、脾胃寒證、消化不良、腹瀉、吐血、便血、崩漏、經血不調、痛經、月經過多、咳嗽氣喘痰多清稀等病症。乾薑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可以作為日常食品添加,具有促進消化、增強食慾、消炎止痛、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附子

附子性辛、甘,大熱,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苦杏仁

苦杏仁性苦、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殺蟲、降氣止痛等功效。用於燥咳、久咳不癒、便祕、腹痛、疝氣、積食、腹脹、蛔蟲病等症狀。

甘草

甘草性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總結

加味滲濕消痰飲是一種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體內痰濕瘀積所致的小腹部寒冷疼痛、帶下症狀。其組成包括白朮、蒼朮、半夏、橘紅、茯苓、白芷、香附、甘草、乾薑、附子等十味藥材。這些藥材具有祛濕化痰、溫陽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小腹部寒冷疼痛、帶下症狀。

傳統服藥法


白朮、蒼朮、半夏、橘紅、白茯苓、白芷、香附、甘草、乾薑、附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心內膜炎高血脂心包炎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二尖瓣狹窄子宮頸炎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滲濕消痰飲, 出處:《顧氏醫徑》卷四。 組成:白朮、蒼朮、半夏、橘紅、白茯苓、白芷、香附、甘草、乾薑、附子。 主治:過食生冷,痰濕內瘀,少腹寒痛,帶下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