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透肌飲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血:人參為補氣之聖藥,能補益元氣、強健脾胃,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虛弱所致的皮膚問題,如面色蒼白、皮膚乾燥等。
- 滋陰潤燥:人參亦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改善皮膚乾燥、粗糙、暗沉等問題,使皮膚光滑細膩。
因此,人參作為人參透肌飲的主要藥材,能從根本上改善皮膚狀態,使之光彩照人。
人參透肌飲中加入紫草,主要是因為其 涼血活血、解毒消腫 的功效。紫草性寒,味甘,入心、肝經,能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對於皮膚紅腫、潰爛 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人參透肌飲常用於治療皮膚感染、外傷 等,紫草的加入可以有效減輕炎症,促進傷口癒合,幫助肌膚恢復健康。其涼血解毒的功效也能夠 緩解皮膚過敏 等症狀,使皮膚恢復光澤。
人參透肌飲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助藥力透達: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人參性溫,補氣益血,二者合用,可增強人參補氣之力,使藥力更易透達肌膚,發揮其滋陰養血、潤澤肌膚的功效。
- 燥濕健脾,防治虛汗:人參透肌飲常用於氣血不足、面色蒼白、皮膚乾燥等症,而白朮能燥濕健脾,防止脾虛濕盛,進而避免因脾虛而導致的虛汗,使藥效更加穩固,效果更佳。
人參透肌飲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健脾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之效。人參透肌飲常用於治療皮膚病,而脾虛濕盛是許多皮膚病的病機之一,茯苓可健脾祛濕,改善體內環境,為皮膚病的治療提供良好的基礎。
- 利水消腫:茯苓能利水消腫,對於因濕邪阻滯而引起的皮膚腫脹、水腫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有助於消除皮膚病的臨牀表現。
人參透肌飲中加入當歸,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補血活血,改善循環:當歸具有補血活血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有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透達肌膚,發揮療效。
二、潤膚養顏,增強效果:當歸富含養顏成分,可滋潤肌膚,改善膚色,配合人參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滋補、活血、美容之功效,達到全面改善肌膚問題的效果。
人參透肌飲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人參燥性:人參性溫,燥烈,容易引起口乾、舌燥、便祕等不適。白芍性微寒,味苦酸,能滋陰降火,緩解人參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
- 調和營血,改善皮膚:白芍入肝經,有養血柔肝、止痛止癢的功效。人參則補氣養血,兩者結合可改善氣血循環,促進營養物質輸送至皮膚,達到潤澤肌膚的效果。
因此,白芍在人參透肌飲中起到重要的輔佐作用,不僅平衡藥性,更提升了其滋養肌膚的效果。
「人參透肌飲」方劑中包含「木通」,主要原因如下:
- 通利水道,消腫止痛:木通味甘性寒,入膀胱經,具有通利水道、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濕熱阻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肌膚腫痛,木通可有效疏通經絡,消散腫脹,緩解疼痛。
- 配合人參補氣,扶正祛邪:木通性寒,可解人參之熱,避免補氣過度而引發上火。同時,木通的通利水道之效,能使人參的補氣作用更順暢地到達病竈,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人參透肌飲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風止癢,透疹消斑:蟬蛻性涼,具有疏散風熱、止癢消斑的功效,可有效改善因風熱蘊結肌膚而引起的皮膚瘙癢、疹子、斑點等症狀。人參透肌飲常用於治療皮膚疾病,蟬蛻的加入有助於促進藥效,使藥物更快滲透肌膚,達到治療效果。
-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蟬蛻還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可有效緩解皮膚紅腫、疼痛等炎症反應。在人參透肌飲中,蟬蛻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有效清除肌膚毒素,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改善皮膚狀況。
人參透肌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人參性溫,甘草性甘,味平。甘草能調和人參的燥性,使其藥性更加平和,避免燥熱傷津,更適合臨牀應用。
2. 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解毒、緩解疼痛、補氣益脾等作用,可以增強人參的補氣固本、益氣生津之效,使其藥效更佳,提高治療效果。
人參透肌飲中加入糯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益脾胃: 糯米性溫和,具有補益脾胃、固氣止瀉的功效,可增強人參補氣益血的作用,使藥效更易吸收。
- 調和藥性: 人參性偏燥熱,糯米則性平和,能起到調和藥性、緩解燥熱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更適合脾胃虛弱者服用。
糯米的加入,不僅能增加藥方的營養價值,也能更好地發揮人參的補益功效。
主治功效
人參透肌飲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小兒痘疹方論》陳文中及《明醫雜著》王綸的記載,人參透肌飲主治痘瘡(天花)發病過程中,因正氣虛弱而出現的特殊症狀。其臨牀表現為:痘疹雖已發出,但長得並不齊整,隱於肌膚之間,痘疹發育遲緩,伴隨皮膚瘙癢,以及大便不實等症狀。此種情況反映出患者氣血不足,臟腑功能失調,邪毒內伏肌膚之間未能順利透發。
治療原理:
方中藥物組成精妙,從補益氣血,清熱解毒,疏通經絡等多個方面入手,以達到促進痘疹順利透發,消除邪毒的目的。
補益氣血,扶正祛邪: 人參、白朮、茯苓、當歸、糯米等藥物為方中之君藥,具有補氣健脾、益氣養血之功。痘瘡之發,耗傷正氣,此組藥物能補益脾胃之氣,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健運,則氣血生化有源,為祛邪提供物質基礎,從根本上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痘疹的順利排出。
清熱解毒,透邪外出: 紫草、木通、蟬蛻等藥物為方中之臣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利水通淋的功效。痘瘡雖為熱毒之病,但因正氣虛弱,邪毒容易鬱阻於肌膚之間,此組藥物可以清解肌膚之熱毒,利導邪氣外出,促進痘疹的透發。
和血柔肝,緩急止痛: 白芍藥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痘疹引起的皮膚瘙癢和疼痛,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調和諸藥: 甘草為佐使藥,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的功效,使諸藥協調作用,更好地發揮療效。
綜上所述,人參透肌飲通過補益氣血,清熱解毒,疏通經絡等多方面作用,促進痘疹順利透發,最終達到治療痘瘡的目的。方中藥物配伍精當,標本兼顧,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 其治療策略並非單純的清熱解毒,而是以扶正為主,兼顧祛邪,充分考慮到痘瘡發病過程中正氣虛弱的特殊病機。 因此,該方劑的應用也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而定,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傳統服藥法
人參、紫草、白朮、茯苓、當歸、芍藥、木通、蟬蛻、甘草、糯米各等分。
每服3錢,水煎服。
人參透肌散(《保嬰撮要》卷十七)、透肌散(《張氏醫通》卷十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透肌飲, 出處:《明醫雜著》卷六。 組成:人參、紫草、白朮、茯苓、當歸、芍藥、木通、蟬蛻、甘草、糯米各等分。 主治:痘瘡雖出不齊,隱於肌膚間者。痘發遲作癢,大便不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