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膏

FU LI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4%
肺經 19%
腎經 17%
脾經 14%
肝經 9%
小腸經 4%
膀胱經 4%
膽經 2%
胃經 2%
心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茯苓膏:

茯苓膏為中醫治療楊梅瘡與瘋毒之方劑,是一種潰瘍性皮膚病,狀若楊梅色的瘡,以及發瘋狂躁,不受約束,伴有皮膚潰爛的病症。

組成:

當歸、白蒺藜、羌活、生地黃、熟地黃、甘草、連翹、木通、茯苓。

功效: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白蒺藜:**清熱解毒、散風熱、清熱瀉火、散結、排膿。

  • **羌活:**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 **木通:**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主治:

  • **楊梅瘡:**一種潰瘍性皮膚病,狀若楊梅色的瘡。

  • **瘋毒:**指發瘋狂躁,不受約束,伴有皮膚潰爛的病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15克,一日2-3次。

注意事項:

  • 孕婦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總結:

茯苓膏是中醫治療楊梅瘡與瘋毒的常用方劑,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滲濕、祛風除濕、補血益氣等功效。臨牀上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豬蹄2具(治如食法),白粱米1鬥(洗令淨,二味以水5鬥,合煮豬蹄爛,取清汁3鬥,用煮後藥),白茯苓5兩,商陸5兩,萎蕤1兩,白芷2兩,藁本2兩。
令皮膚悅澤白潤。
上(口父)咀,以前藥汁三斗,並研桃人1升,合煮,取一斗5升,去滓。瓷瓶貯之,納甘松、零陵香末各一兩人膏中,攪令勻,綿幕之。
每夜用塗手面。

方劑組成解釋


茯苓膏由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白蒺藜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羌活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熟地黃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木通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茯苓膏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便溏等。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茯苓膏,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二。 組成:大白茯苓不拘多少。 主治:痰火。

茯苓膏, 出處:《景岳全書》卷六十四。 組成:當歸3錢,白蒺藜3錢,羌活3錢,生地3錢,熟地3錢,甘草(去皮)3錢,連翹3錢,木通3錢,士茯苓半斤。 主治:楊梅瘡,瘋毒。

茯苓膏, 出處:《千金》卷六。 組成:豬蹄2具(治如食法),白粱米1鬭(洗令淨,2味以水5鬭,合煮豬蹄爛,取清汁3鬭,用煮後藥),白茯苓5兩,商陸5兩,萎蕤1兩,白芷2兩,藁本2兩。 主治:令皮膚悅澤白潤。主治:面多(黑乾)(黑曾)及手皴。

茯苓膏, 出處:《千金》卷二十七。 組成: 茯苓膏(《千金》卷二十七。)出處:《千金》卷二十七。別名:仙方凝靈膏、凝靈膏、神仙茯苓膏、闢谷凝靈膏組成:茯苓(淨,去皮)、松脂24斤,松子仁12斤,柏子仁12斤。主治:輕身明目,不老。發白更黑,齒落重生,延年益夀。 。 主治:輕身明目,不老。發白更黑,齒落重生,延年益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