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附湯

SHENG F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二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胃經 26%
肺經 13%
肝經 9%
腎經 9%
心經 6%
三焦經 2%
大腸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生附湯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在於附子藥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通經脈、散寒止痛的功效。

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塊根,性溫,味辛,歸心、腎、脾經。其藥性強悍,可溫補心陽,回陽救逆,對於寒性疾病引起的陽氣虛衰、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脈微欲絕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生附湯的藥性溫熱,常用於治療寒性疾病,如陽虛體寒、四肢冰涼、腹痛、痛經等。附子作為主要藥物,可起到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生附湯中加入蒼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健脾: 生附湯以附子溫陽、乾薑溫中為主,但單純溫陽易傷陰耗氣。蒼朮性溫燥,能燥濕健脾,使脾胃運化功能增強,既能配合附子、乾薑溫陽化寒,又能避免單純溫陽傷陰耗氣的弊端,使藥效更趨平和。
  2. 祛風止痛: 生附湯主要治療寒濕痺痛,而蒼朮除了燥濕健脾外,還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可以配合附子、乾薑溫經散寒,共同驅散寒濕,緩解痺痛症狀。

生附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 香附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解鬱、調理肝脾之功效。生附湯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香附的加入能夠疏通肝氣,緩解鬱結,從而改善症狀。

2. 理氣止痛: 香附還能理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如月經不調、痛經等,香附可以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生附湯中加入香附,可以增強湯劑的理氣止痛效果,幫助緩解病人的痛苦。

生附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生附湯以附子溫陽補腎為主,但腎陽不足常伴隨脾胃虛弱,白朮可補脾氣,助附子溫陽而不傷陰,使藥力更趨平和。
  2. 燥濕健脾:生附湯常用於治療寒濕凝滯,而白朮善於燥濕健脾,可助附子驅除寒濕,並防止脾陽被寒濕所傷,進一步增強藥效。同時,白朮還能提升脾胃運化功能,促進藥物的吸收和利用。

生附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生附湯以附子為君藥,性熱燥烈,容易傷陰。甘草性甘平,能緩解附子的燥熱之性,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傷及脾胃。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調和諸藥的功效,能增強附子的溫陽散寒之力,並使其藥力更易於滲透至病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之,甘草在生附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副作用,更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治療作用。

生附湯中添加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助附子之力: 附子性寒,入腎經,善溫腎陽,但其寒性易傷脾胃。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助陽化氣之功效,能溫煦脾胃,避免附子寒性過於強烈,損傷脾胃陽氣。
  2. 調和藥性,避免附子過於燥烈: 附子性燥烈,若單獨使用容易耗傷陰液,導致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乾薑能與附子相配,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附子過於燥烈,減少其副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

生附湯中加入杜仲,主要是基於其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與方劑整體的治療目的相輔相成。

杜仲味甘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之效。生附湯主要用於治療腎虛腰痛、胎動不安等症,杜仲可補益肝腎,使腎氣充盈,從而達到止痛安胎的目的。此外,杜仲還能強筋骨,對於腰痛患者的康復亦有幫助。因此,杜仲的加入可提升生附湯的療效,使治療更加全面。

生附湯中包含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通絡,引藥下行: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的功效。其藥性可促進藥物深入病竈,並將藥力引導至下焦,有助於治療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
  2. 補腎壯陽,溫煦陽氣:生附湯主治腎陽不足、陽虛水泛等症。川牛膝的溫陽作用可與附子、肉桂等藥物協同作用,溫補腎陽,驅散寒邪,使陽氣充足,從而改善患者的畏寒、肢冷等症狀。

生附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濕之效。生附湯中含有附子等溫燥藥物,易傷脾胃,而茯苓可補脾益氣,協調藥性,避免藥物燥烈傷脾。
  2. 滲濕利水: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水濕運化,避免附子等溫燥藥物留滯體內,加重病情。同時,茯苓亦可促進利尿,使水濕排出體外,減輕水腫等症狀。

因此,生附湯中加入茯苓,不僅能健脾利濕,協調藥性,更能滲濕利水,有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生附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生附湯常用於治療脾胃濕阻,痰多咳嗽,胸悶氣短等症狀,而厚朴的燥濕化痰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脾胃濕氣,幫助化解痰濁,改善胸悶氣短的症狀。
  2. 行氣止痛: 厚朴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疏通氣機,緩解胸腹疼痛。生附湯中常常加入其他藥物,如附子、幹薑等溫陽散寒藥,容易造成氣機鬱滯,厚朴的加入可以起到行氣活血的作用,使藥效更加順暢,避免寒熱之邪壅滯。

生附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中止嘔: 附子性寒,易傷脾胃,引發嘔吐。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緩解附子對脾胃的寒性刺激,防止嘔吐的發生。

二、助附子行氣: 生薑辛溫,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助附子溫陽化氣,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藥效。同時,生薑也能解附子的毒性,起到協調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生附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生附湯以附子、生薑等溫熱藥為主,容易燥熱傷陰。大棗性甘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可緩解附子、生薑的燥熱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傷及脾胃。
  2. 增強療效: 大棗與附子、生薑搭配,可增強補陽驅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大棗能補益脾胃,促進氣血生化,為附子、生薑的藥力提供充足的能量,使藥效更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生附湯」

中藥方劑「生附湯」組成如下: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
  • 香附:辛散苦降,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可治療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甘草:甘平,歸脾、肺、心經,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杜仲: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
  • 川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茯苓:甘淡,歸脾、胃、心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生薑: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大棗: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

主治功效:

  • 尿失禁
  • 小便頻繁
  • 兩腿無力
  • 走路困難
  • 腰膝疼痛

生附湯具有溫經散寒、補腎壯陽、活血化瘀、利水滲濕的功效,可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尿失禁、小便頻繁、兩腿無力、走路困難、腰膝疼痛等症狀。

臨牀應用:

生附湯可廣泛用於臨牀,特別是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尿失禁、小便頻繁、兩腿無力、走路困難、腰膝疼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療效。生附湯還可以治療其他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骨質疏鬆症、腎虛陽痿、宮寒不孕等症狀。

總結:

生附湯是一款中藥方劑,具有溫經散寒、補腎壯陽、活血化瘀、利水滲濕的功效,可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尿失禁、小便頻繁、兩腿無力、走路困難、腰膝疼痛等症狀。生附湯可廣泛用於臨牀,特別是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尿失禁、小便頻繁、兩腿無力、走路困難、腰膝疼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大附子1錢,蒼朮1錢,香附1錢,白朮1錢,甘草3分,乾薑5分,杜仲8分,牛膝8分,茯苓8分,厚朴8分,生薑3片,大棗2枚。
水煎8分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生附湯性熱,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腎絲球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生附湯, 出處:《直指》卷十八。 組成:附子(生)1分,蒼朮半兩(炒),杜仲(薑制炒)半兩,生乾薑1分,白朮1分,茯苓1分,牛膝1分(酒浸,焙),厚朴1分(制),甘草(炙)1分。 主治:受濕腰痛。

生附湯, 出處:《玉案》卷二。 組成:大附子1錢,蒼朮1錢,香附1錢,白朮1錢,甘草3分,乾薑5分,杜仲8分,牛膝8分,茯苓8分,厚朴8分,生薑3片,大棗2枚。 主治:濕溜下部,兩足無力,步履艱難,腰膝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