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乳香止痛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止痛和活血化瘀。其組成中包含罌粟殼,主要原因在於罌粟殼具有鎮痛和抗炎的效果。罌粟殼中含有多種生物鹼,如嗎啡和可待因,這些成分能有效緩解疼痛,幫助患者減輕痛感,提升生活品質。
此外,罌粟殼還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可以幫助緩解因疼痛引起的焦慮和不適,加強整體的療效。由於中醫強調辨證施治,罌粟殼的使用常與其他活血化瘀的藥材相搭配,形成合力,以增強止痛效果並促進血液循環。因此,在乳香止痛散中加入罌粟殼是考量其藥性特點和治療效果的結果,使方劑在應對疼痛時更為有效。需注意的是,由於罌粟殼的特殊性,使用時應遵循醫師指導,避免不當使用引發副作用。
乳香止痛散中加入橘紅,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止痛:橘紅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理氣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乳香止痛散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橘紅的理氣功效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 配合乳香:乳香性溫,味苦,入肝、心經,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橘紅與乳香相配,可以增強乳香活血化瘀的效果,使其更有效地止痛消腫。
總之,橘紅在乳香止痛散中起到理氣止痛、協同乳香活血化瘀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全面。
乳香止痛散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活血止痛:乳香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消腫生肌:乳香還具有消腫生肌的功效,對於外傷感染、潰瘍等症狀,乳香能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
因此,乳香在乳香止痛散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達到治療效果。
乳香止痛散中加入沒藥,是基於其藥性相輔相成的作用。
乳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擅長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沒藥則有行氣止痛、生肌斂瘡的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並緩解疼痛。
兩者合用,一則可增強活血化瘀之效,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二則可相輔相成,共奏止痛作用,減輕患者的痛苦。因此,沒藥成為乳香止痛散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乳香止痛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乳香性溫燥,久服易傷陰,而甘草性甘寒,可緩解乳香的燥烈之性,避免其對胃腸的刺激,使藥性更加平和。
- 增強藥效,協同作用: 甘草味甘,入脾肺經,能調和諸藥,並能增強乳香止痛的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此外,甘草還能起到解毒和抗炎的作用,與乳香共同發揮止痛消腫的功效。
主治功效
乳香止痛散主治功效分析
綜觀歷代醫家對於「乳香止痛散」的記載,其主治功效主要圍繞著瘡瘍腫痛以及下痢疼痛兩大方面。方劑組成雖有不同版本,但核心藥物始終是乳香、沒藥,輔以其他藥物以增強療效或調整應用範圍。
一、治療瘡瘍腫痛的原理:
多數古籍記載乳香止痛散的功效為「治一切瘡腫,疼痛不止」,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方中藥物的協同作用:
乳香、沒藥: 此二藥為方中君藥,皆具備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香走竄性較強,能活血行氣,消散腫脹;沒藥則善於止痛,並能收斂生肌。二者合用,標本兼顧,能有效緩解瘡瘍腫痛。
其他輔藥: 不同版本的乳香止痛散中,輔藥有所差異,但都體現了辨證論治的思想。例如:
- 罌粟殼 (粟殼): 具有鎮痛、止咳、斂肺的作用,能緩解劇烈疼痛及伴隨的咳嗽。其收斂作用也輔助於瘡瘍的癒合。
- 白芷: 行氣止痛,通竅散寒,可助乳香、沒藥活血化瘀,並能改善局部氣血運行。
- 陳皮: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對於痰瘀阻滯導致的疼痛有輔助作用。
- 甘草: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保護胃腸,並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
- 丁香: 溫中行氣,溫陽止痛,適用於寒邪客滯引起的疼痛。
- 橘紅: 理氣化痰,對於因痰濕阻滯引起的疼痛有輔助作用。
這些輔藥根據不同的瘡瘍性質,如寒熱虛實,進行加減調整,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例如,寒邪較盛的瘡瘍,可加入溫陽止痛的丁香;痰濕較盛的瘡瘍,可加入理氣化痰的橘紅或陳皮。
二、治療下痢疼痛的原理:
《赤水玄珠》中記載乳香止痛散可治「下痢赤白,疼痛不已」。此處的治療原理與瘡瘍腫痛略有不同,更著重於止痢止痛:
- 乳香、沒藥: 仍為君藥,其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腸道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 橘紅: 理氣和胃,化痰止咳,對於因氣滯痰阻引起的腹痛、下痢有效。
- 罌粟殼 (御米殼): 收斂止痛,減少腸道蠕動,緩解腹瀉和疼痛。
- 炙甘草: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保護腸胃。
此版本著重於止痢,因此選用具有收斂作用的藥物,並根據痢疾的寒熱虛實加減藥物,例如寒證加溫藥,熱證加涼藥。
總而言之,「乳香止痛散」的治療原理是通過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理氣和胃等多種途徑,來緩解因氣血瘀滯、痰濕阻滯等因素引起的瘡瘍腫痛及下痢疼痛。不同版本的方劑組成反映了辨證論治的靈活運用,根據不同的病症和患者體質進行加減調整,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御米殼(去瓤,蜜炒)5錢,橘紅5錢,炙甘草5錢,乳香2錢(另為末),沒藥2錢(另為末)。
如痢不止,加青皮4錢。
水煎,去滓,入乳、沒,食前服;白痢熱服,紅痢冷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乳香止痛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藥物依賴。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乳香止痛散, 出處:《玉機微義》卷十五。 組成:粟殼6兩(制),白芷3兩,炙甘草2兩,陳皮2兩,乳香1兩,沒藥1兩,丁香半兩。 主治:一切瘡腫,疼痛不止。
乳香止痛散, 出處:《赤水玄珠》卷八。 組成:禦米殼(去瓤,蜜炒)5錢,橘紅5錢,炙甘草5錢,乳香2錢(另爲末),沒藥2錢(另爲末)。 主治:下痢赤白,疼痛不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