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附子丸
DA HUANG FU Z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附子丸方中含有大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瀉下通便,引火下行: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方中以大黃瀉熱,引熱邪下行,配合附子等溫陽藥物,達到溫陽散寒、通腑泄熱的功效。
- 寒熱並用,攻補兼施:大黃附子丸屬於寒熱並用、攻補兼施的方劑。大黃寒性瀉下,附子溫性回陽,兩藥相配,寒熱相濟,既能瀉熱通便,又能溫陽散寒,對於寒熱交雜的病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大黃附子丸中包含旋覆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旋覆花性溫,入肺、脾經,具有降氣止嘔、化痰止咳的功效。大黃附子丸用於治療脾腎陽虛,寒邪內阻,導致的腹痛、泄瀉、嘔吐等症。旋覆花可降逆止嘔,緩解寒邪上逆引起的嘔吐,配合附子、乾薑溫中散寒,協同作用。
- 溫肺化痰: 旋覆花亦能溫肺化痰,對於寒邪客肺、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也有一定的療效。大黃附子丸中,旋覆花與附子、乾薑等藥物配合,溫肺散寒,化痰止咳,促進陽氣升發,達到治病目的。
大黃附子丸中加入附子,是利用其「回陽救逆」的功效,平衡大黃的寒涼之性。
大黃具有瀉熱通便之效,但其性寒涼,若單用容易傷及脾胃陽氣,導致腹痛、腹瀉等寒性症狀。附子性熱,具有溫陽補火的作用,可溫暖脾胃,抵禦大黃的寒性,避免其過度寒涼而傷及正氣。
同時,附子能助大黃瀉熱通便,使藥力更為平和,達到瀉熱而不傷陽的效果。因此,大黃附子丸中加入附子,是為了在瀉熱通便的同時,保護陽氣,使藥效更加安全有效。
大黃附子丸中加入赤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滲濕,健脾和胃:赤茯苓具利水滲濕之功,可協助大黃瀉火通便,並健脾和胃,防止大黃寒性過強,損傷脾胃之氣,避免腹瀉不止。
- 化瘀止痛,調和藥性:赤茯苓有化瘀止痛之效,可配合附子溫陽散寒,緩解寒凝血瘀所致的腹痛,並調和藥性,避免附子過於燥烈,導致陰液耗損。
總而言之,赤茯苓在大黃附子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輔助角色,不僅能增強療效,更能保護脾胃,使藥性更趨平和。
大黃附子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除主藥大黃與附子外,還包含花椒。花椒性熱味辛,入脾、腎經,具有溫中止痛、殺蟲止癢之效。在方中,花椒與大黃、附子相互配合,大黃苦寒瀉下,附子辛熱溫陽,花椒則調和二者性質,增強溫通散寒之力。三藥合用,可達至攻逐寒積、溫中止痛之功效。花椒在方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方劑學中藥物配伍的精妙,即通過不同藥性的相互制約與增效,達到治療目的,尤其適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便秘等症狀。
大黃附子丸中包含肉桂,主要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經之效。與大黃、附子等藥材相配,可溫通經脈,促進寒邪外散,有助於治療寒凝血瘀證。
- 助大黃瀉下:肉桂辛溫走下,能促進大黃瀉下作用,並溫脾胃,防止大黃寒性傷陽。同時,肉桂可引導大黃藥力下達腸道,增強其瀉下效果。
此外,肉桂亦可溫腎陽,補命門火,與附子相輔相成,共奏溫陽散寒之功。
大黃附子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大黃性寒,附子性熱,兩者合用,易傷脾胃,故加入乾薑以溫中散寒,防止寒邪傷脾胃。
- 調和藥性: 乾薑能調和寒熱藥性,使藥物更協調,避免寒熱之邪相互抵消。同時,乾薑亦可促進大黃瀉下,附子溫陽補氣,三藥合用,相輔相成,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大黃附子丸中加入白芍,主要有兩個原因:
- 緩和寒性:大黃附子丸以大黃、附子為主,藥性偏寒熱,易傷脾胃。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能緩解大黃、附子的寒性,避免其對脾胃的損害,保護脾胃功能。
- 調和藥性:白芍有收斂止血、養血柔肝之功,能調節藥性,使其更加平和,減少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白芍與大黃、附子搭配,可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黃附子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精妙,旨在溫陽散寒、通便止痛。此方由大黃、附子、細辛三味藥材配伍而成,而加入枳實則是為了增強其行氣導滯之功。枳實性味苦、辛、微寒,歸脾、胃經,擅長破氣消積、化痰除痞。在本方中,大黃與附子共奏攻下逐水、溫里散寒之效,但單純使用可能導致氣機阻滯,故輔以枳實,以助行氣,使藥力更加協調,既可防止寒凝氣滯,又能確保藥物順利下行,達到治療腸胃冷積、腹痛便秘等症的目標。如此,大黃附子丸方能發揮其完整療效,彰顯中醫辨證施治之精髓。
大黃附子丸中加入細辛,是利用其辛溫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材相互協調,以增強療效。
細辛性溫,能溫經散寒,且能通鼻竅,對於寒邪阻滯經絡、鼻塞流涕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同時,細辛與附子相配,能增強溫陽散寒之力,促進血液循環,減輕寒凝血瘀所致的肢體疼痛。此外,細辛的辛散之性,也能促進大黃的瀉下作用,使其更有效地清熱解毒。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大黃附子丸 」組成
- 大黃: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
- 旋覆花: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
- 附子: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赤茯苓:利尿、消腫、健脾。
- 花椒: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
- 細辛: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
大黃附子丸 的功效
- 腹脹
- 腹腔內積水
中藥方劑「 大黃附子丸 」的總結
大黃附子丸是由大黃、旋覆花、附子、赤茯苓、花椒、肉桂、乾薑、白芍、枳實、細辛組成的中藥方劑。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等功效。它可以治療腹腔內積水,腹脹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大黃(銼炒)2兩,旋覆花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椒目2兩,桂(去粗皮)2兩,蕪花(醋浸,炒焦)2兩,狼毒2兩,乾薑(炮)2兩,芍藥2兩,枳實(去瓤,麩炒)2兩,細辛(去苗葉)2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丸,熟水送下,漸增之,早晚食前、臨臥各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黃附子丸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因此,在服用大黃附子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 大黃附子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腹瀉、腹痛等副作用。
- 大黃附子丸不宜與其他瀉下藥同時服用,以免加重腹瀉的症狀。
- 大黃附子丸不宜與寒涼性食物同時服用,以免加重腹瀉的症狀。
- 大黃附子丸不宜與酒精同時服用,以免加重腹瀉的症狀。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附子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九。 組成:大黃(銼炒)2兩,旋覆花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赤茯苓(去黑皮)2兩,椒目2兩,桂(去粗皮)2兩,蕪花(醋浸,炒焦)2兩,狼毒2兩,乾薑(炮)2兩,芍藥2兩,枳實(去瓤,麸炒)2兩,細辛(去苗葉)2兩。 主治:湧水腹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