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柴胡湯

CHUAN XIONG CHAI H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0%
肝經 17%
肺經 17%
脾經 14%
膽經 8%
胃經 8%
心包經 5%
三焦經 2%
腎經 2%
大腸經 2%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膽經
胃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川芎柴胡湯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散風寒,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疏散風寒、行氣止痛的功效。柴胡疏散風寒,和解表裏,兩藥合用,可有效治療風寒表証兼有肝氣鬱滯之症。
  2.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改善因氣血瘀滯而引起的頭痛、頭暈、胸痛等症狀,加強柴胡疏散風寒的功效,使治療更全面。

川芎柴胡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解鬱,和解表裏:柴胡味苦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解表裏的功效。該方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寒熱往來、胸脅脹痛等症狀,柴胡能疏肝解鬱,使肝氣暢達,解表散寒,緩解寒熱往來之症。
  2. 配合川芎,增強功效: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作用。與柴胡配合,可共同疏肝解鬱,活血化瘀,增強治療效果,並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脅脹痛等症狀。

川芎柴胡湯中加入黃芩,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效。方中柴胡、川芎升散,容易導致氣機上逆,黃芩可清熱降火,防止氣機失控,避免上逆之勢。
  2. 抑肝扶脾,調和氣血:黃芩能抑制肝火,扶助脾胃,而川芎柴胡湯主要治療肝鬱氣滯、脾胃不和之證,黃芩能使氣血調和,避免肝火過旺損傷脾胃,達到整體平衡。

故黃芩在川芎柴胡湯中扮演著重要的清熱解毒、調和氣血的角色,使藥效更佳,療效更顯著。

川芎柴胡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協同解表,利溼化痰: 川芎柴胡湯主治外感風寒,兼有濕邪阻滯之症。茯苓性平味甘,能利水滲溼,健脾化痰,與川芎柴胡湯中柴胡、川芎解表散寒,共同發揮利溼化痰之效,增強療效。

2. 緩和藥性,助脾運化: 川芎柴胡湯中柴胡、川芎偏於辛溫,容易燥烈傷津。茯苓能健脾益氣,利水滲溼,能中和藥性,防止辛溫藥損傷脾胃,並促進水溼運化,避免痰溼阻滯。

川芎柴胡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川芎柴胡湯以川芎、柴胡為主藥,性偏辛溫,容易燥烈。甘草性甘平,能緩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健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的功效,能增強柴胡疏肝解鬱、川芎活血行氣的效果,使整體療效更顯著。

川芎柴胡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和解表裡:當歸具有補血活血、養血調經、和血潤燥之功效,可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頭昏眼花、面色蒼白、肢體麻木等症狀。同時,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有助於柴胡疏肝解鬱、清熱解表之功效,協同作用,達到表裡雙解的效果。
  2. 配伍協調,增強療效:川芎性溫,善於行氣活血,與柴胡疏肝解鬱相輔相成;當歸性溫和,能緩解川芎的燥性,並能補益氣血,使藥性更加平和,提高藥效。三者共同作用,能更好地治療肝鬱氣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頭痛、胸悶、脅肋脹痛、月經不調等症狀。

川芎柴胡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川芎柴胡湯主治肝鬱氣滯,兼有脾胃不和之症,陳皮的加入可助柴胡疏肝解鬱,並和胃降逆,緩解肝鬱所致的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川芎柴胡湯中柴胡、川芎辛散,芍藥、枳殼苦寒,若單用藥性偏燥,易傷脾胃。陳皮性溫,可調和藥性,避免燥傷脾胃,同時也增強藥物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作用。

川芎柴胡湯為一經典中醫方劑,其組成包含了柴胡、川芎、芍藥、炙甘草、生薑、大棗等藥材,而川貝母雖然在標準的川芎柴胡湯配方中並非必備成分,但根據臨床需要,有時會加入川貝母以增強療效。川貝母性味苦、甘,微寒,歸肺、心包經,主要功效在於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對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色黃等症狀有良好效果。

在川芎柴胡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是針對患者可能伴隨的肺部熱痰或乾燥咳嗽症狀。川芎柴胡湯原本重在疏肝解鬱、調和氣血,適用於肝氣鬱結所致的情緒抑鬱、胸脅脹痛等問題。加入川貝母後,可以擴大方劑的適應範圍,使之能同時處理因肝氣鬱結所導致的情緒及呼吸系統相關的症狀,實現了多臟腑同治的目的,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綜合治療的特色。

川芎柴胡湯為一經典中醫方劑,用於調理肝氣鬱結所致之頭痛、胸脹等症。其方中含有多種草藥,其中山楂(山查)的應用頗具特色。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之效。在川芎柴胡湯中,山楂能助消化,消除因肝氣鬱結所導致的飲食不化,減輕脾胃負擔。同時,山楂還能活血化瘀,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如柴胡、川芎等,共同起到疏肝解鬱、活血止痛的作用。此外,山楂還能調節血脂,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幫助,從而全面改善患者體質,達到治療與預防並重的目的。總之,山楂在川芎柴胡湯中的應用,既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思想,又彰顯了中藥多效合一的特性。

川芎柴胡湯為一經典的中醫方劑,用於疏肝解鬱、活血化瘀。方中包含紅花,其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之效。紅花色澤鮮艷,性質活躍,能通行十二經絡,善於行氣活血,對血瘀所致的各類症狀有顯著療效。在川芎柴胡湯中,紅花與川芎相配,兩者皆為活血化瘀之上品,川芎行氣,紅花行血,二者協同增效,能有效改善因氣滯血瘀導致的頭痛、胸脹、月經不調等症狀。此外,紅花還可清熱解毒,對於因血熱所致的斑疹、癰腫亦有治療作用。總體而言,紅花在川芎柴胡湯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通過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增強了整個方劑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川芎柴胡湯 」,主要成分是:

川芎: 川芎具活血通血、祛風除溼、行氣活絡、消腫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閉經、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柴胡: 具有散風熱、解表發汗、止咳化痰、利尿通淋、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主治感冒、頭痛、發熱、咳嗽、胸悶、氣短、疼痛、口乾、咽痛等症狀。

黃芩: 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主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茯苓: 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強精補髓、補血、安神等功效。主治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孕婦水腫、先兆流產、脾虛諸證、氣血兩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

甘草: 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主治貧血、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

陳皮: 具有理氣行氣、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胃腸脹滿、消食、化痰、止咳、止嘔等症狀。

川貝母: 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主治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痰粘難咯、咯痰帶血等症。

山楂: 具有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等功效。山楂中的山楂酸、單寧、黃酮類、維生素C等成分,能增強胃液分泌、促進膽汁分泌、增強胃腸蠕動、降低血脂、抑制胃酸分泌,達到消食化積的作用。

紅花: 具有調經和通經、活血化瘀、通經絡以及清熱涼血等功效。主治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跌打損傷、癥瘕積聚、心腹瘀痛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川芎柴胡湯」是一種具有多種功效和用途的複方中藥,由川芎、柴胡、黃芩、茯苓、甘草、當歸、陳皮、川貝母、山楂、紅花等十種中藥材組成。它具有清熱解毒、疏肝理氣、行氣活血、健脾益氣、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感冒、頭痛、發熱、咳嗽、胸悶、氣短、疼痛、口乾、咽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川芎、柴胡、黃芩、茯苓、甘草、當歸、陳皮、貝母、山楂、紅花子加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2. 本方具有燥濕的作用,陰虛體質者慎用。
  3. 本方具有升陽舉陷的作用,氣虛體質者慎用。

相關疾病


麻疹瘧疾口乾口渴

相同名稱方劑


川芎柴胡湯, 出處:《治疹全書》卷下引《青囊書》。 組成:川芎、柴胡、黃芩、茯苓、甘草、當歸、陳皮、貝母、山楂、紅花子加倍。 主治:疹後發熱依時,久不治成癥癖,發熱來時,身燒,口渴,少食,煩悶,熱過則和,或日發,或間1日2日而發,或數日一發,與瘧相似,但不寒耳,久則腹脅中有塊,面黃體瘦,脹滿少食,與瘧母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