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消散

SAN XIA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心經 19%
脾經 16%
肝經 13%
胃經 11%
腎經 5%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肺經
心經
脾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三消散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痰止嘔: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三消散主治消渴、消腫、消瘕,而痰濕阻滯、脾胃不和,往往導致消渴症狀,半夏能化解痰濕,降逆止嘔,從而改善消渴症狀。
  2. 健脾益氣:半夏雖性溫,但其燥濕之性,兼具健脾益氣作用。三消散方劑中,往往搭配健脾益氣藥物,如人參、黃芪等,半夏的加入可以增強補脾益氣的效果,有助於改善患者體虛乏力等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三消散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三消散主治消渴,而消渴症多伴隨陰虛血燥,導致口渴、尿多等症狀。當歸具有補血活血、潤燥生津之效,可改善因陰虛血燥而引起的口渴、尿多等症狀,並滋養陰液,從根本上緩解消渴症。
  2. 調和氣血:三消散方劑以滋陰降火為主,但同時也要兼顧氣血調和。當歸具有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之效,可避免單純滋陰而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進一步加重消渴症狀,有利於整體病情的恢復。

三消散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健脾: 三消散為治療消渴症的方劑,其症狀多為口渴多飲、小便頻繁、體虛乏力等,與脾胃虛弱、濕熱內蘊密切相關。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能有效祛除體內濕熱,健脾利水,改善消渴症狀。

2. 滲濕利水: 消渴症常伴有水腫,而茯苓能利水滲濕,使水腫消退,並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平衡,進一步改善消渴症狀。

三消散方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三消散方中包含多種藥物,甘草可以協調各藥之間的寒熱、燥濕、升降等性質,使其發揮更佳的治療效果。
  2. 保護脾胃: 甘草能健脾益氣、和中緩急,對於三消病症造成的脾胃虛弱有保護作用。三消病症患者常伴有脾胃功能下降,甘草可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提高患者抵抗力,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中藥方劑「三消散」的組成中,包含木通是因為木通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木通能夠促進尿液排除,改善由尿液不暢和水腫引起的症狀。其主要作用是利尿通淋,幫助方劑改善相關症狀。木通的使用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在排尿方面效果更加顯著。

三消散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三消散主要用於治療肝脾腎三臟積熱,而紅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三臟供血,同時也能消除積熱導致的炎症和疼痛。
  2. 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 紅花能通經活絡,疏通氣血運行,使三臟積熱得以消散,達到治療目的。同時,紅花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於病情的恢復。

三消散方中使用生地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三消散治療的是消渴病,其病機多為陰虛火旺,熱傷津液,因此生地黃可以清熱降火,滋陰生津,緩解患者的口渴、消瘦、多尿等症狀。
  2.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緩解因熱傷津液引起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同時,生地黃還能養血,改善因陰虛火旺引起的虛熱症狀,使患者面色紅潤,精神充沛。

三消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肝鬱氣滯: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鬱氣滯的功效。三消散主要用於治療消渴症,而消渴症的病因常與肝鬱氣滯有關。白芍可疏肝理氣,使肝氣條達,有助於改善消渴症的症狀。
  2. 滋陰養血: 白芍能滋陰養血,緩解陰虛火旺,而消渴症的病機也常與陰虛火旺有關。白芍可補益陰血,滋潤內燥,有助於降低患者的口渴、尿頻等症狀。

三消散中包含牛蒡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三消散主要用於治療瘰癧、癭瘤、結核等病症,牛蒡子可清熱解毒,消散結塊,有助於改善病症。
  2. 利咽開音:牛蒡子亦有宣肺利咽之功效,能清熱解毒,利咽開音,對於因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三消散中包含牛蒡子,有助於改善患者咽喉不適症狀,提高療效。

三消散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通絡散結的功效。對於三消症所致的熱毒蘊結、痰濕壅滯、氣機阻滯等病理因素,天花粉能起到很好的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

2. 針對脾腎虛損: 天花粉兼具健脾利濕的功效,能改善脾腎虛損所致的消化不良、水腫等症狀,有助於緩解三消症的根本病因。

綜上所述,天花粉在三消散中發揮了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健脾利濕等多重作用,為治療三消症提供了重要的藥物基礎。

三消散方劑中包含蟬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清熱解毒,疏散風熱:蟬蛻性涼,味甘,歸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三消散用於治療消渴、消腫、消癘等症,蟬蛻可清熱解毒,消除體內熱毒,為治療病症之根本。

二、利水消腫,通絡止痛:蟬蛻亦具利水消腫、通絡止痛之效。三消散中的消腫、消癘,皆與水濕停留、氣血瘀滯有關,蟬蛻可利水消腫,通利血脈,緩解腫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效果。

三消散中加入燈心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 燈心草味甘淡,性寒,入心、小腸經,具有清心火、利小便、除濕熱的功效。三消散主要用於治療消渴、消瘦、消癉等病症,而這些病症多與體內濕熱蘊結有關。燈心草清熱利濕,可有效改善濕熱症狀,促進體液代謝,達到消渴、消瘦的效果。
  2. 清心降火: 燈心草入心經,可清心火,對於心火亢盛引起的口渴、心煩、失眠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消渴病常伴有心煩口渴、失眠等症狀,加入燈心草可起到清心降火、安神定志的作用,輔助治療消渴病。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三消散」

中藥方劑「三消散」,主要成分是:半夏,當歸,茯苓,甘草,木通,紅花,生地黃,白芍,牛蒡子,天花粉,蟬蛻,燈心草, 主治功效是:痘痘發出以後第三、四天就已經生成結節。

組成介紹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蟬蛻為中藥材,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燈心草味甘、性寒,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肺熱利咽、生津止渴、止血等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紅花在傳統中醫裡具有多種藥效,包括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牛蒡子性涼、味辛、苦,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利水消腫和清熱解毒等功效。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天花粉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療效

痘痘在第三、四天生成結節時,常使用三消散治療。

傳統服藥法


樸消、焰消、大黃、梔子(炒黑色)、寒水石、南星各等分。
上為末。
生地黃汁調塗;芙蓉葉汁調亦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消散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其他不良反應。

相同名稱方劑


三消散, 出處:《醫學正傳》卷六引《瘡瘍集》。 組成:朴消、焰消、大黃、梔子(炒黑色)、寒水石、南星各等分。 主治:瘡瘍極熱證,紅腫焮赤者。

三消散, 出處:《外科大成》卷四。 組成:半夏、當歸、茯苓、甘草、木通、紅花、生地、芍藥、牛蒡子、天花粉、蟬退、燈草。 主治:痘發至3-4日而作癭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