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通肝收乳湯中加入柴胡,主要是藉其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效。
乳汁不通,多因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影響乳房氣血運行而致。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善於疏肝解鬱,調暢氣機,能解除肝氣鬱結,使氣血流通,促進乳汁分泌。
此外,柴胡還有升陽舉陷之功,可提升陽氣,使乳房氣血運行順暢,有助於乳汁的生成和排出。
通肝收乳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調理氣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經、心經、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補血養血之功效。產後乳汁不通暢往往與血瘀氣滯有關,當歸能疏通經絡,促進乳汁分泌,並改善產婦氣血不足的狀況。
- 補益肝腎,滋陰養血: 當歸兼具補肝腎之功效,能補益肝腎精血,改善產後肝腎虧虛導致的乳汁不足問題。同時,當歸還能滋陰養血,緩解產後氣血不足帶來的各種症狀,如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等。
中藥方劑「通肝收乳湯」的組成中,包含白芍,是因為白芍具有養血柔肝和舒經活絡的作用。白芍能夠改善由於肝氣鬱結引起的乳腺脹痛和經期不適。其主要作用是養血柔肝,幫助方劑通暢乳腺。白芍的加入能夠提升方劑的療效,對於調理乳腺健康具有顯著效果。
通肝收乳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滋陰補血: 熟地黃味甘、性微溫,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乳汁分泌不足往往與肝腎陰虛、血虛虧損有關,熟地黃能補益肝腎,促進血液生成,為乳汁分泌提供充足的物質基礎。
- 調和藥性: 通肝收乳湯中多用辛燥之品,如柴胡、川芎等,容易耗傷陰血。熟地黃能滋陰降火,與其他藥物相配,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防止傷及脾胃。
「通肝收乳湯」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助肝疏泄: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乳汁分泌過多,往往與脾虛氣弱、運化失常有關。白朮健脾益氣,能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從而間接促進肝氣疏泄,達到收斂乳汁的目的。
- 補氣升陽,固護脾胃:乳汁分泌過多,也會造成氣血虛弱、脾胃不和。白朮補氣升陽,能固護脾胃,防止氣血虧虛加重,進而維持機體的正常運作,促進乳汁分泌的恢復。
中藥方劑「通肝收乳湯」的組成中,包含甘草,是因為甘草具有調和諸藥和緩急止痛的作用。甘草能夠改善由於肝氣鬱結引起的乳腺不適,並且有助於調和方劑中的其他藥材。其主要作用是調和諸藥,幫助方劑提升療效。甘草的使用能夠增強方劑的整體效果,使其在調理乳腺健康方面更為有效。
「通肝收乳湯」方劑中加入麥門冬,主要考量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 滋陰潤燥,養肝清熱: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養胃生津的功效。對於肝經熱盛,導致乳汁不通,或乳汁過於粘稠,甚至出現乳房脹痛的情況,麥門冬能滋陰降火,疏通乳腺,促進乳汁分泌。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麥門冬常與其他清熱解毒、疏肝理氣的藥物配合使用,例如柴胡、黃芩、鬱金等。這些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改善肝鬱氣滯、乳汁淤積等症狀,使乳汁通暢,達到治療目的。
通肝收乳湯中加入遠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調暢氣機:遠志味甘、辛,性溫,歸心、肝經,具有疏肝解鬱、安神定志的功效。乳汁不通,常因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所致。遠志可疏解肝鬱,使氣機流通,有助於乳汁的順利分泌。
- 和解心脾,寧心安神:乳汁不通,除了肝氣鬱結,也可能與心脾不和、氣血不足有關。遠志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可緩解因心脾不和造成的氣血運行不暢,有助於促進乳汁分泌。
通肝收乳湯中加入麥芽,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通乳消脹:麥芽味甘性涼,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健胃、疏肝理氣、通乳消脹的功效。乳汁不通暢,常與肝氣鬱結、脾胃虛弱有關,麥芽能疏肝解鬱,健脾和胃,促進乳汁分泌,解決乳房脹痛、乳汁淤積等問題。
- 消食化積,促進乳汁生成:麥芽能消食化積,改善脾胃消化功能,使母體營養充足,進而促進乳汁生成。尤其對於產後因飲食不節或脾胃虛弱導致乳汁不足的女性,麥芽可以幫助改善脾胃功能,增加乳汁分泌。
「通肝收乳湯」方劑中加入「通草」,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通乳: 通草性味甘淡,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通乳之效。乳汁不通,常因氣血瘀滯或濕氣阻滯所致,通草可疏通乳腺,利水消腫,促進乳汁分泌,達到通乳的效果。
- 疏肝: 通草兼具疏肝解鬱之效,可緩解肝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有利於乳汁的生成和排出。乳汁不通,也可能與肝氣鬱結有關,通草可調節肝氣,疏通乳絡,達到通乳的目的。
因此,通草在「通肝收乳湯」中,既可通乳,又可疏肝,達到治療乳汁不通的雙重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通肝收乳湯】之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肝郁乳汁自漏」,即因肝氣鬱結、疏泄失常,導致乳汁不循常道而自行漏出之證。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若情志不遂或壓力過大,則肝氣鬱滯,氣機不暢,進一步影響沖任二脈及乳房氣血運行,導致乳汁失於固攝,遂見漏乳。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疏肝解鬱:
- 柴胡:為疏肝解鬱之要藥,條達肝氣,使氣機通暢。
- 白芍:柔肝緩急,與柴胡相配,一散一收,調和肝之氣血。
養血滋陰:
- 當歸、熟地:補血養肝,充盈沖任之血,以固乳汁之源。
- 麥冬:滋陰潤燥,防肝鬱化火傷陰,亦助乳汁生化。
健脾益氣:
- 白朮、甘草:健脾補中,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健則氣血充足,間接調節乳汁生成與固攝。
安神固攝:
- 遠志:寧心安神,調暢情志,間接助肝氣條達,並固攝乳汁。
通絡止漏:
- 麥芽:生用既可疏肝,又能回乳消脹,雙向調節乳汁分泌。
- 通草:利水通絡,引乳汁歸經,兼防氣滯濕阻。
綜論治療機理
本方以「疏肝養血」為核心,透過疏解肝鬱、調補氣血,達到「通而不漏」之效。肝氣得舒則疏泄有度,氣血得養則沖任調和,乳汁漏泄自止。組方兼顧標本,既解肝鬱之因,又固氣血之本,同時佐以通絡安神之品,體現中醫「整體調節」之思維。
傳統服藥法
柴胡、當歸、白芍、熟地、白朮、甘草、麥冬、遠志、麥芽、通草。
舒肝養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通肝收乳湯, 出處:《中醫症狀鑑别診斷學》。 組成:柴胡、當歸、白芍、熟地、白朮、甘草、麥冬、遠志、麥芽、通草。 主治:舒肝養血。主治:肝鬱乳汁自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