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樂片

胃樂片

WEI LE P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方劑臨床手冊》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偏熱 (1.7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心經 23%
肝經 23%
腎經 15%
胃經 7%
肺經 7%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胃樂片中添加海螵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藥理作用:

  1. 收斂止血: 海螵蛸性寒,味鹹,入肝、脾經。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控制胃部出血,緩解胃潰瘍、胃炎等引起的出血症狀。
  2. 制酸止痛: 海螵蛸能中和胃酸,並保護胃黏膜,減輕胃酸對胃黏膜的刺激,達到止痛的作用。尤其對於胃酸分泌過多、胃灼熱等症狀,海螵蛸能起到明顯的緩解作用。

胃樂片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胃部不適: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緩解胃痛、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胃部不適、消化不良、胃酸過多等症狀,甘草能起到緩解作用,改善胃部功能。
  2. 協調藥性:甘草在中藥配方中常被稱為「國老」,具有調和諸藥的功效。它能減輕其他藥物的毒性,增強藥效,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胃部服用。在胃樂片中,甘草可能與其他成分協同作用,發揮更好的療效。

胃樂片中包含乳香,主要是因為乳香具有以下功效:

  1. 行氣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胃部脹痛、胃痛等症狀。
  2. 消炎止痛: 乳香的揮發油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胃黏膜炎症,減輕胃痛、胃灼熱等症狀。

總體而言,乳香在胃樂片中起到行氣止痛、消炎止痛的作用,有助於緩解胃部不適,促進胃部功能恢復。

胃樂片中加入沒藥,主要是基於其溫中止痛的功效。沒藥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其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對於胃寒疼痛、脘腹冷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此外,沒藥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幫助改善胃部血液循環,促進胃黏膜修復,對於胃潰瘍、胃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因此,在胃樂片中加入沒藥,可以有效地改善胃部不適,緩解疼痛,促進胃部功能恢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胃樂片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胃樂片主治「胃痛、胃酸過多」,其功效集中於「制酸」與「止痛」兩大方向。此方源自中醫對「胃脘痛」的辨證治療,特別針對「肝胃不和」或「脾胃虛弱」導致的胃酸上逆、氣滯血瘀型疼痛。

  1. 制酸:烏賊骨(海螵蛸)為君藥,其性微溫,味鹹澀,傳統用於中和胃酸、收斂潰瘍面。
  2. 止痛:乳香、沒藥配伍,行氣活血以通絡止痛,適用於「久痛入絡」的胃脘刺痛;甘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烏賊骨(海螵蛸)

    • 主含碳酸鈣,能直接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符合現代藥理「抗潰瘍」作用。
    • 中醫理論中,其「收澀固酸」特性可平定胃氣上逆,改善吞酸嘈雜。
  2. 乳香與沒藥

    • 二者均為樹脂類藥材,辛散苦泄,共奏活血散瘀、行氣止痛之效。
    • 針對胃痛日久成瘀(如現代醫學的慢性胃炎、胃黏膜損傷),通過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組織修復。
  3. 甘草

    • 甘緩補益,能抑制胃酸分泌(現代研究:甘草次酸抗潰瘍),並調解烏賊骨之燥性。
    • 中醫視其為「緩急止痛」要藥,尤適於痙攣性胃痛。

三、方劑配伍思維

此方以「標本兼治」為核心:

  • 治標:烏賊骨制酸以緩解症狀,乳香、沒藥速效止痛。
  • 治本:甘草健脾益氣,間接調節脾胃功能,減少胃酸異常分泌。
  • 整體呈「斂散並用」特點,收斂(烏賊骨)與疏通(乳沒)並行,符合「通則不痛」之理。

四、潛在應用延伸

雖原方註明主治胃酸過多,然其組方思路亦暗示對「輕度胃潰瘍」(氣滯血瘀型)可能有助益,因乳沒能促進黏膜修復,烏賊骨形成保護層,甘草抗炎。然需進一步辨證加減,如熱證明顯者可佐黃芩,寒證加乾薑。

(分析基於中醫方劑學與傳統藥性理論,不涉及現代臨床建議。)

傳統服藥法


烏賊骨、甘草、乳香、沒藥。
制酸,止痛。
製成片劑。
每服4-6片,日4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噯氣

相同名稱方劑


胃樂片, 出處:《中醫方劑臨床手冊》。 組成:烏賊骨、甘草、乳香、沒藥。 主治:制酸,止痛。主治:胃痛,胃酸過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