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轉敗湯
整體功效
滋陰補陽,生津止渴。
主治
背癰潰爛,洞見肺腑,瘡口黑陷,身不能卧,口渴思飲,屬陰虛而不能變陽者。
背部癰疽潰爛,洞見肺腑,瘡口黑陷,身體不能平卧,口渴思飲,屬於陰虛不能轉化為陽的證候。
方解
本方由人參、黃耆、熟地黃、肉桂、白朮、當歸、金銀花、麥門冬、山茱萸、遠志、五味子、茯苓組成。人參、黃耆、熟地黃補益元氣、滋陰生津;肉桂溫陽散寒;白朮、當歸健脾益氣、養血和營;金銀花、麥門冬清熱解毒、養陰生津;山茱萸、遠志、五味子補益肝腎、寧心安神;茯苓利水滲濕、健脾益氣。諸藥合用,共奏滋陰補陽、生津止渴之功。
注意事項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文獻參考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三:「轉敗湯,治背癰潰爛,洞見肺腑,瘡口黑陷,身不能卧,口渴思飲,屬陰虛而不能變陽者。方中人參、黃耆、熟地黃、肉桂、白朮、當歸、金銀花、麥門冬、山茱萸、遠志、五味子、茯苓,共十四味。水煎服。」
傳統服藥法
麥冬1兩,熟地2兩,山茱萸1兩,人參5錢,肉桂1錢,當歸1兩,忍冬藤1兩,白朮5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轉敗湯, 出處:《洞天奧旨》卷五。 組成:麥冬1兩,熟地2兩,山茱萸1兩,人參5錢,肉桂1錢,當歸1兩,忍冬藤1兩,白朮5錢。 主治:背癰潰爛,洞見肺腑,瘡口不收者。
轉敗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三。 組成:人參2兩,生黃耆1兩,熟地2兩,肉桂2錢,白朮4兩,當歸1兩,金銀花4兩,麥冬2兩,山茱萸1兩,遠志3錢,北五味子1錢,茯苓3錢。 主治:背癰潰爛,洞見肺腑,瘡口黑陷,身不能卧,口渴思飲,屬陰虛而不能變陽者。
轉敗湯, 出處:《青囊秘訣》卷下。 組成:人參1兩,當歸1兩,土炒白朮1兩,金銀花3兩,白芍3兩,柴胡2錢,制半夏5錢,甘草3錢。 主治:解鬱消痰,補虛消毒。主治:瘰癧日久,兩項之間,盡已潰爛,痰塊串至胸膈之上,頭破而腐,身體發熱發寒,肌肉消瘦,飲食少思,自汗盜汗,驚悸恍惚。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