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復生湯中加入牡蠣,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滋陰潛陽:牡蠣性寒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潛陽止汗的功效。對於陰虛火旺、盜汗、心煩不寐等症狀,牡蠣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軟堅散結:牡蠣味鹹,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能化解體內痰濕、瘀血等病理產物。對於一些因氣血瘀阻引起的腫塊、硬結等,牡蠣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牡蠣在復生湯中發揮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配合,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復生湯中加入皁刺,主要是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皁刺性溫,味苦,歸肝、脾經,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情況。
對於一些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皁刺能有效緩解。例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筋骨疼痛等,皁刺都能發揮其藥效,促進傷患部位的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復生湯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因其清熱解毒之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歸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之效。此方以金銀花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治療因熱毒內盛所致的各種疾病,例如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痄腮、丹毒等。金銀花能清熱解毒,使患者體內的熱毒得以排出,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效果,進而促進患者康復。
復生湯中加入梔子,主要考量其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涼血止血的功效。復生湯通常用於治療熱病神昏、心煩不寐、口渴、血熱妄行等症狀。其中,梔子可以清熱解毒,瀉心火,解除患者的煩躁不安,同時涼血止血,減少血熱妄行所導致的出血症狀。
總而言之,梔子在復生湯中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熱症及出血症狀,促進病情恢復。
復生湯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其清熱生津、降火解毒的功效。
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清熱生津作用可有效緩解因熱毒內盛導致的口渴、咽痛等症狀,而降火解毒則可針對因火毒上炎引發的瘡瘍、腫痛等進行治療。
此外,天花粉亦具利尿通淋功效,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進一步促進身體恢復。因此,在復生湯中加入天花粉,可有效改善因熱毒內盛、火毒上炎所引起的各種病症,達到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效果。
復生湯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因氣滯血瘀、經絡阻滯導致的疼痛、腫脹、瘀血等症狀,乳香能有效改善。
復生湯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乳香的加入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緩解疼痛,有助於傷口癒合,達到復生之效。
復生湯中加入沒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止痛: 沒藥性溫,味苦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輔助傷口癒合,促進復原。
- 生肌斂瘡: 沒藥亦有生肌斂瘡的功效,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對於外傷出血、潰瘍久不癒合等症狀,能起到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加速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復生湯中加入沒藥,能有效地活血止痛、生肌斂瘡,促進傷口癒合,對於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復生湯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其祛風止痙、通絡散結的功效。
白僵蠶為僵蠶蟲經白僵菌感染後製成的藥材,其性寒,味辛,歸肝經、脾經。其主要作用為:
- 祛風止痙: 對於風邪入絡,引起肢體麻木、抽搐、痙攣等症狀,白僵蠶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 通絡散結: 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腫塊、結節等,白僵蠶亦有散結消腫之效。
因此,在復生湯中加入白僵蠶,可以起到舒筋活絡、止痛解痙的作用,對於治療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痙攣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復生湯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功效。復生湯常用於治療熱證,如高熱、煩躁、口渴、舌苔黃膩等,黃連能有效清熱降火,緩解這些症狀。
- 抑菌止痛: 黃連亦有抑菌作用,能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對於腹痛、腹瀉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效果。同時,黃連也能止痛,減輕患者的痛苦。
總而言之,黃連在復生湯中發揮著清熱瀉火、抑菌止痛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復生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復生湯主治「疔毒內攻,面腫欲死者」。
疔毒為火熱邪毒凝聚之證,其性猛烈,若未及時消散,毒邪可內攻臟腑,導致面部腫脹劇烈,甚則神昏危篤。此方針對疔瘡毒盛、氣血壅滯、局部化膿或毒勢蔓延之險症,以清熱解毒、消腫透膿、活血止痛為主,務求速挫毒勢,防止內陷。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瀉火敗毒
- 銀花、川連、梔子:銀花甘寒,清解瘡癰熱毒;川連苦寒,直折心胃之火;梔子瀉三焦火邪,兼利小便,使熱毒從下而解。
- 地骨皮:清血分伏熱,尤宜於熱毒熾盛陰傷者。
2. 軟堅散結,透膿消腫
- 牡蠣:鹹寒軟堅,消散結腫。
- 皂刺:性鋭力猛,透絡潰膿,為瘡瘍將潰時之要藥。
- 僵蠶:化痰散結,解毒祛風,助消腫止痛。
3. 活血通絡,止痛生肌
- 乳香、沒藥:辛香走竄,活血散瘀,消腫定痛,促進瘡毒消散。
- 穿山甲(原方「水通」疑為「木通」或「山甲」之誤):若為山甲,則擅通經透膿;若為木通,則清熱利尿,導毒下行。
4. 養陰生津,防熱傷陰
- 天花粉:清熱生津,解毒排膿,緩解熱毒傷陰之口渴。
- 牛蒡子(原方「蒡」):疏散風熱,解毒利咽,助透邪外出。
5. 佐使藥與煎服法
- 磨刀鏽水:古人取其金氣剋木(肝主風毒)之意,或有收斂解毒之效。
- 黃酒:行藥勢,通血脈,助藥力速達病所。
- 便閉加朴硝:通腑瀉熱,使毒從大便出,釜底抽薪。
治療原理總論
此方以「清解透消」為核心:
- 清熱解毒直折火毒;
- 活血軟堅散其瘀結;
- 透膿利尿給邪出路;
- 通腑瀉下(便閉時)防毒內攻。
服後「出汗」為邪有外透之機,若無汗則提示正不勝邪,故曰「無汗危」。全方攻邪為主,適用於實熱壅盛之疔毒,非氣虛或陰疽所宜。
傳統服藥法
蒡、牡蠣、皂刺、銀花、梔子、花粉、水通、骨皮、乳香、沒藥、僵蠶、川連各等分。
便閉,加樸消1錢。
用磨刀鏽水1鐘,黃酒1鐘,煎服,大便行1-2次即蘇,出汗生,無汗危。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復生湯, 出處:《春腳集》卷四。 組成:蒡子、牡蠣、皂刺、銀花、梔子、花粉、水通、骨皮、乳香、沒藥、僵蠶、川連各等分。 主治:疔毒內攻,面腫欲死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