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內托散

神聖內托散

SHEN SHENG NEI TU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4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心經 17%
脾經 14%
胃經 11%
三焦經 7%
肺經 7%
腎經 7%
大腸經 4%
心包經 4%
小腸經 4%
膽經 4%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三焦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聖內託散中包含沒藥,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活血止痛:沒藥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
  2. 生肌斂瘡:沒藥亦有收斂生肌之效,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潰瘍等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神聖內託散中加入沒藥,可以發揮其活血止痛、生肌斂瘡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神聖內託散中包含大黃,其原因主要有二:

  1. 瀉下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積化瘀之效。對於神聖內託散所治療的症狀,如熱結便祕、腹脹腹痛等,大黃能有效促進腸道蠕動,排出積滯,緩解症狀。
  2. 清熱解毒: 大黃兼具清熱解毒之功,可治療熱毒壅滯所致的各種病症。神聖內託散常用於治療熱毒內蘊、腸胃積熱等,大黃可以清熱解毒,防止毒素蔓延,促進機體康復。

總之,大黃在神聖內託散中起到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神聖內託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於峻烈之效。神聖內託散可能含有較為燥烈的藥物,添加甘草可以中和其燥性,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2. 保護脾胃: 甘草入脾經,能健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各種不適。神聖內託散可能對脾胃造成一定的負擔,加入甘草可以保護脾胃,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神聖內託散中包含牡蠣,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潛陽,鎮心安神:牡蠣性寒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鎮心安神之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不安等症狀,牡蠣可以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幫助患者改善睡眠品質。
  2. 軟堅散結,消腫生肌:牡蠣還具有軟堅散結、消腫生肌之效。對於甲狀腺結節、乳腺增生等疾病,牡蠣可以幫助軟化堅硬的腫塊,促進其消散。

因此,神聖內託散中包含牡蠣,是為了發揮其滋陰潛陽、鎮心安神、軟堅散結等功效,達到治療疾病、改善患者症狀的目的。

神聖內託散方中包含梔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治療熱病高熱、神昏譫語、口渴煩躁、咽喉腫痛、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等症狀,與神聖內託散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相契合。
  2. 活血止痛:梔子亦具活血止痛之效,可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助於神聖內託散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因此,神聖內託散中加入梔子,能增強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活血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神聖內託散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胸痛、腹痛、跌打損傷等症狀,乳香可有效改善。
  2. 引導藥力,內託外散:乳香的藥性較為平和,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病竈,同時又可將藥力引導至體表,達到內託外散的效果,促進瘀血消散,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神聖內託散中加入乳香,是為了充分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並引導藥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聖內托散之傳統功效與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專治「癰疽」,屬外科瘡瘍重症。其核心功效為「內托解毒、消腫排膿」,針對癰疽初起未成膿者能消散,已成膿者則促其膿毒外泄,並輔以後續方劑(如16味流氣飲)調理氣血,防復發。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攻毒逐瘀

    • 大黃(君藥)用量獨重,取其瀉熱通腑、逐瘀解毒之力,導火熱毒邪從下而解,緩解局部焮腫。
    • 沒藥、乳香配伍,活血散瘀、消腫定痛,助大黃疏通經絡壅滯,改善瘡疡氣血阻滯。
  2. 清熱瀉火

    • 山梔子清泄三焦火毒,尤善解熱鬱結聚之毒,與大黃協同清熱解毒。
    • 甘草甘緩和中,既能解毒(佐制諸藥峻性),又可防大黃瀉下太過傷正。
  3. 軟堅斂瘡

    • 牡蠣鹹寒,軟堅散結兼能斂瘡,防熱毒擴散,助膿瘍局限化。
  4. 調和緩急

    • 煎服時佐蜂蜜,一則潤燥緩大黃攻伐之性,二則甘緩護胃,使藥力持久作用於病灶。

配伍特點
此方以「通泄為主,清斂並行」:大黃領軍瀉毒,沒藥、乳香化瘀通絡,梔子、牡蠣清熱軟堅,甘草、蜜調和藥性。全方側重「給邪出路」,透過通腑、活血、清熱三途徑,令毒邪分化消散,符合中醫「癰疽乃熱毒血瘀」之病機認識。膿成後轉用流氣飲,亦體現「先攻後補」之外科治療思維。

附註
方中大黃用量需據體質調整(如年壯者加量),反映古人對個體差異的重視,其「內托」之意不在純補,而是以瀉為托,獨具外科用藥特色。

傳統服藥法


沒藥1錢(鮮明者),大黃1斤,甘草半斤,牡蠣4兩,山梔子2錢,乳香5錢。
上為粗末。
每服5錢,水1大盞,煎至3-5沸,去滓,入蜜半匙,調勻溫服;年壯力盛人加至1兩,水1小盞,煎服。未成者散,已成者膿血自消。後宜以16味流氣飲,調理血氣復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神聖內托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三。 組成:沒藥1錢(鮮明者),大黃1斤,甘草半斤,牡蠣4兩,山梔子2錢,乳香5錢。 主治:癰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