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仙傳化毒湯中加入牡蠣,主要是因為牡蠣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清熱解毒: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熱毒壅盛、瘡瘍腫毒等症狀,牡蠣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 軟堅散結:牡蠣性滑,可軟堅散結,對於痰熱阻絡、瘰癧結核等症狀,牡蠣能起到化痰散結、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仙傳化毒湯中加入牡蠣,可增強其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
仙傳化毒湯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瀉熱解毒: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通腑泄下的功效。方中加入大黃,可有效清除體內積聚的熱毒,促進毒素排出體外,緩解熱毒所致的各種症狀。
二、通泄瘀滯:大黃具有通便排毒的功效,可促進腸道蠕動,排除積滯,減輕毒素對機體的損害。此外,大黃還能活血化瘀,對於熱毒所致的瘀血阻滯也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綜上,仙傳化毒湯中加入大黃,既能瀉熱解毒,又能通泄瘀滯,對於熱毒所致的各種病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仙傳化毒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可清熱瀉火,降肝火,並可解毒消腫。其清熱力強,尤其擅長清解血分熱毒,對於熱毒熾盛,血分瘀熱,以及熱毒攻心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高熱、神昏、口渴、咽痛、吐血、衄血等,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仙傳化毒湯中加入梔子,可輔助其他藥材,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目的,有效治療相關疾病。
仙傳化毒湯中包含金銀花,其原因在於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化解體內毒素。
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對各種熱毒症狀都有良好療效。在仙傳化毒湯中,金銀花與其他藥材配合,能夠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清熱解毒,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仙傳化毒湯中包含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木通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水通淋的功效。對於外感熱毒、咽喉腫痛、濕熱下注等症狀,木通可有效清熱解毒,疏通經絡,促進毒素排出。
- 利水消腫: 木通可利水通淋,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腫止痛。仙傳化毒湯中加入木通,有助於清除毒素,消除水腫,加速身體康復。
總之,木通在仙傳化毒湯中發揮著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化解毒素、消炎止痛的功效。
仙傳化毒湯中包含連翹,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連翹性味苦寒,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於各種感染、炎症等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消腫散結:連翹不僅能清熱解毒,還具有消腫散結之功效,對於化膿感染引起的腫脹、硬結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因此,仙傳化毒湯中加入連翹,可以有效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仙傳化毒湯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化解毒素積聚,減輕炎症反應。
- 行氣止痛: 乳香可疏通經絡,行氣止痛。對於因毒邪阻滯經絡,導致疼痛、腫脹等症狀,乳香可起到通經活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因此,仙傳化毒湯中加入乳香,可以協同其他藥材,發揮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有效地治療毒邪侵襲所致的各種病症。
仙傳化毒湯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毒邪侵襲所致的瘀血腫痛,可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
- 解毒生肌,促進癒合: 沒藥還具有解毒生肌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毒邪引起的潰瘍、瘡瘍等症狀,可幫助排毒消腫,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仙傳化毒湯中加入沒藥,可以有效發揮其活血化瘀、解毒生肌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化解毒邪、消腫止痛、促進癒合的效果。
仙傳化毒湯中包含牛蒡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牛蒡子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熱毒壅盛、瘡瘍腫毒等病症。仙傳化毒湯主治熱毒內蘊、咽喉腫痛、癰疽發背等症,牛蒡子可輔助清熱解毒,促進瘡瘍消散。
- 疏散風熱,宣肺利咽:牛蒡子兼具疏散風熱、宣肺利咽之效,可有效緩解風熱犯肺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仙傳化毒湯中加入牛蒡子,可加強其疏風解表、宣肺利咽的作用,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咽喉不適。
仙傳化毒湯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地骨皮味甘、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盛、熱病發斑、瘡瘍腫痛等症。
- 清肺止咳: 地骨皮對肺熱咳嗽、燥咳乾咳等症也有較好的療效,可緩解肺熱燥盛引起的咳喘、胸悶等症狀。
因此,仙傳化毒湯中加入地骨皮,可以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毒、清肺止咳的作用,提高藥效,增強治療效果。
仙傳化毒湯中加入皁刺,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解毒:皁刺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治療由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等症狀。
二、活血化瘀:皁刺入血分,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清除毒素,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仙傳化毒湯中加入皁刺,可發揮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
仙傳化毒湯中加入瓜簍仁,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瓜簍仁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渴的功效。其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對於由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渴煩躁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 利水消腫: 瓜簍仁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身體排出毒素,緩解因熱毒引起的腫脹。
因此,仙傳化毒湯中加入瓜簍仁,可以起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進一步提高方劑的療效。
主治功效
仙傳化毒湯主治功效分析
仙傳化毒湯,出自《惠直堂經驗方》,其原方組成包括牡蠣、大黃、山梔、金銀花、木通、連翹、乳香、沒藥、牛蒡子、地骨皮、皁角刺、栝蔞仁等十二味藥物。此方在古籍中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癰疽腫毒,其主治功效可歸納如下:
1. 清熱解毒,消癰散結:
- 主治病症: 從古籍記載來看,仙傳化毒湯最初被用於治療“疔瘡走黃,發狂將死者”,這是一種病情危重,毒邪深陷的嚴重瘡瘍。後世醫家將其應用範圍擴大至癰疽、發背、乳癰、一切無名腫毒等。這些病症的共同特點是紅腫熱痛,屬於中醫熱毒蘊結的範疇。
- 治療原理: 方中金銀花、連翹、梔子、牛蒡子、皁角刺等均為清熱解毒之藥,能清除體內熱毒,抑制炎症發展。其中,皁角刺尤善於消癰散結,對於瘡瘍腫痛具有較強的治療作用。大黃能清熱瀉火,導熱毒下行,防止熱毒內陷。
2. 活血止痛,消腫散瘀:
- 主治病症: 癰疽腫毒往往伴隨疼痛、腫脹等症狀,這是因為局部氣血瘀滯所致。
- 治療原理: 乳香、沒藥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要藥,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和腫脹。二藥合用,能增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3. 利水通淋,清泄濕熱:
- 主治病症: 癰疽腫毒的形成與濕熱蘊結有關,因此利水滲濕也是治療的重要環節。
- 治療原理: 木通、瓜蔞仁具有利水通淋的作用,能將體內濕熱之邪通過小便排出,從而有助於消腫退熱。
4. 平肝潛陽,制酸固精:
- 主治病症: 牡蠣在此方中,主要不是針對瘡瘍,而是針對病邪深重,可能導致肝陽上亢而出現的情緒激動,甚至是“發狂”等症狀。
- 治療原理: 牡蠣具有平肝潛陽、制酸固精之效,能夠穩定情緒,避免病邪深重導致的變證。
5. 涼血止汗,清虛熱:
- **主治病症:** 地骨皮在此方中,主要用於清熱涼血,針對病邪傷陰後可能出現的虛熱症狀,或是熱毒攻迫血分所導致的血熱妄行等。
- **治療原理:** 地骨皮具有涼血、止汗、清虛熱的作用,能清除血分熱邪,並防止虛熱的出現。
綜合治療機制:
仙傳化毒湯的配伍,體現了中醫“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滲濕”的治療原則。全方藥物合用,既能清熱解毒以祛邪,又能活血化瘀以止痛消腫,還能利水滲濕以導濕熱下行,兼顧了病邪的性質、病位、和兼證。從古籍記載來看,此方具有治療各種癰疽腫毒的廣泛應用,無論是初起未潰,還是已成已潰,均有良好的療效。
歷代醫家的應用與發展:
後世醫家在應用仙傳化毒湯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加減變化。例如,《保幼新編》將其改編為治療“走馬瘡”的基礎方;《雜病源流犀燭》則將其與其他方劑並用,治療腎癰等病症。這些都體現了仙傳化毒湯在臨牀上的靈活運用和發展。不同醫家根據不同的病症,對原方進行了加減變化,使其適應不同的臨牀需求。
傳統服藥法
牡蠣9分,大黃9分,山梔9分,金銀花9分,木通9分,連翹9分,乳香9分,沒藥9分,牛蒡子9分,地骨皮9分,皂角刺9分,瓜蔞仁9分。
氣壯者,加樸消1-2錢。
水、酒各1碗,煎7分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疔瘡走黃、發狂將死等症狀,但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仙傳化毒湯, 出處:《惠直堂方》卷三。 組成:牡蠣9分,大黃9分,山梔9分,金銀花9分,木通9分,連翹9分,乳香9分,沒藥9分,牛蒡子9分,地骨皮9分,皂角刺9分,瓜蔞仁9分。 主治:疔瘡走黃,發狂將死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