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英公酒浸飲子

Xia Ying Gong Sake Drinker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7

熱/寒比例

(2.5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16%
肺經 15%
腎經 13%
胃經 13%
膀胱經 6%
心經 4%
小腸經 3%
大腸經 2%
膽經 2%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心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夏英公酒浸飲子之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本方出自《類編朱氏集驗醫方》,組成如下:

  • 防風(細銼,二兩)
  • 萆薢(二兩)
  • 羌活(二兩)
  • 秦艽(二兩)
  • 牛膝(二兩)
  • 敗龜(二兩)
  • 虎骨(二兩)
  • 桔梗(二兩)
  • 晚蠶沙(炒黃,二兩)
  • 枸杞子(炒,五兩)
  • 蒼耳(去刺,捶碎,酥炙,五升)
  • 幹茄根(洗、銼,蒸熟,八兩)

主治功效:

根據古籍記載,夏英公酒浸飲子主治「風疾」。結合其組方藥物特性,可推斷其主要功效為:

  1.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方中防風、羌活、秦艽皆為祛風要藥,能疏散經絡之風邪,解除風邪阻滯所致的痹痛。萆薢亦能利濕,與祛風藥同用,可加強祛除風濕之效。
  2. 強筋骨,通利關節: 牛膝能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經;虎骨亦有強筋健骨、舒筋活絡之功,兩者合用,可治療因風濕痹痛引起的筋骨不利,關節屈伸不利。
  3. 活血通絡,化痰散結: 晚蠶沙能祛風除濕,活血通絡,同時具有化痰散結之效,可輔助治療風痰阻滯之證。
  4. 補益肝腎,益精明目: 枸杞子補肝腎、益精明目,能滋養肝腎,改善因肝腎虧虛所致的筋骨不利,腰膝酸軟等症狀。
  5. 疏散風邪,宣肺利氣: 桔梗能宣肺利氣,具有疏散風邪之功,可引諸藥力達病所。
  6.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 蒼耳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能治療風邪上犯頭面所致之疼痛。
  7. 祛風濕,活血止痛: 乾茄根具有祛風濕、活血止痛的功效,能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8. **龜版輔助通絡:**敗龜(龜甲)有補腎陰之效,也能通絡,在此或有助於其他藥物發揮作用。

治療原理分析:

夏英公酒浸飲子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風邪為患: 古人認為,風邪是導致許多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風疾」泛指因風邪侵襲機體所致的病證,其中可能包括現代醫學中的關節炎、神經痛等疾病。本方針對風邪,以祛風藥為主,直擊病因。
  2. 風濕相合: 風邪常與濕邪相互勾結,共同侵犯人體,導致肢體關節痹痛。故方中亦加入祛濕之藥,達到祛風除濕,雙管齊下的目的。
  3. 筋骨失養: 風濕痹痛日久,可導致筋骨失養,甚至關節變形。故方中加入強筋健骨、補益肝腎之藥,以扶正祛邪,標本兼顧。
  4. 氣血運行不暢: 風濕痹痛常導致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故方中亦加入活血通絡之藥,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5. 藥力加強: 以酒浸泡,取其辛散之性,能幫助藥力透達病所,加強藥效。

綜述:

夏英公酒浸飲子以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通絡為主要治療原則,配伍補益肝腎之藥,能有效治療風邪引起的各種痹痛,具有較全面的治療效果。此方藥物配伍,寒溫並用,既能祛邪又能扶正,可見古人對風疾治療的深刻認識。

傳統服藥法


防風(細銼)2兩,萆薢2兩,羌活2兩,秦艽2兩,牛膝2兩,敗龜2兩,虎骨2兩,桔梗2兩,晚蠶沙(炒黃)2兩,枸杞子(炒)5兩,蒼耳5升(去刺,捶碎,酥炙),乾茄根8兩(洗,銼,蒸熟)。
用好酒二斗浸,瓶盛封閉二七日,開不得面向,恐氣衝頭目。
每日午時空心及早晨各服1盞,常令有酒氣一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服用指導:此方劑應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使用,避免自行隨意使用,以減少副作用和不良反應的風險。
  2. 過敏反應:對任何成分過敏者應該避免使用,並及時告知醫療專業人員。
  3.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不建議使用此方,因某些成分可能影響胎兒或嬰兒的健康。
  4. 慢性疾病患者:如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者,請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評估使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5. 容量把握:每日的劑量需控制在適合範圍內,避免過量導致酒精中毒或不良反應。 6.因為藥酒具有溫熱性質,不適合身體內熱、口乾舌燥、易上火的人群。飲用此藥酒需注意避免過量,且瓶封後不得面向瓶口開啟,恐藥氣刺激頭目。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四肢關節疼痛上肢手部麻木身體發低熱胃下垂四肢感到疼痛纖維肌痛症全身酸痛身體沉重經常疲勞想睡皮膚顏色發黃腰痛

相同名稱方劑


夏英公酒浸飲子,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一。 組成:防風(細銼)2兩,萆薢2兩,羌活2兩,秦艽2兩,牛膝2兩,敗龜2兩,虎骨2兩,桔梗2兩,晚蠶沙(炒黃)2兩,枸杞子(炒)5兩,蒼耳5升(去刺,捶碎,酥炙),乾茄根8兩(洗,銼,蒸熟)。 主治:風毒、濕痹、癱瘓。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