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皮湯

WU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23%
腎經 15%
胃經 15%
小腸經 7%
肝經 7%
大腸經 7%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小腸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五皮湯: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中醫方劑

五皮湯是中醫經典方劑之一,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主治痘瘡之後,面部腫脹。

組成:

五皮湯由以下五味中藥組成:

  • 桑白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
  • 地骨皮: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 生薑: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功效。
  • 大腹皮:性微溫、味辛苦,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的功效。
  • 五加皮:性溫味甘,具有補益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的功效。

功效:

五皮湯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血的功效,主治痘瘡之後,面部腫脹。

臨牀應用:

五皮湯主要用於治療痘瘡之後,面部腫脹。痘瘡是過去流行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由痘瘡病毒感染引起。痘瘡初期會出現發熱、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隨後出現皮疹,皮疹會逐漸演變成膿皰,膿皰破裂後會形成潰瘍,潰瘍癒合後會留下疤痕。五皮湯可以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幫助痘瘡患者減輕面部腫脹,促進痘瘡癒合。

用法用量:

五皮湯的用法用量為,每日1劑,水煎服。

禁忌:

五皮湯不宜與其他清熱解毒的中藥同用,以免藥效過於寒涼,損傷脾胃。

總結:

五皮湯是中醫經典方劑之一,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主治痘瘡之後,面部腫脹。五皮湯由桑白皮、地骨皮、生薑、大腹皮、五加皮五味中藥組成,各味中藥具有不同的功效,共同發揮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五皮湯在臨牀中主要用於治療痘瘡之後,面部腫脹。

傳統服藥法


羌活、防風、蒼朮、木通、桂枝、豬苓、防己、桑皮、甘草、燈心(一方無桂枝、羌活,有腹皮、厚朴)。

方劑組成解釋


桑白皮清熱解毒,地骨皮涼血止血,生薑辛溫發散,大腹皮行氣消腫,五加皮祛風除濕。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寒涼,體虛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五皮湯, 出處:《育嬰秘訣》卷四。 組成:桑白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五加皮各等分。 主治:小兒腫病。

五皮湯, 出處:《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組成:桑白皮、地骨皮、生薑皮、大腹皮、五加皮各等分。 主治:痘後面腫。

五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八。 組成:槐皮1握,桃皮1握,樗根白皮1握,柳皮1握,棗皮1握。 主治:久痢赤白,疳濕諸疾。

五皮湯, 出處:《醫部全錄》卷四九二引《幼科全書》。 組成:五加皮、蒼朮、桔梗、木通、桑白皮、薑皮、防風、豬苓、澤瀉。 主治:痘後表虛,受濕腫滿。

五皮湯, 出處:《金鑑》卷五十八。 組成:地骨皮、五加皮、桑皮(蜜炙)、桂枝、薑皮、大腹皮(洗)。 主治:小兒痘後表氣虛弱,見風太早,風邪乘虛而入,面目虛浮,遍身皆腫者。

五皮湯, 出處:《仁端錄》卷八。 組成:羌活、防風、蒼朮、木通、桂枝、豬苓、防己、桑皮、甘草、燈心(一方無桂枝、羌活,有腹皮、厚朴)。 主治:痘後表虛,見風太早,風濕乘之,面目虛浮,一身皆腫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