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朱砂丸

牛黃朱砂丸

NIU HUANG ZHU SHA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四

熱性指數

34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11.3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心經 22%
脾經 18%
腎經 13%
胃經 9%
肺經 8%
大腸經 4%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牛黃硃砂丸中包含牛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功效。可清泄心火,解毒化瘀,對於熱病神昏、驚厥抽搐、口舌生瘡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二、相輔相成,增強療效:牛黃與硃砂相配伍,既能清熱解毒,又能鎮驚安神,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牛黃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硃砂的鎮驚安神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牛黃硃砂丸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
  2. 清熱解毒: 硃砂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內盛、煩躁不安、口舌生瘡等症。

在牛黃硃砂丸中,硃砂與牛黃、麝香等其他成分配合使用,可增強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達到治療目的。

牛黃硃砂丸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鎮驚安神: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與牛黃、硃砂等藥物配合,可增強其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效,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癇抽搐、中風口歪等症。
  2. 通絡止痛: 全蠍還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局部疼痛。在牛黃硃砂丸中,全蠍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治療風濕痺痛、筋脈拘攣等病症。

牛黃硃砂丸中添加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止痛之效。搭配牛黃、硃砂,可增強清熱解毒、鎮驚安神功效,適用於神志昏迷、驚厥抽搐等症。
  2. 活血化瘀: 麝香氣味辛香,可通經絡、散瘀血,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改善局部血流,緩解疼痛,配合牛黃、硃砂,可增強消炎止痛效果。

牛黃朱砂丸為傳統中醫藥方之一,主要用於清熱解毒、鎮驚安神。其配方中包含牛黃、朱砂等珍貴成分,以及附子這一味藥材。附子,又稱川烏頭,性大熱,味辛、甘,歸心、腎、脾經,具有強烈的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在牛黃朱砂丸中加入附子,目的在於平衡方中寒涼成分,如牛黃的清熱解毒作用,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人體陽氣。同時,附子還能增強藥物對心臟和循環系統的支持,有助於提昇整體藥效。然而,附子含烏頭鹼,有毒性,使用時需謹慎,一般會採用炮製方法減低其毒性,確保安全有效。

牛黃硃砂丸中加入雄黃,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解毒辟邪: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燥濕的作用,可治療熱毒、濕邪引起的疾病。古人認為雄黃能辟邪,故常用於驅除瘟疫、邪氣,以保護身體。

二、鎮驚安神:雄黃亦有鎮驚安神的作用,可治療驚癇、癲狂、心神不寧等症。與硃砂、牛黃等藥物配合,可增強鎮心安神之效,使患者安神定志,改善睡眠。

牛黃硃砂丸的組成中,包含巴豆,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

  1. 解毒攻毒: 巴豆性峻,善於攻下熱毒,而牛黃硃砂丸以清熱解毒為主要功效,巴豆的加入,可增強藥力,更有效地清除體內毒素。
  2. 瀉火通便: 巴豆性燥,能瀉火通便,適用於熱毒壅盛,大便祕結的患者。牛黃硃砂丸亦可治熱病發狂,昏迷不醒,巴豆的加入,可助其清熱瀉火,開竅醒神。

因此,巴豆的加入,並非簡單的刺激性藥物,而是配合其他藥物,發揮解毒攻毒,瀉火通便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牛黃朱砂丸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慢驚風,搐搦,及天釣似癇者」,為古代用於小兒驚風證之方劑。慢驚風多因脾虛肝亢或陰盛陽微所致,症見抽搐緩發、神昏嗜睡;「天釣」則指小兒驚風時頭目仰視、狀如釣物之態,類似癇證。此方以通竅豁痰、熄風鎮驚為主,兼顧溫陽通絡,適用於風痰壅滯、寒熱錯雜之證。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牛黃、朱砂為君藥

    • 牛黃:苦涼,入心肝經,清心解毒、豁痰定驚,針對痰熱內閉之抽搐。
    • 朱砂:甘微寒,重鎮安神、清心止痙,協同牛黃鎮定風陽上亢。
      二者共奏清熱鎮驚之效,直折肝風內動。
  2. 蠍梢、附子尖為臣藥

    • 蠍梢:辛平有毒,專入肝經,熄風通絡止痙,善治驚風抽搐。
    • 黑附子尖:辛熱峻烈,溫通十二經,散寒逐痰,針對慢驚風之陰寒內盛。
      此配伍暗含「寒熱並用」之思,蠍梢平肝、附子溫陽,共調陰陽失衡。
  3. 麝香、雄黃、巴豆為佐使

    • 麝香:辛溫走竄,開竅醒神,助藥力透達經絡,尤適閉證神昏。
    • 雄黃:辛溫有毒,燥濕祛痰,與牛黃相配(古方「牛黃雄黃散」思路),化解頑痰。
    • 巴豆:峻下熱痰(燒焦減其烈性),與蒜同用,通腑瀉濁,引風痰下行。

配伍邏輯
全方以「鎮驚—熄風—化痰—通竅」為軸心:

  • 鎮驚:朱砂、牛黃壓制心神浮越。
  • 熄風:蠍梢直達肝經,舒緩筋脈攣急。
  • 溫通:附子尖佐制牛黃寒性,防冰伏痰濕。
  • 開泄:麝香、巴豆、蒜餅辛烈走竄,開閉通絡,使藥力速達病所。

外治法之理
方後註以外塗「苦柳草、蒜鹽」敷後心,乃取其辛溫透表之性,刺激經絡外散風邪;配合內服藥「裡應外合」,加強發汗祛邪之效,符合古代「汗法」治驚風的思路。

總結
此方為古代急治小兒驚風之峻劑,結合寒熱藥性、內外治法,針對風痰寒熱交結之複雜病機,體現「標本兼顧、速開閉結」的用藥特色。

傳統服藥法


牛黃半錢,朱砂1錢,蠍梢2-7個,麝香半兩,黑附子尖3個,雄黃少許,巴豆1粒(燈上燒令焦,剝去皮用肉)。
上為細末,以蒜蒸餅和為丸,如蘿蔔子大。
每服1丸,濃煎荊芥湯送下。以衣被蓋,少時汗出可愈。天釣搐搦,開口不得者,用苦柳草、蒜入鹽同拌,塗藥1丸在兒後心上,以前蒸蒜下餅子蓋之,用手帛子系定後,更用1丸化破,入麝香少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牛黃朱砂丸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癲癇四肢抽搐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牛黃朱砂丸,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牛黃半錢,朱砂1錢,蠍梢2-7個,麝香半兩,黑附子尖3個,雄黃少許,巴豆1粒(燈上燒令焦,剝去皮用肉)。 主治:小兒慢驚風,搐搦,及天釣似癇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