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養液通痹湯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其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可散發風熱,清利頭目,並能疏通經絡,緩解痺痛。對於風寒濕邪阻滯經絡,導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薄荷能協同其他藥物,起到疏風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改善患者痺痛症狀。此外,薄荷還能清熱解毒,對於因風熱邪毒所致的痺痛,亦有一定療效。
養液通痹湯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疏風散熱: 菊花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對於因風熱、濕熱等因素導致的關節疼痛、紅腫、發熱等症狀,菊花可以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改善痹痛症狀。
- 涼血止血,活血通絡: 菊花亦具涼血止血、活血通絡之效。對於因血瘀阻絡導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菊花可以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作用,緩解痺痛症狀。
綜上所述,菊花在養液通痹湯中發揮清熱解毒、疏風散熱,以及涼血止血、活血通絡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痹痛症狀。
養液通痹湯中包含桑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作用:
-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桑葉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對於風濕痹痛伴有發熱、口渴、咽痛、舌紅苔黃等症狀者,桑葉可清熱解毒,消散風熱,緩解疼痛。
-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桑葉具有利水消腫作用,可幫助消除關節腫脹,減輕疼痛。同時,桑葉亦具通絡止痛之效,能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減輕關節僵硬和疼痛。
因此,養液通痹湯中加入桑葉,可有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利水消腫,通絡止痛,達到治療風濕痹痛的目的。
養液通痹湯中加入荷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暑,利濕通絡: 荷葉性寒,味苦,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暑、利濕通絡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內蘊、痰濁阻絡導致的痹痛,荷葉能清熱利濕,化痰通絡,緩解疼痛。
- 減輕藥物毒性: 荷葉性涼,能緩解部分藥物的燥熱之性,使藥物性味平和,減少對身體的刺激,提高藥效,降低副作用。
養液通痹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涼血: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本方多用於治療痹症,而痹症多因風寒溼邪侵襲,或氣血瘀阻,導致經絡不通,關節疼痛腫脹。生地黃可以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緩解疼痛,改善血流通暢,從而減輕痹症症狀。
二、配合其他藥材:生地黃與方中其他藥材,如川芎、當歸、白芍等,相互配合,共同發揮作用。生地黃的滋陰作用,可以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熱之性,使方劑更溫和,更適合用於治療痹症等慢性病。
養液通痹湯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潤燥,補益筋骨: 石斛性微寒,味甘,歸胃、腎經,具有滋陰生津、養胃生津、補益筋骨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氣血瘀滯導致的痹痛,石斛可補益氣血,潤滑關節,緩解疼痛。
- 清熱解毒,活血化瘀: 石斛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對於因熱毒蘊積、氣血瘀滯引起的關節疼痛,石斛可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改善局部循環,促進炎症消退。
綜上所述,石斛在養液通痹湯中起着滋陰潤燥、補益筋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痹痛,改善患者的症狀。
養液通痹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滋陰潤燥: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胃經,能滋陰潤肺,生津止渴。對於風濕痺痛,多因肝腎不足,筋骨失養,或兼有燥熱而致,麥門冬可滋陰潤燥,緩解燥熱,使氣血暢通,有助於改善痺痛症狀。
- 清熱解毒: 麥門冬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解濕熱,緩解因濕熱內蘊導致的痺痛。在一些痺痛兼有發熱、口渴、舌苔黃膩等症狀的情況下,麥門冬可起到清熱解毒、緩解炎症的作用。
養液通痹湯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效。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腫止痛之效。對於風濕痺痛、關節疼痛等症狀,金銀花可清熱解毒,消除體內熱毒,減輕關節炎症,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此外,金銀花亦可散風除濕,有助於改善因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痺痛。
養液通痹湯中加入玄參,主要是基於其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玄參味甘苦性寒,入心、肺、腎經。其清熱涼血的作用,可以緩解因熱毒瘀滯所致的疼痛腫脹;滋陰潤燥則可改善因氣血不足或燥熱引起的關節疼痛、活動不便等症狀。
此外,玄參還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養液通痹湯中包含蠶砂,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疏通經絡,行氣止痛:蠶砂性寒,味辛,入肝、腎經,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止痛之效。其能活血化瘀,改善因氣血瘀滯所致的痹痛症狀,如關節疼痛、麻木、僵硬等。
二、 利水消腫,除濕通痺:蠶砂具有利水消腫、除濕通痺的作用。痹症常伴有水腫、肢體沉重等症狀,蠶砂能利水消腫,減輕水腫程度,同時除濕通痺,改善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
綜上所述,蠶砂在養液通痹湯中發揮疏通經絡、行氣止痛、利水消腫、除濕通痺之效,有助於治療痹症,改善患者的症狀。
養液通痹湯中包含萆薢,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滲濕,通絡止痛: 萆薢味甘淡,性微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通絡止痛的功效。其能祛除濕邪,改善關節疼痛、腫脹,並促進水液代謝,有助於減輕痹症的症狀。
- 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 萆薢常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如茯苓、薏苡仁等,共同發揮利水滲濕、健脾益腎、通絡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痹症的最佳效果。
養液通痹湯中加入秦艽,主要是針對其祛風濕、止痺痛的功效。
秦艽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清熱解毒、通經絡、止痺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秦艽能有效驅散寒邪、舒筋活絡,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
此外,秦艽還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對於因濕邪阻滯導致的關節腫脹也有輔助療效。
主治功效
養液通痹湯介紹
養液通痹湯為中醫方劑之一,由薄荷、菊花、桑葉、荷葉、生地黃、石斛、麥門冬、金銀花、玄參、蠶砂、萆薢、秦艽共同組成,是一種具有養液通痹功效的方劑。
組成介紹
薄荷: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
桑葉: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血、平肝息風、清肺熱利咽、清熱涼血、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斂瘡等功效。
荷葉: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固澀收斂、止血、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破血消癥、利尿消腫、健脾養心、安神寧心等功效。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石斛: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
麥門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金銀花: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和透疹等功效。
玄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蠶砂: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祛風除濕、和胃化濁、活血通經等功效。
萆薢:具有祛風除濕、活絡止痛、利水滲濕、利尿、解毒等功效。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主治功效
養液通痹湯主治伏瘟病後期,病人的神智已經清醒,但體內的熱氣還沒完全消退,經常感到口渴、舌頭乾燥,頭痛非常劇烈,脖子和肩膀的筋脈疼痛並腫脹,身體不能自由轉動,汗液減少,只有頭部會出汗,而且左手的關脈弦而數。
總結
養液通痹湯為中藥方劑之一,具有養液通痹的功效,由薄荷、菊花、桑葉、荷葉、生地黃、石斛、麥門冬、金銀花、玄參、蠶砂、萆薢、秦艽共同組成。
傳統服藥法
蘇薄荷1錢半,杭菊花3錢,冬桑葉3錢,荷葉3錢,鮮生地5錢,鮮石斛1錢半,麥冬4錢,金銀花4錢,京玄參3錢,原蠶砂3錢,米仁6錢,萆薢3錢,秦艽1錢半。
大便不通者,麥冬、玄參、銀花可各加至5-6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 本方不宜與其他涼血、清熱解毒藥同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養液通痹湯, 出處:《伏瘟證治》。 組成:蘇薄荷1錢半,杭菊花3錢,冬桑葉3錢,荷葉3錢,鮮生地5錢,鮮石斛1錢半,麥冬4錢,金銀花4錢,京玄參3錢,原蠶砂3錢,米仁6錢,萆薢3錢,秦艽1錢半。 主治:伏瘟終後期,心神清醒後,身熱未清,口渴舌燥,頭痛甚劇,項筋疼脹,身不轉側,去汗,但頭汗出,左關脈弦數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