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風湯

SHENG F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9.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17%
肺經 17%
心經 11%
膀胱經 11%
腎經 11%
胃經 5%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省風湯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之功效。對於外感風寒、痰濁阻絡引起的痙攣、抽搐、肢體麻木等症狀,天南星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宣肺利咽: 天南星同時具有宣肺利咽的作用,對於風寒犯肺、痰阻氣道引起的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因此,省風湯中加入天南星,可以更好地發揮祛風止痙、宣肺利咽的功效,達到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肢體麻木等症狀的目的。

省風湯中包含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風散寒: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省風湯旨在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等症,防風可有效驅散外感風寒,緩解患者不適。
  2. 止咳平喘: 防風亦能止咳平喘,對於風寒咳嗽、喘息等症狀,防風可發揮協同作用,促進肺氣宣降,緩解呼吸道症狀。

因此,防風作為省風湯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疏散風寒、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治療風寒感冒等病症具有重要意義。

省風湯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濕止痛:獨活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省風湯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以致肢體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獨活的加入,可以有效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改善肢體活動。
  2. 通絡止痛:獨活還能通經絡、止痺痛。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導致氣血不通,疼痛加劇。獨活可以疏通經絡,使氣血流通,從而減輕疼痛,改善肢體活動障礙。

省風湯中加入附子,主要是基於其 回陽救逆 的功效,用於治療因陽氣不足所致的風寒、風濕等疾病。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 溫陽救逆、回陽固脫、散寒止痛 等作用,能夠溫煦脾陽,振奮心陽,驅散寒邪,恢復人體的陽氣。

此外,附子還有 祛風濕 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能夠更好地治療風寒濕痹,改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因此,附子在省風湯中起到 溫陽祛風、散寒止痛 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省風湯中包含全蠍,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止痙: 全蠍性寒,味辛鹹,入肝經,具有較強的祛風止痙功效,可治療風邪入絡,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與省風湯主治相符。
  2. 通絡止痛: 全蠍可通經活絡,散瘀止痛,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引起的疼痛,如頭痛、腰痛、肢體疼痛等,有良好的緩解作用,有助於提升省風湯的療效。

省風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甘草性平和,味甘,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省風湯中其他藥物可能偏寒涼或辛溫,甘草可以平衡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溫燥,使藥效更穩定。
  2. 增強藥效: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例如能增強麻黃的發汗作用,並能使桂枝的溫通作用更加明顯。因此,甘草在省風湯中可以起到增效的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

主治功效


省風湯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以上古籍文獻,可知省風湯主要針對「風」邪引起的相關病症,尤其在痰濁、經絡阻滯方面有其獨特療效。其主治功效可歸納如下:

1. 中風相關症狀:

  • 卒中急風: 多本醫書記載省風湯用於治療「卒急中風」,如《祖劑》、《仁術便覽》、《奇效良方》等皆指出本方可治「卒暴中風」,顯見其針對急性發作的中風症狀。
  • 口噤不言、口眼歪斜: 多處提到本方適用於「口噤全不能言」、「口眼喎斜」之症狀。《世醫得效方》、《醫方考》等均有提及,可見其針對中風導致的面部肌肉失調有一定療效。
  • 半身不遂、手足麻木: 《世醫得效方》、《仁術便覽》均記載本方可治「半身不遂」、「手足麻痹」等症狀,反映其對肢體運動障礙的治療作用。
  • 筋脈攣急、抽掣疼痛: 《祖劑》、《嬰童百問》、《奇效良方》等皆提到本方適用於「筋脈攣急」、「抽掣疼痛」等症狀,顯示其可緩解中風引起的肌肉痙攣疼痛。
  • 痰涎壅盛: 許多醫籍指出省風湯可治療中風時的「痰涎壅盛」症狀,例如《醫方考》、《嚴氏濟生方》等。這表示省風湯能有效處理中風時痰液阻塞所導致的症狀。

2. 風痰相關症狀:

  • 痰厥、神昏: 《世醫得效方》提到省風湯可治「痰厥神昏」,《仁齋直指方論》則提到「涎潮痰厥」,說明本方對於痰濁阻竅導致的神志不清有治療作用。
  • 頭目眩重、旋暈僵仆: 多本醫書記載本方可用於治療「頭目眩重」、「旋暈僵仆」,如《祖劑》、《嬰童百問》等,這顯示本方可處理因風痰上擾清竅所引起的眩暈、昏厥。
  • 胸膈煩滿: 《祖劑》、《嬰童百問》等醫籍記載省風湯可用於治療「胸膈煩滿」,反映其可緩解痰濁壅塞胸膈所致的不適。

3. 小兒驚風:

  • 驚風口噤、抽搐: 《嬰童百問》多次提及省風湯用於治療小兒驚風,如「驚風口噤」、「筋脈攣急,抽掣疼痛」等症,說明本方在兒科領域也有其應用價值。

4. 其他風症:

  • 歷節風痛:《世醫得效方》提到省風湯可用於治療「歷節風痛」,即類似現代的關節痛,顯示其針對風邪引起的關節疼痛也有一定療效。
  • 諸虛風涎:《世醫得效方》提到可治「諸虛風涎」,說明其對於體虛引起的風邪亦可應用。

治療原理分析:

從藥材組成來看,省風湯以祛風化痰為主要治療方向,並兼顧溫經通絡、鎮驚定搐。其治療原理可歸納如下:

  • 祛風散邪: 方中防風為君藥,具有解表祛風之效,可將入侵體表的風邪驅散。
  • 化痰開竅: 天南星、半夏等藥具有化痰散結之功,可清除體內痰濁,使氣機通暢,恢復神志。
  • 溫經通絡: 附子、川烏等藥具有溫經散寒、通經活絡之效,可改善經絡氣血運行,緩解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 熄風止痙: 全蠍具有熄風鎮驚、解毒散結之功,可緩解痙攣抽搐等症狀。
  • 調和諸藥: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之效,可使諸藥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綜合分析:

省風湯通過祛風散邪、化痰開竅、溫經通絡、熄風止痙等多重作用,可以有效地治療風邪引起的各種病症,特別是中風及相關後遺症。其藥材組成針對風邪、痰濁、經絡阻滯等病理因素,從多方面進行調理,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從古籍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省風湯的應用不僅限於中風,還包含其他與風邪、痰濁相關的疾病,足見其在傳統醫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傳統服藥法


半夏8兩,防風4兩,甘草2兩。
上為細末,分作四十服。
每服用水1大盞半,加生薑20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孩、體弱者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舌頭發麻目偏視動脈粥樣硬化坐骨神經痛半身不遂心內膜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梅尼爾氏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省風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七引《衛生家寶》。 組成:半夏8兩,防風4兩,甘草2兩。 主治:痰厥。

省風湯,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一引薑居士方。 組成:天南星1個(7錢重者,炮,去浮皮,切片),全蠍梢2-7個。 主治:中風。

省風湯,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一引薑居士方。 組成:天南星1枚(半兩重者,生用)。 主治:頭目眩,或遊風,或口眼瞤動,非痰乃風之漸。

省風湯, 出處:《丹溪心法》卷一。 組成:南星(生)8兩,防風4兩,獨活2兩,附子(生,去皮臍)2兩,全蠍(炒)2兩,甘草(生)2兩。 主治:中風。

省風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十一引《濟生續方》。 組成:半夏(生用)半兩,防風(去蘆)半兩,甘草半兩(炙),全蠍(去毒)3個,白附子(生用)半兩,川烏(生用)半兩,木香半兩,天南星(生用)半兩。 主治:中風痰涎壅塞,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不省人事。

省風湯, 出處:《局方》卷一(寶慶新增方)。 組成:防風(去蘆)4兩,南星(生用)4兩,半夏(白好者,水浸洗,生用)2兩,黃芩(去粗皮)2兩,甘草(生用)2兩。 主治:散風豁痰降火。主治:卒急中風,口噤全不能言,口眼歪斜,筋脈攣急,抽攣疼痛,風盛痰實,旋暈僵僕,頭目眩暈,胸膈煩滿,左癱右瘓,手足麻痹,骨節煩疼,步履艱辛,恍惚不定,神志昏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