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香消毒散

RU XIANG XIAO D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59)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7%
脾經 14%
胃經 12%
肺經 12%
肝經 10%
大腸經 9%
腎經 8%
三焦經 6%
心包經 3%
小腸經 3%
膽經 2%
心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乳香消毒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大黃味苦寒,入肝、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乳香消毒散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大黃可清熱解毒,消散熱毒,為方中清熱解毒要藥。
  2. 瀉熱通便:熱毒壅盛常伴有便祕,大黃能瀉熱通便,促進毒素排出,輔助乳香、沒藥等藥物消腫止痛,加速瘡瘍癒合。

乳香消毒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效,可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入侵。乳香消毒散主治瘡瘍腫毒,黃耆能提升機體免疫力,促進傷口癒合,避免感染加重。
  2. 託毒外出: 黃耆具託毒外出之功效,可將毒素引導至體表,避免毒素在體內積聚,加重病情。乳香消毒散中,乳香、沒藥等藥材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黃耆則有助於毒素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總之,黃耆在乳香消毒散中起著補氣固表、託毒外出的作用,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效果。

乳香消毒散方中包含牛蒡子,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牛蒡子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咽開音的功效。其對於熱毒壅盛、咽喉腫痛、聲音嘶啞、乳腺炎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乳香消毒散主要用於治療乳癰、乳腺炎等症,牛蒡子可以配合乳香、沒藥等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加速炎症消退,緩解疼痛。

乳香消毒散中包含牡蠣,主要源於其鎮心安神、軟堅散結的功效。

牡蠣性寒鹹,入肝、腎經,具有平肝潛陽、軟堅散結、制酸止痛的作用。其平肝潛陽之功,能安定神經,緩解因心火亢盛而引起的煩躁不安、失眠等症狀。而軟堅散結之效,則可消散乳房腫塊,改善乳腺炎等疾病。

此外,牡蠣還可清熱解毒,與乳香、沒藥等藥物配合使用,可有效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乳香消毒散方劑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抑制炎症反應,配合乳香等藥材,更能增強其消炎作用,對於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2. 抗菌消炎:金銀花含有綠原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減輕傷口感染,加速傷口癒合。與乳香等藥材搭配使用,可更有效地預防和治療傷口感染。

乳香消毒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乳香消毒散中多為辛溫燥烈之品,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能緩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對人體造成負擔。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緩解藥物苦味,提高患者服藥順應性。同時,甘草具備解毒、抗炎、補脾益氣等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能增強藥效,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更好的療效。

乳香消毒散中包含沒藥,主要是由於兩者皆具有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且藥性相輔相成。

乳香性溫,長於行氣止痛,善於治療血瘀疼痛;沒藥性溫,長於活血散瘀,又能消腫生肌

兩者合用,可增強消腫止痛的效果,並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所致的腫痛瘀血刀傷挫傷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乳香消毒散中含有乳香,其主要原因在於乳香的藥性與功效: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乳香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腫止痛,對於外傷、跌打損傷等引起的瘀血腫痛有顯著療效。
  2. 抗菌消炎:乳香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促進傷口癒合,對於感染引起的炎症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因此,乳香在乳香消毒散中起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抗菌消炎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治療外傷、跌打損傷等引起的瘀血腫痛和感染。

主治功效


乳香消毒散主治功效分析

乳香消毒散,歷代醫家多用於治療惡瘡,其組成藥物及劑型在不同醫籍中略有差異,但核心功效及治療原理相近。綜觀諸多古籍記載,此方主治功效可歸納為:治療癰疽瘡瘍、跌打損傷、以及相關的疼痛腫脹等症。

治療原理分析:

乳香消毒散方中,藥物組成具有明顯的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1. 清熱解毒: 方中金銀花、牛蒡子為主要的清熱解毒藥物,能清解肺胃之熱,並針對外感風熱所致的瘡瘍腫痛具有良好的療效。大黃清熱瀉火,能瀉熱解毒,尤其針對熱毒壅滯所致的癰疽。

  2. 活血化瘀: 乳香、沒藥、大黃為方中主要的活血化瘀藥物。乳香、沒藥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從而緩解疼痛和腫脹。大黃則能促進腸胃蠕動,排除毒素,並輔助活血化瘀。

  3. 消腫止痛: 牡蠣平肝潛陽,制酸止痛,能緩解因肝陽上亢或胃氣上逆導致的疼痛。 懸蔞(栝蔞)具有潤肺化痰、利氣消腫的功效,能協助消除腫脹。乳香、沒藥的活血化瘀功效也能有效消腫止痛。

  4. 補氣固表: 黃耆補中益氣,固表止汗,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提高治療效果。對於因氣虛導致的瘡瘍癒合緩慢亦有裨益。

  5. 調和諸藥: 甘草調和諸藥,使藥物功效協調平衡,避免單味藥物的毒副作用,並能緩解其他藥物的峻烈之性。

不同醫籍中,乳香消毒散的組成略有差異,例如有的版本加入了川芎、白芷、赤芍、丹皮等藥物,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更有利於治療跌打損傷。有的版本則以外敷的形式使用,則更強調其消腫止痛的功效。但無論何種版本,其治療原理都圍繞著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這三個核心方面展開。 方中藥物的配伍,體現了中醫“治病求本”的思想,從根本上解決病竈,達到治療的目的。

總而言之,乳香消毒散的功效基於其藥物成分的協同作用,通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多重途徑,有效治療各種癰疽瘡瘍及跌打損傷等疾病。其應用範圍廣泛,療效顯著,在古代醫學中佔據重要地位。

傳統服藥法


乳香(另研)1兩,沒藥(別研)1兩,白蘞1兩,白芍藥1兩,當歸半兩,白芥子半兩,黃柏(另研細末)3兩,滑石2兩,黃丹3錢,血竭半錢(另研)。
上為細末。
入另研者一處再令研勻,每用新水調如稠膏,攤在紙花子上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乳香消毒散,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三。 組成:錦紋大黃(煨)5兩,黃耆(擇箭者)5兩,牛蒡子(炒)5兩,牡蠣(鹽泥裹,燒)5兩,金銀花5兩,甘草2兩(炙),沒藥半兩,乳香半兩,懸蔞半兩。 主治:惡瘡。

乳香消毒散, 出處:《禦藥院方》卷八。 組成:乳香(另研)1兩,沒藥(别研)1兩,白蘞1兩,白芍藥1兩,當歸半兩,白芥子半兩,黃柏(另研細末)3兩,滑石2兩,黃丹3錢,血竭半錢(另研)。 主治:一切傷折磋跌,焮腫疼痛不可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