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五皮湯

WU ZI WU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6%
胃經 13%
腎經 10%
肝經 10%
大腸經 10%
心經 5%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心包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五子五皮湯中包含五加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腎壯陽、強筋骨: 五加皮性溫,味甘、辛,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強筋骨的功效,能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乏力、陽痿早洩等症狀。五子五皮湯中多數藥材偏於滋補,加入五加皮可以起到溫補陽氣、協調陰陽的作用,防止滋補過度而導致虛寒。
  2. 促進血液循環: 五加皮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末梢循環的作用,對於因腎虛導致的四肢冰冷、畏寒等症狀有一定療效。這與五子五皮湯中其他藥材如肉桂、杜仲等具有溫通經絡、活血化瘀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五子五皮湯中的地骨皮,主要功效在於 清熱涼血。地骨皮味甘、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肺熱、涼血止血、降虛火之效。

方劑中,五子指五味子、覆盆子、車前子、菟絲子、枸杞子,五皮指地骨皮、桑白皮、側柏皮、秦皮、苦楝皮,整體偏於滋陰清熱、涼血止血。而地骨皮的加入,則加強了清熱涼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陰虛發熱、血熱妄行等症狀。

五子五皮湯中加入茯苓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皮性味甘淡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五子五皮湯旨在治療腎虛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茯苓皮的利水作用有助於排解水濕,緩解水腫。
  2. 健脾益氣: 茯苓皮可健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液代謝,進一步促進利水滲濕的功效。五子五皮湯中多數藥材偏寒涼,茯苓皮的健脾作用有助於平衡藥性,避免寒涼損傷脾胃。

五子五皮湯中包含大腹皮,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消腫: 大腹皮味辛性溫,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五子五皮湯主治水腫,而大腹皮可以幫助利水消腫,使水濕排出體外,緩解水腫症狀。
  2. 健脾化濕: 大腹皮能健脾燥濕,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水濕代謝。五子五皮湯中多為滋補藥材,而大腹皮則起到健脾化濕的作用,平衡藥性,提高藥效。

綜上所述,大腹皮在五子五皮湯中發揮着利水消腫、健脾化濕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水腫的目的。

五子五皮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是為了 溫胃散寒調和藥性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 解表散寒溫中止嘔 的功效。五子五皮湯本身偏寒涼,用於治療腎虛陽痿遺精 等症,加入生薑可以 溫補腎陽,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

同時,生薑還能 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作用,避免寒涼藥物對脾胃的損害。

五子五皮湯中的杏仁,是為了潤肺止咳,宣肺降氣。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作用。其苦寒之性可清熱化痰,宣肺降氣,有助於改善肺氣鬱結、痰液壅盛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

此外,杏仁還含有豐富的脂肪油、蛋白質和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可滋潤肺臟,增強抵抗力,有助於緩解因肺燥引起的咳嗽。

五子五皮湯是一張傳統的中醫處方,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該方由五種帶「子」字的藥材和五種帶「皮」字的藥材組成,其中包含輕粉。輕粉,在中醫藥物學中指的是汞化合物,具有劇毒,但經過適當炮製後可用於特定治療目的。

輕粉之所以被選入此方,是因為它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在古代,由於缺乏現代醫學知識與藥物,人們往往利用這種強烈的藥性來達到快速療效。但需要注意的是,現代臨床應用中已極少使用含輕粉的處方,主要是因為其毒性大,可能導致重金屬中毒,對肝腎功能造成損害。

因此,在當代中醫臨牀實踐中,對於含有輕粉的方劑,必須嚴格控制使用範圍及劑量,或考慮以其他較安全的藥材替代,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患者在使用任何含輕粉的中藥時,都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以免發生不良反應。

五子五皮湯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一、 利水消腫: 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能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有助於改善水腫、腹脹等症狀。

二、 潤腸通便: 葶藶子亦可潤滑腸道,促進腸蠕動,幫助排泄宿便,適用於便祕等症狀。

五子五皮湯以五種子藥和五種皮藥組成,主要功效為利水消腫、潤腸通便,而葶藶子的加入,則進一步強化了利水消腫和潤腸通便的功效,使整體方劑效果更為顯著。

五子五皮湯方劑中包含白芥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散寒,利水消腫:白芥子辛溫,具有溫腎散寒、利水消腫之效。五子五皮湯主治腎陽虛衰、寒溼凝滯所致的腰膝痠軟、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白芥子可溫腎陽氣,驅散寒溼,促進利尿消腫,協同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2. 助行氣化,通經活絡:白芥子辛溫,入肺、脾經,可宣肺通竅,行氣化痰,活血通絡。五子五皮湯中含有其他溫腎助陽、活血化瘀的藥材,白芥子可助其行氣活血,促進藥物流通,增強療效。

總而言之,白芥子在五子五皮湯中發揮着溫腎散寒、利水消腫、助行氣化、通經活絡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五子五皮湯中的萊菔子,是因其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而被選入方劑。萊菔子性味辛溫,入脾、胃經,能消食積滯,化痰止咳。

方劑中,五子指的是黑芝麻、覆盆子、菟絲子、五味子、枸杞子,皆有滋補腎精、益氣養血之效。而五皮指的是桑白皮、橘皮、厚朴皮、枳殼皮、陳皮,則以疏肝理氣、行氣化痰為主。

萊菔子的加入,既能配合五子滋補腎精,又能與五皮共同消食化積,促進藥效發揮,達到補腎益精、健脾化痰的整體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五子五皮湯」,其組成包括五加皮、地骨皮、茯苓皮、大腹皮、生薑、杏仁、輕粉、葶藶子、白芥子、萊菔子。此方劑主治呼吸困難且胸悶,水腫並伴有喘息。

杏仁味甘、性溫,入肺、大腸經,具有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效。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白芥子性溫,味辛,具有溫補陽氣、溫化寒痰、補益脾胃、行氣通絡、利水消腫等功效。

大腹皮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茯苓皮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的功效。萊菔子味辛、性平,歸肺、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止咳化痰、降氣等功效。五加皮具有補益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等傳統代功效。

葶藶子的傳統功效包括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輕粉具有化腐生肌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瘡瘍潰爛、不斂口等症狀,同時輕粉外用還可以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收斂止汗,可治療濕瘡、痱子、腳氣、肛門瘙癢等症狀。

總之,中藥方劑「五子五皮湯」以其獨特的組成和功效,在傳統中醫診療中佔有一席之地。其通過補益肝腎、清熱解毒、化腐生肌等作用,有效緩解呼吸困難、胸悶、水腫等症狀,為中醫治療相關疾病提供了有益的選擇。

傳統服藥法


紫蘇子(炒)7分,香附子(炒)7分,車前子6分,萊菔子(炒)6分,葶藶子(醋炒)5分,梔子皮8分,陳皮7分,赤茯苓皮8分,大腹皮6分,生薑皮5分。
定喘,消皮膚間水。
用水2鐘,煎8分,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氣喘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五子五皮湯, 出處:《溫熱經緯》卷五。 組成:五加皮、地骨皮、茯苓皮、大腹皮、生薑皮、杏仁、蘇子、葶藶子、白芥子、萊菔子。 主治:喘脹,陰水腫而且喘。

五子五皮湯, 出處:《增補內經拾遺》卷三引《明醫指掌》。 組成:紫蘇子(炒)7分,香附子(炒)7分,車前子6分,萊菔子(炒)6分,葶藶子(醋炒)5分,梔子皮8分,陳皮7分,赤茯苓皮8分,大腹皮6分,生薑皮5分。 主治:定喘,消皮膚間水。主治:風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