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蓯蓉散

ROU CONG R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七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9%
肝經 17%
肺經 13%
脾經 11%
心經 7%
胃經 5%
大腸經 3%
腎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肉蓯蓉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潤腸道的功效,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

肉蓯蓉散的主要成分包括:肉蓯蓉、麋茸、川牛膝、石斛、遠志、菟蕬子、石龍芮、白僵蠶、五味子、蛇牀子、天雄、巴戟天。

1. 肉蓯蓉

肉蓯蓉性溫、味甘、澀,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腎虛陽痿、遺精早洩、腰膝酸軟、風寒濕痹、關節痠痛、痰多氣喘、胸悶氣短、降氣止痛等症狀。

2. 麋茸

麋茸性溫、味甘,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補髓、補氣養血、強筋骨、活血化瘀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腎虛陽痿、遺精早洩、腰膝酸軟、筋骨疼痛、氣血虛弱、貧血等症狀。

3. 川牛膝

川牛膝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尿、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尿路感染、小便不利、風濕痹痛、關節疼痛、跌打損傷等症狀。

4. 石斛

石斛性微寒、味甘,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可治療熱病傷津、口乾煩渴、胃陰不足、胃痛乾嘔、肺燥乾咳、虛熱不退、陰傷目暗、腰膝軟弱、氣血虛、乏力疲勞、腎精虧虛、腰膝酸軟、失眠多夢、遺精滑精等症狀。

5. 遠志

遠志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遠志性溫,味辛,歸心腎經,含有遠志酮、酚類化合物和黃酮類化合物等成分。遠志中的遠志酮可刺激尿液分泌,利尿消腫。遠志中的酚類化合物和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緩解炎症反應,促進水腫消退。遠志中的揮發油和辛味成分可祛痰止咳,可與杏仁、貝母、桔梗同用,治療痰多粘稠、咳吐不爽者。遠志中的苦味成分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與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同用,治療癰疽瘡毒,乳房腫痛等症。

6. 菟蕬子

菟蕬子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等功效。它可以治療陽痿遺精、小便頻繁、腰膝酸軟、目昏耳鳴、久瀉不止、陰虛內熱、虛熱泄瀉等症狀。菟蕬子還能增強血液的供氧能力,改善貧血等血液疾病,促進肝臟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增強肝臟的解毒能力。此外,菟蕬子含有菟蕬子苷,具有活血化瘀、調節免疫系統的作用,可以起到保胎、安胎的效果。

7. 石龍芮

石龍芮性微寒、味苦、澀,具有清熱利濕、化痰止咳、補腎固精、止血消腫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濕熱黃疸、水腫、痰多咳嗽、遺精滑精、尿血、便血等症狀。

8. 白僵蠶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可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咳嗽、痰多、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癰腫、疔瘡、症瘕、痛症等症狀。

9. 五味子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其中,固澀收斂可斂肺止咳、澀腸固精、益氣生津、補腎寧心;補氣可助脾益氣,增強抵抗力,緩解疲勞;補腎可改善腎虛諸症,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洩、陽痿不舉等;止咳化痰可稀釋呼吸道分泌物,促進痰液排出;降氣可治嘔吐、暈眩、口苦等症;生津止渴可刺激唾液和其他消化液的分泌,從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強筋骨可增強骨骼力量,強健筋骨;解酒毒可保護肝臟,促進酒精代謝,緩解酒後不適。

10. 蛇牀子

蛇牀子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血熱妄行、陰虛火旺引起的皮膚瘙癢;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陰癢、疥癬、蟲咬皮炎等;腎虛精冷、遺精滑精、崩漏帶下、小便頻數、尿道刺痛、蟲積腹痛、陰疽疥癬、風濕痹痛等;男子陽痿、女子白淫冷氣、瘕積、咳逆上氣、噦忤嘔吐、心腹痛、小便數等;以及濕熱下注、小便淋瀝、帶下赤白、陰囊濕癢等症狀。

11. 天雄

天雄性溫、味辛、有毒,歸肝、腎經,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散瘀、止痛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疼痛、跌打損傷、腫脹疼痛、牙齒疼痛等症狀。

12. 巴戟天

巴戟天,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腎虛陽痿、遺精早洩、腰膝酸軟、風寒濕痹、關節痠痛、痰多氣喘、胸悶氣短、降氣止痛等症狀。

總結

肉蓯蓉散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潤腸道的功效,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方中的各味藥物共同作用,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血、潤腸道的功效。

方劑組成解釋


肉蓯蓉、麋茸、川牛膝、石斛、遠志、菟蕬子、石龍芮、白僵蠶、五味子、蛇床子、天雄、巴戟天均具有補腎益精、強筋壯骨、溫陽固精的功效。本方以肉蓯蓉、麋茸、川牛膝、石斛、遠志、菟蕬子、石龍芮、白僵蠶、五味子、蛇床子、天雄、巴戟天為主藥,配伍使用,共奏補腎益精、強筋壯骨、溫陽固精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男性勃起障礙骨質疏鬆症胃腸脹氣腹瀉排尿後有殘尿感身體消瘦夜間盜汗口乾口渴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身體沉重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肉蓯蓉散, 出處:《雞峰》卷七。 組成:肉蓯蓉1兩,麋茸1兩,牛膝1兩,石斛1兩,遠志1兩,菟絲子1兩,石龍芮3分,雄蠶蛾半兩,五味子1兩,蛇床子1兩,天雄1兩,巴戟1兩。 主治:腎臟虛損,精氣衰竭,陽道萎弱。

肉蓯蓉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九。 組成: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利去粗皮,炙令乾),黃耆1兩(銼),五加皮3分,牡蠣粉、熟乾地黃1兩,枸杞子1兩,白茯苓1兩,石斛1兩(去根),五味子半兩,當歸1兩,白朮1兩,牛膝1兩(去苗)。 主治:虛勞盜汗,四肢無力,腰腳冷疼。

肉蓯蓉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八。 組成: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令乾),熟乾地黃1兩,石斛1兩(去根,銼),防風半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黃耆1兩(銼),白茯苓1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牛膝1兩(去苗),白朮半兩,五味子半兩,桂心半兩。 主治:虛勞傷憊,四肢羸瘦,腰膝無力,不能飲食。

肉蓯蓉散, 出處:《聖惠》卷六十八。 組成:肉蓯蓉4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令乾),白芍藥4兩,甘草4兩(炙微赤,銼),乾薑2兩(炮裂,銼),當歸1兩(銼,微炒),川椒3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桂心1兩,黃芩1兩,白及1兩,黃耆1兩(銼),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人參1兩(去蘆頭),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香熟)。 主治:金瘡出血多。

肉蓯蓉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七。 組成: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令乾),菟絲子1兩(酒浸1宿,焙乾,别搗),牛膝1兩(去苗),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杜仲1兩(去粗皮,炙令黃,銼),白茯苓1兩,防風3分(去蘆頭),桂心3分,巴戟3分,續斷3分,枸杞子3分,五味子半兩,蛇床子半兩,山茱萸半兩。 主治:補益臟腑,利腰膝,止煩疼,強志力,充肌膚。主治:風勞。

肉蓯蓉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九。 組成: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五味子3分,韭子1兩(微炒),熟乾地黃1兩,蛇床子1兩,續斷3分,車前子3分,當歸3分,天雄3分(炮裂,去皮臍),桑螵蛸1兩(微炒),天門冬1兩半(去心,焙),白石英1兩(細研,水飛過),白龍骨3分,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菟絲子1兩(酒浸1宿,曬乾,别搗爲末),磁石1兩(須醋淬7遍,搗碎,細研,水飛過)。 主治:虛勞,小便餘瀝,或黃或白,莖中疼痛,囊下濕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