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夾攻飲

GA GONG YIN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31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肝經 14%
胃經 13%
心經 12%
脾經 11%
大腸經 10%
小腸經 9%
三焦經 8%
肺經 7%
心包經 5%
腎經 3%
膀胱經 2%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楊梅毒喉。

傳統服藥法

大黃1兩,芒消3錢,蒼朮3錢,制乳香2錢,瞿麥2錢,篇蓄3錢,滑石1錢,制沒藥2錢,木通1錢半,梔仁2錢,石膏1錢,水燈芯5莖,桔梗1錢,銀花3錢,皂角刺(煨,去尖)3個。
令毒從便出。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性苦寒、主治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常用於治療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

芒硝性辛苦鹹、寒。主治瀉熱通便、潤燥軟堅、清火消腫。用於實熱便秘、大便燥結、積滯腹痛、腸癰腫痛、外治乳癰、痔瘡腫痛。

蒼朮性味辛、苦、溫。主治健脾、燥濕、解鬱、闢穢。治濕盛困脾、倦怠嗜臥、脘痞腹脹、食慾不振、嘔吐、泄瀉、痢疾、瘧疾、痰飲、水腫、時氣感冒、風寒濕痺、足痿、夜盲。

乳香性苦,辛,溫。主治活血行氣;通經止痛;消腫生肌。用於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心腹疼痛、風濕痹痛、經閉痛經、腸癰。外用於消腫生肌、瘡潰不斂。

瞿麥性苦寒。主治利小便、清濕熱、活血通經。主小便不通、熱淋、血淋、石淋、閉經、目赤腫痛、癰腫瘡毒、濕瘡瘙癢。

滑石性甘淡、寒、無毒。主治利水通淋、清解暑熱、祛濕斂瘡。用於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外治濕疹、濕瘡、痱子。

沒藥性苦、平。主治散瘀止痛、外用消腫生肌。用於跌打淤血腫痛、癰疽腫痛、胸腹諸痛、外用治瘡口久不收斂。

木通性苦、寒。主治瀉火行水、通利血脈。治小便赤澀、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婦女經閉、乳汁不通。

梔子性苦、寒。主治清心除煩、心經有熱、鬱熱不減的胸膈煩悶證、清濕熱、通泄三焦之實熱火毒。用於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疳、淋證、衄血、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

石膏性辛甘寒、無毒。主治解肌清熱、除煩止渴。用於熱病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譫語發狂、口渴咽乾、肺熱喘急、中暑自汗、胃火頭痛、胃火牙痛、熱毒壅盛、發斑發疹、口舌生瘡、癰疽瘡瘍潰不收口、湯火燙傷。

桔梗性味苦、辛、平。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用於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痛、音啞、肺癰吐膿、瘡瘍膿成不潰、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胞滿脅痛、痢疾腹痛、小便癃閉等症。

金銀花性甘、寒。主治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用於癰腫疔瘡、外感風熱、子宮頸糜爛、蕁麻疹、熱毒血痢、喉痹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等症。

皂刺性辛、溫。主治消毒透膿、搜風、殺蟲。主癰疽腫毒、瘰癧、瘡疹頑癬、產後缺乳、胎衣不下、癘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夾攻飲, 出處:《喉科種福》卷三。 組成:大黃1兩,芒消3錢,蒼朮3錢,制乳香2錢,瞿麥2錢,篇蓄3錢,滑石1錢,制沒藥2錢,木通1錢半,梔仁2錢,石膏1錢,水燈芯5莖,桔梗1錢,銀花3錢,皂角刺(煨,去尖)3個。 主治:令毒從便出。主治:楊梅毒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再攻飲

相似度 56%

疔毒復生湯

相似度 56%

仙傳化毒湯

相似度 56%

仙方救命湯

相似度 56%

走黃丹

相似度 56%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