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胎和氣飲

AN TAI HE Q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17%
肺經 14%
肝經 14%
心經 7%
三焦經 7%
腎經 7%
大腸經 3%
膽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三焦經
腎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安胎和氣飲中使用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腹痛,安胎止孕: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止痛安胎的功效。孕婦腹痛,多因肝氣鬱結、血虛氣滯所致,白芍可舒肝解鬱,養血止痛,有助於安胎保胎。

2. 調和營衛,滋陰養血: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能滋養肝血,調和營衛。孕婦懷孕期間,氣血易虛,白芍可滋陰養血,使氣血充盈,有助於胎兒的正常發育。

安胎和氣飲中加入木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降逆止嘔:孕婦常有噁心嘔吐等妊娠反應,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緩解孕婦的嘔吐症狀,安胎保胎。
  2. 調和脾胃:孕期脾胃功能容易失調,木香能健脾理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孕婦消化吸收,為胎兒提供充足營養,有利於安胎。

因此,木香在安胎和氣飲中起到調節脾胃、降逆止嘔的作用,有助於安胎保胎。

安胎和氣飲中加入益智仁,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安胎止嘔: 益智仁味辛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溫中止嘔的功效。孕婦妊娠初期常出現噁心嘔吐,益智仁可溫和脾胃,止嘔安胎,緩解妊娠反應。
  2. 寧心安神: 益智仁可寧心安神,有助於緩解孕婦情緒不穩定、失眠多夢等症狀,有利於胎兒的健康發育。

因此,安胎和氣飲中加入益智仁,可有效地緩解孕婦妊娠早期的不適症狀,促進胎兒健康成長。

安胎和氣飲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和胃止嘔: 孕婦懷孕初期常有噁心嘔吐的症狀,砂仁味辛性溫,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有助於緩解孕吐,安定胎氣。
  2. 行氣止痛: 砂仁還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能疏通氣血,緩解腹部脹痛,有助於改善孕婦的腹痛症狀,穩定胎兒在子宮內的安穩狀態。

因此,安胎和氣飲中加入砂仁,既能緩解孕婦的妊娠反應,又能安定胎氣,促進母體與胎兒的健康。

安胎和氣飲中加入香附,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安胎:香附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孕婦因肝氣鬱結導致的胎動不安、腹痛等症狀,從而起到安胎的作用。
  2. 調理脾胃,促進血行:香附還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改善孕婦的消化吸收功能,從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胎兒營養供應,有利於胎兒的健康發育。

安胎和氣飲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解鬱,安胎止嘔: 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行氣解鬱、止嘔的作用。孕婦因氣機鬱滯,常出現噁心嘔吐、胎動不安等症狀,紫蘇葉可疏解氣機,和胃止嘔,安胎止逆,穩定胎兒。
  2. 散寒解表,溫中止痛: 紫蘇葉還具散寒解表、溫中止痛之效。孕婦容易受寒,導致胎兒不安,紫蘇葉可溫經散寒,緩解孕婦因寒引起的腹痛、胎動不安等症狀,有助於安胎。

安胎和氣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安胎和氣飲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熱的藥物,甘草可以起到中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熱,使藥效更溫和、更安全地發揮作用。
  2. 補脾益氣: 甘草入脾經,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安胎和氣飲通常用於治療妊娠期間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甘草可以幫助補益脾胃,增強氣血,從而起到安胎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安胎和氣飲」主治功效分析

「安胎和氣飲」是一劑主要用於治療妊娠期胎動不安、腹痛等症狀的中藥方劑。綜合歷代醫籍記載,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主治功效:

  • 胎冷腹痛: 妊娠期間,因過食生冷、外感風寒,導致寒凝氣滯,胞宮失於溫煦,出現腹部冷痛,甚至牽引兩脅作痛。
  • 胎動不安: 胎兒受寒邪侵擾,或母體氣血不足,導致胎失所養,出現胎動頻繁或下墜感。
  • 小便頻數,大便虛滑: 寒濕之邪侵犯脾腎,導致脾失健運,腎失固攝,出現小便清長頻數,大便稀溏滑脫。
  • 妊娠初期頭暈惡心,不喜飲食,六脈浮緊: 此為妊娠早期常見的「惡阻」現象,若伴隨脈象浮緊,則提示外感風寒,加重了氣血逆亂,需兼顧散寒和胃。
  • 妊娠期跌撲損傷: 孕婦因外力撞擊,導致氣血逆亂,胎氣不安,出現腹痛等症狀。

治療原理:

「安胎和氣飲」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溫中散寒,暖宮止痛: 方中以白朮、良薑、木香等溫性藥物為主,溫中散寒,祛除寒邪,溫煦胞宮,緩解腹部冷痛。
  2. 理氣和中,調暢氣機: 木香、砂仁、香附、陳皮等藥物具有理氣和中的作用,可疏通氣機,解除氣滯,緩解腹脹、脅痛等症狀。同時,氣機調暢也有助於安胎。
  3. 養血調經,緩急止痛: 方中白芍具有養血斂陰、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血虛或肝氣不舒引起的腹痛,並有助於安胎。
  4. 散寒解表,兼顧外感: 紫蘇葉具有發散風寒、理氣安胎的作用,適用於兼有外感風寒的孕婦。
  5. 補益脾腎,固攝下元: 部分醫家認為本方可酌加益智仁,以補腎固精,暖腰壯骨,適用於腎虛所致的腰痠、小便頻數等症。
  6. 調和諸藥,緩解藥性: 方中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的作用,可減少其他藥物的刺激性,使全方藥性平和。

總而言之,「安胎和氣飲」通過溫中散寒、理氣和中、養血調經等多種途徑,達到溫煦胞宮、調暢氣血、安胎止痛的目的,適用於妊娠期因寒邪、氣滯、血虛等因素引起的胎動不安、腹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白芍、生地、川芎、條芩、白朮、砂仁。
河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安胎和氣飲是一張中醫方劑,不建議自行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神經性厭食症慢性腎衰竭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腎盂腎炎尿道膿傷眼睛模糊心情煩燥心胸煩熱小便疼痛噁心反胃胎動不安

相同名稱方劑


安胎和氣飲, 出處:《傷科補要》卷三。 組成:當歸、白芍、生地、川芎、條芩、白朮、砂仁。 主治:孕婦受傷。

安胎和氣飲, 出處:《女科切要》卷三。 組成:白芍、木香、益智仁、砂仁、香附、紫蘇、甘草。 主治:妊娠頭暈惡心,不喜飲食,六脈浮緊。

安胎和氣飲, 出處:《萬氏女科》卷二。 組成:歸身1錢,白芍1錢,白朮1錢半,黃芩1錢半,蘇葉1錢半,炙草5分,砂仁5分。 主治:跌撲觸動,胎動不安。

安胎和氣飲, 出處:《女科萬金方》。 組成:陳皮、蒼朮、厚朴、甘草、桔梗、枳殼、香附、木香、當歸、熟地、白朮、黃芩。 主治:胎感寒氣,飲食少進,乏力寒熱。

安胎和氣飲, 出處:《一盤珠》卷六。 組成: 安胎和氣飲(《一盤珠》卷六。)出處:《一盤珠》卷六。組成:黃芩、熟地、當歸、川芎、白芍、人參、甘草、砂仁、陳皮、蘇葉、煨薑各等分。主治:和胎氣。 。 主治:和胎氣。

安胎和氣飲, 出處:《女科萬金方》。 組成:桔梗2錢,藿香2錢,陳皮2錢,蒼朮2錢,砂仁2錢,黃芩2錢,益智仁2錢,舊枳殼3錢,厚朴1錢,甘草1錢,蘇葉1錢,小茴香(炒)1錢5分。 主治:安胎和氣。主治:胎前2-3個月,因挑磚、換石、移床、鋪席傷觸胎氣,以致不安,頭暈眼花,惡心嘔吐,不思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