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方丸中添加青黛,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特性:
-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五方丸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青黛可有效清解熱毒,緩解症狀。
- 消腫止痛: 青黛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作用,可用於治療外傷腫痛、瘡瘍腫毒等症。五方丸中添加青黛,可輔助治療因熱毒所致的疼痛腫脹,加速病竈消退。
五方丸中含有硃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作用。
硃砂,性寒,味甘,歸心經,能入心經,鎮心安神,故可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癲癇等症狀。此外,硃砂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咽喉腫痛等。
因此,五方丸中加入硃砂,可以起到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五方丸中包含桂枝,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 溫經散寒:桂枝性溫,入足太陽膀胱經、手陽明大腸經,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五方丸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經絡不通所致的病症,桂枝可溫陽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調和營衛:桂枝可調和營衛,使氣血運行通暢。五方丸常用於治療氣血不和、營衛失調所致的各種病症,桂枝可協調氣血,使營衛平衡,改善身體狀態。
五方丸方劑中加入白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收斂止瀉: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寒濕泄瀉等症狀,白礬能起到固澀腸胃、止瀉止痢的效果。
- 清熱解毒: 白礬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解毒消腫、止痛止癢。對於濕熱蘊結、瘡瘍腫痛等症狀,白礬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五方丸方劑中加入白礬,可以起到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功效,以治療脾胃虛寒、寒濕泄瀉、濕熱蘊結、瘡瘍腫痛等症狀。
五方丸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一、 散風止痛: 白芷味辛溫,入肺、胃經,具有散風寒、止痛的作用,能有效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與五方丸的功效相契合。
二、 祛風除濕: 白芷亦能祛風除濕,對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亦有療效。五方丸常用於治療風濕性疾病,白芷的加入可增強其祛風除濕功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五方丸包含巴豆,主要原因在於其峻下逐瘀之效。巴豆性熱,味辛,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強力瀉下、消積、祛痰、殺蟲之效。其峻下之力可將積聚於腸道中的瘀血、痰飲、食積等病邪迅速排出體外,達到通腑泄熱、消積化瘀的目的。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或過量服用,以免造成腹痛、腹瀉、脫水等不良反應。
五方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一、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五方丸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凝滯,陽氣虛衰的症狀,附子可溫補陽氣,驅散寒邪,使陽氣恢復,達到治療目的。
二、 助藥力: 附子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經絡,發揮藥效。五方丸中其他藥物多偏寒涼,附子可溫通經絡,使寒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五方丸中含有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歸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於神志昏迷、中風不語、痰濁阻竅等症,麝香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起到醒腦開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 活血止痛: 麝香亦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瘀血腫痛等症,麝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因此,五方丸中加入麝香,有助於提高藥效,治療多種疾病。
五方丸中含有硫磺,主要原因如下:
- 殺蟲止癢: 硫磺性溫燥,具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疥瘡、濕疹等皮膚病。
- 祛風解毒: 硫磺亦可祛風解毒,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瘡瘍腫毒等症。
五方丸的組成中,硫磺僅為輔料,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發揮更好的療效。但因其性質較烈,需慎用,且應遵醫囑使用。
五方丸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具有解毒殺蟲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蛇蟲咬傷、皮膚病、濕疹等。五方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積、腹瀉等症狀,而雄黃則有助於殺滅腸道中的寄生蟲,改善消化不良。
- 辟邪驅穢: 古人認為雄黃具有辟邪驅穢之功效,常用於驅除邪祟、防治瘟疫。五方丸中加入雄黃,也帶有驅邪避疫之意,更符合古代醫藥理念。
主治功效
五方丸主治功效分析
五方丸,乃古方中針對瘧疾後期,邪勢已衰但仍頻繁發作之症狀所設之方劑。觀其組成,可見其治療原理兼具截瘧、扶正、祛邪之意。
截瘧祛邪:
方中以青黛、白礬、白芷、巴豆、硫磺、雄黃為主,多具清熱解毒、燥濕祛邪之功。青黛清熱涼血,可解瘧邪之熱毒;白礬清熱解毒,又能燥濕止癢,針對瘧疾後期常有的濕熱未盡之象;白芷散風解表,通鼻竅,可助祛除瘧邪之餘邪;巴豆峻下逐水,破癥消積,可攻逐體內潛伏之邪氣;硫磺、雄黃則為解毒殺蟲之品,能殺滅瘧原蟲,斷其生路。此等藥物合用,可謂針對瘧邪殘留,釜底抽薪。
溫陽扶正:
瘧疾久病,正氣必虛,故方中輔以桂枝、附子、麝香,以溫陽扶正。桂枝發汗解表,溫通經脈,可驅散體內寒邪,並助氣血運行;附子回陽救逆,散寒止痛,針對瘧疾後期正氣耗損,陽氣不足之象;麝香開竅醒神,活血散結,可振奮精神,並促進藥效之發揮。此三藥合用,可扶助正氣,以抵禦邪氣之侵襲。
安神定驚:
辰砂(紅砂)安神定驚,清心火,可針對瘧疾後期可能出現的虛煩不寧之象。此藥不僅能安撫心神,亦有清解餘熱之效。
綜觀全方,可見其用藥配伍之精妙。雖以截瘧祛邪為主,但亦兼顧扶正,並以安神為輔,使邪去而正復。此方適用於瘧疾後期,邪氣雖衰,卻纏綿難癒,頻繁發作之情況。其用藥取其峻猛之力,直擊病竈,並以辛溫之藥扶助正氣,可謂攻補兼施,截斷瘧疾之根源,令其不再復發。
傳統服藥法
青黛5錢,辰砂1錢,桂心5錢,白礬5錢,白芷3錢,巴霜3錢,黑附子3錢,麝香1錢,硫黃5錢,雄黃3錢。
截瘧。
上各為末,棕搗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日中曬乾。
瘧發之日,早1-2時用新綿裹塞鼻內,男左女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五方丸有毒,不宜長期服用。服用五方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方丸, 出處:《醫述》卷八。 組成:青黛5錢,辰砂1錢,桂心5錢,白礬5錢,白芷3錢,巴霜3錢,黑附子3錢,麝香1錢,硫黃5錢,雄黃3錢。 主治:截瘧。主治:瘧來多發,邪勢已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