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皮飲中包含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大腹皮性寒,味甘,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五皮飲以利水消腫為主要功效,故加入大腹皮以增強此功效。
- 健脾和胃:大腹皮亦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有助於減少水腫。五皮飲中其他藥材如茯苓、澤瀉等也具有健脾利水功效,與大腹皮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利水消腫的目的。
五皮飲中加入茯苓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茯苓皮性味甘淡平,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之功效。其利水作用主要針對濕濁停滯所致的浮腫,如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可與其他五皮藥物協同作用,加強利水消腫的效果。
- 健脾益氣:茯苓皮同時也具健脾益氣的功效,有助於脾胃運化水濕,進一步促進水液代謝,減輕水腫。此外,茯苓皮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因水濕停滯而導致的不安、失眠等症狀。
五皮飲方劑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涼血,滋陰潤燥: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五皮飲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熱病傷陰、口渴咽乾、皮膚乾燥等症,地骨皮可有效清熱解毒,滋養陰液,緩解熱症造成的津液虧損。
- 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五皮飲中其他藥材如桑白皮、側柏葉、知母、生地黃等,均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地骨皮與之搭配使用,可相輔相成,增強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皮飲中包含五加皮,乃因其藥性平和,且具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之效。五加皮性溫,味甘、辛,歸脾、腎經,可溫補脾腎,益氣生血,適合用於脾腎氣虛、氣血不足所致的腰膝痠軟、乏力、頭昏、失眠等症狀。
五加皮與其他四味藥材 (桑白皮、地骨皮、側柏皮、秦皮) 配伍,共同發揮滋陰潤肺、清熱解毒、固本培元的作用,整體功效更加顯著。故五皮飲中包含五加皮,可謂相得益彰,有效增強其治療作用。
五皮飲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溫中散寒: 五皮飲以補腎壯陽為目的,而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可緩解因腎虛所致的寒涼症狀,如胃寒、腹痛、肢冷等,有助於補腎藥物的發揮功效。
二、調和藥性: 五皮飲中包含多種藥材,其中一些藥材偏寒性,而生薑能中和寒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負擔,同時也促進藥物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
主治功效
五皮飲
五皮飲,為中醫常用的中藥方劑之一,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健脾益氣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麻疹初期發病,四肢浮腫等病症。
組成
五皮飲由五味中藥材組成,分別是:
- 大腹皮: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 茯苓皮:利水消腫、健脾益氣
- 地骨皮:清虛熱、清 heat-product fire、清 heat-product blood、止血
- 五加皮:補益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利水消腫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主治
五皮飲主治麻疹初期發病,四肢浮腫。
用法
五皮飲通常以煎服的方法服用,每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注意事項
- 五皮飲性微寒,不適於脾胃虛寒者服用。
- 服用五皮飲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 如果服用五皮飲後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五皮飲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健脾益氣功效的中藥方劑,常被用於治療麻疹初期發病,四肢浮腫等病症。在服用五皮飲時,應注意其性微寒,不適於脾胃虛寒者服用,並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如果服用五皮飲後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大腹皮、茯苓皮、陳皮、五加皮、薑皮。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麻疹初起,症見發熱惡寒,四肢浮腫,口渴欲飲,小便不利者。若麻疹已透,則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皮飲, 出處:《麻科活人》卷一。 組成:大腹皮、茯苓皮、陳皮、五加皮、薑皮。 主治:麻疹初出,四肢浮腫。
五皮飲, 出處:《幼科金針》卷上。 組成:陳皮、桑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雲白朮、白檳榔。 主治:小兒水腫。
五皮飲, 出處:《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 組成:五加皮、地骨皮、桑白皮、茯苓皮、生薑皮。 主治:産後敗血乘虛流入經絡,腐爛成水,四肢面目浮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