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陰瀉火湯

YANG YIN XIE HU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0%
肝經 15%
肺經 15%
心經 13%
脾經 10%
胃經 7%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膽經 2%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腎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養陰瀉火湯中使用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滋陰降火: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瀉火之效。對於陰虛火旺所致的症狀,如口燥咽乾、心煩失眠、潮熱盜汗等,生地黃能起到滋陰降火、清熱解毒的作用。

二、配伍增效: 生地黃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藥效。例如,與黃連、丹皮等清熱瀉火藥物搭配,可更有效地清熱解毒,減輕熱症的症狀。同時,與麥冬、玄參等滋陰藥物配伍,可更好地滋陰潤燥,緩解陰虛所致的症狀。

養陰瀉火湯中包含牡丹皮,主要是因為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

牡丹皮為芍藥科植物牡丹的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其清熱涼血之效可瀉肝火,降心火,適用於熱病煩躁、口渴咽乾、面紅目赤、心煩不寐等症。同時,牡丹皮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瘀血阻滯,疼痛等症。

因此,養陰瀉火湯中加入牡丹皮,不僅能清熱瀉火,更能兼顧活血化瘀,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養陰瀉火湯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除濕止痛之效。對於陰虛火旺、熱盛傷津所致的症狀,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小便短赤等,能起到清熱降火、滋陰潤燥的作用。
  2. 滋陰降火:黃柏雖寒,但其性偏於燥,能燥濕熱,又能滋陰降火,與其他滋陰藥物配合,可以更有效地平衡陰陽,達到滋陰瀉火的效果。

養陰瀉火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涼血: 赤芍性寒,味苦酸,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效。能有效地清泄肝火,並散瘀止痛,緩解由肝火上炎引起的口舌生瘡、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等症狀。
  2. 疏肝解鬱: 赤芍可以疏解肝氣鬱結,緩解情緒抑鬱、胸悶脅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養陰瀉火、疏肝解鬱的功效。

因此,赤芍在養陰瀉火湯中起到清熱涼血、疏肝解鬱的作用,使整體方劑功效更加全面。

養陰瀉火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滲濕,利水消腫: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方劑中加入茯苓,可以健脾運化,利水滲濕,幫助清除體內積聚的濕熱之邪,從而達到瀉火目的。
  2. 輔助滋陰,清熱解毒: 茯苓與其他滋陰清熱藥物如生地、麥冬等配合,可以增強其滋陰清熱的效果。同時,茯苓亦可輔助清熱解毒,減輕濕熱對機體的損害,使治療效果更佳。

養陰瀉火湯中加入山藥,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補氣: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氣養陰、健脾益腎之效。此方以瀉火為主,但同時也需顧及陰虛之體,山藥可以補充氣陰,避免過度耗損。
  2. 固本培元:山藥能健脾益氣,有助於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為身體提供充足的營養,進一步增強體質,避免因陰虛火旺而導致的虛弱乏力等症狀。

養陰瀉火湯中加入澤瀉,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瀉熱除煩的作用。

澤瀉味甘淡,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瀉熱除煩的功效。本方以養陰瀉火為治則,旨在清熱瀉火、滋陰潤燥,而澤瀉利水滲濕,能協助將體內積熱及濕濁排出,減少熱邪對陰液的消耗,有助於滋陰清熱,達到瀉火養陰的功效。

此外,澤瀉亦能利尿消腫,有助於緩解熱邪所致的口渴、便祕等症狀,進一步促進身體恢復。

養陰瀉火湯中加入吳茱萸,看似矛盾,實則妙用。吳茱萸性溫,味辛,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止痛的功效。此方以養陰瀉火為主,但患者往往伴隨寒邪內侵、脾胃虛寒之症,導致嘔吐、腹痛等。吳茱萸溫中散寒,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緩解寒邪導致的嘔吐、腹痛,從而達到協調陰陽、標本兼治的效果。因此,吳茱萸的加入,不僅能溫中散寒,更能增強養陰瀉火之效,使療效更佳。

養陰瀉火湯中包含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瀉火:知母性寒,味苦鹹,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對於陰虛火旺、虛熱內盛等症狀,知母能有效清泄體內熱邪,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二、滋陰降火:知母除了清熱瀉火,還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滋養陰液,降低體內虛火。這對於陰虛火旺、津液虧損、口乾舌燥、心煩失眠等症狀,能起到滋陰降火、改善症狀的作用。

因此,知母作為養陰瀉火湯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清熱瀉火、滋陰降火,達到治療陰虛火旺等病症的效果。

「養陰瀉火湯」中加入「川牛膝」的用意,主要有以下兩點:

  1. 引火下行: 川牛膝性微寒,入肝腎經,具有引熱下行的功效。此方用於治療熱盛傷陰、陰虛火旺等症,川牛膝可將上焦之熱引導至下焦,使熱邪得以宣泄,達到清熱瀉火的作用。
  2. 活血通絡: 川牛膝還具有活血通絡、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陰虛火旺導致的瘀血阻絡、水濕停滯等症,川牛膝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養陰瀉火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引藥入肝: 川芎味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養陰瀉火湯旨在清熱瀉火,但肝火上炎往往伴隨血瘀阻滯,影響藥效發揮。川芎可活血化瘀,引領其他藥物更好地入肝,增強清熱瀉火效果。

2. 疏肝解鬱,協調陰陽: 川芎能疏肝解鬱,調和氣血,使肝氣舒暢,避免肝火過盛。同時,川芎的溫性也能中和滋陰藥物的寒性,保持方劑整體的陰陽平衡,避免藥性偏寒,損傷脾胃。

主治功效


養陰瀉火湯

組成: 生地黃、牡丹皮、黃柏、赤芍、茯苓、山藥、澤瀉、吳茱萸、知母、川牛膝、川芎

功效: 頭皮油脂過多,頭髮容易脫落

各藥材功效:

  • **生地黃:**清熱涼血、滋陰補血
  •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
  • **黃柏:**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 **茯苓:**利水消腫、健脾胃
  • **山藥:**補氣、滋陰、強筋骨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
  • **吳茱萸:**溫中、降逆止嘔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川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

用法用量: 每日一劑,水煎服。

禁忌: 孕婦及陰虛火旺者慎服。

現代藥理研究:

  • 生地黃具有抗炎、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保肝等作用。
  • 牡丹皮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鎮痛等作用。
  • 黃柏具有抗菌、抗炎、收斂止血等作用。
  •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抗炎等作用。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益氣等作用。
  • 山藥具有補氣固腎、健脾益胃等作用。
  • 澤瀉具有利水滲溼、清熱解毒等作用。
  • 吳茱萸具有溫中止瀉、止嘔、散寒等作用。
  •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等作用。
  • 川牛膝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滲溼等作用。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溼等作用。

臨牀應用: 養陰瀉火湯主要用於治療頭皮油脂過多,頭髮容易脫落。

總結: 養陰瀉火湯是由生地黃、牡丹皮、黃柏、赤芍、茯苓、山藥、澤瀉、吳茱萸、知母、川牛膝、川芎組成的中藥方劑,具有清熱瀉火、滋陰補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頭皮油脂過多,頭髮容易脫落。

傳統服藥法


生地12克,丹皮6克,黃柏6克,赤芍9克,茯苓9克,山藥9克,澤瀉9克,吳茱萸9克,知母9克,川牛膝9克,川芎2.4克。
養陰瀉火。
本方內服,配合四黃湯洗頭:黃連須、黃芩、黃柏、大黃各9克,龍膽草6克,枯礬12克。煎水洗頭,隔日一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滋陰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頭皮油脂外溢、頭發易脫等症。但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養陰瀉火湯, 出處:《古今名方》引《老中醫臨床經驗選編》。 組成:生地12g,丹皮6g,黃柏6g,赤芍9g,茯苓9g,山藥9g,澤瀉9g,吳茱萸9g,知母9g,川牛膝9g,川芎2.4g。 主治:養陰瀉火。主治:頭皮油脂外溢,頭發易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