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脾經 16%
胃經 16%
心經 11%
小腸經 5%
膀胱經 5%
腎經 5%
肝經 5%
大腸經 5%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葶藶清肺飲

整體功效

清肺利水,消腫止喘。

主治

肺熱身腫水飲射肺,面浮喘逆不得卧者。

肺熱導致身體腫脹,水飲進入肺部,面部浮腫喘息不止,不能平躺。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葶藶清肺飲,治肺熱身腫,水飲射肺,面浮喘逆,不得卧者。葶藶子辛苦微寒,入肺經,能清肺熱,利肺氣,散結消腫;桑白皮苦寒,入肺經,能清肺熱,化痰止咳;地骨皮甘寒,入肺經,能清肺熱,生津止渴;甘草甘平,入肺、脾、胃經,能緩急和中,調和諸藥;大腹皮苦寒,入肺、大腸經,能清肺熱,利水消腫;馬兜鈴辛苦寒,入肺、膀胱經,能清肺熱,利水消腫。諸藥合用,共奏清肺利水,消腫止喘之功。」

傳統服藥法

葶藶子、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大腹皮、馬兜鈴。

方劑組成解釋

葶藶子辛苦微寒,入肺經,能清肺熱,利肺氣,散結消腫;桑白皮苦寒,入肺經,能清肺熱,化痰止咳;地骨皮甘寒,入肺經,能清肺熱,生津止渴;甘草甘平,入肺、脾、胃經,能緩急和中,調和諸藥;大腹皮苦寒,入肺、大腸經,能清肺熱,利水消腫;馬兜鈴辛苦寒,入肺、膀胱經,能清肺熱,利水消腫。諸藥合用,共奏清肺利水,消腫止喘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多痰
面部浮腫

相同名稱方劑

葶藶清肺飲, 出處:《症因脈治》卷三。 組成:葶藶子、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大腹皮、馬兜鈴。 主治:肺熱身腫,水飲射肺,面浮喘逆,不得卧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瀉白散

相似度 66%

瀉白益元散

相似度 66%

家秘瀉白散

相似度 60%

防風瀉白散

相似度 60%

瀉心各半湯

相似度 60%

石膏瀉白散

相似度 54%

知石瀉白散

相似度 54%

馬兜鈴飲

相似度 54%

枳桔瀉白散

相似度 54%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