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元和中膏

FU YUAN HE ZHO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胃經 19%
肺經 13%
腎經 11%
心經 7%
肝經 6%
三焦經 4%
大腸經 2%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扶元和中膏中包含黨參,其原因如下:

  1. 補氣健脾: 黨參性平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生津止渴之功效。扶元和中膏旨在扶正祛邪,而黨參能補益脾胃之氣,有助於提升機體正氣,抵禦外邪入侵。
  2. 調和脾胃: 扶元和中膏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黨參能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改善氣血不足的症狀。

扶元和中膏中包含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和胃止嘔: 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和胃止嘔的功效。扶元和中膏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白朮可以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同時也能和胃止嘔,緩解噁心嘔吐等不適。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扶元和中膏中其他藥物如黨參、黃芪等也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白朮與之配合,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藥效。同時,白朮還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扶元和中膏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扶元和中膏多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濕邪困阻等症狀。茯苓能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消減濕邪,從而達到扶正祛邪、和中健脾的功效。
  2. 寧心安神: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對於脾虛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扶元和中膏中加入茯苓,能起到滋養心脾、寧心安神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其整體療效。

扶元和中膏中包含砂仁,主要原因有二:

  1. 理氣和中: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化濕、溫中止痛的作用。扶元和中膏用於脾胃虛寒,氣滯食積,故以砂仁理氣和中,促進脾胃運化,緩解脘腹脹痛等症。
  2. 溫脾止瀉: 砂仁還可溫脾止瀉,適用於脾胃虛寒,寒濕下瀉等病症。扶元和中膏中加入砂仁,可溫暖脾胃,固澀止瀉,改善腹瀉症狀。

扶元和中膏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扶元和中膏旨在補益氣血,因此加入當歸,以其補血活血之效,改善氣血不足,使身體恢復元氣。
  2. 養血滋陰: 當歸還具有養血滋陰之效,能潤燥生津,改善因氣血不足所造成的陰虛症狀。扶元和中膏的組成中,往往也包含其他滋陰潤燥的藥材,與當歸相互配合,達到更佳的療效。

扶元和中膏中加入杜仲,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肝腎,強筋骨: 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之功效。扶元和中膏針對腎虛腰痛、筋骨無力等症,杜仲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增強體質。
  2. 固精益氣,降血壓: 杜仲具有固精益氣、降血壓的作用。扶元和中膏多用於氣虛血弱、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等症,杜仲能起到補益氣血、穩定血壓的作用,協調整體功效。

扶元和中膏中加入香附,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疏肝理氣,調和脾胃: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健脾和胃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胸脅脹痛、食慾不振、脘腹疼痛等症狀,並能調和脾胃,促進消化。
  2. 行氣止痛,散瘀止血: 香附能行氣活血,散瘀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經閉痛經等症有較好療效。此外,香附還能止血,對於出血性疾病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扶元和中膏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其補氣固表之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扶元和中膏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虛、中氣不足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面色蒼白、四肢乏力等症。

黃耆補氣健脾,能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改善食慾不振,同時也能提升機體免疫力,有效預防和治療各種感染。因此,黃耆成為扶元和中膏中不可或缺的藥材,有助於補益氣血,增強正氣,促進身體康復。

扶元和中膏中加入穀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健脾: 穀芽性味甘平,入脾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方中加入穀芽,可助於消食導滯,改善脾胃功能,增強食慾,促進營養吸收,從而達到扶元固本的目的。
  2. 清熱除濕: 穀芽還兼具清熱除濕的功效。方中加入穀芽,可以清熱解毒,祛除濕邪,改善因濕熱阻滯所引起的脾胃不適,如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總之,扶元和中膏中加入穀芽,既可健脾消食,又能清熱除濕,對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濕熱內蘊等病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扶元和中膏中包含雞內金,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 消食化積: 雞內金為雞的胃,其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開胃之效。方中加入雞內金,可助於消化不良、食積停滯等症狀的改善,提升藥物對於脾胃的調理作用。
  2. 助藥力: 雞內金本身具有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藥物的吸收利用率,進一步提升扶元和中膏的治療效果。

因此,扶元和中膏中加入雞內金,不僅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更能提升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扶元和中膏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方中若出現嘔吐、噁心等症狀,半夏可有效緩解,使脾胃氣機和順,達到和中扶元的目的。
  2. 化痰止咳: 半夏性燥,能燥濕化痰,且能降氣止咳。若患者兼有痰多咳嗽,半夏可協助祛除痰濁,使呼吸通暢,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總而言之,半夏在扶元和中膏中發揮了降逆止嘔和化痰止咳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失調、痰濁阻肺等症狀,達到扶元和中的功效。

扶元和中膏中加入佩蘭,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暑:佩蘭性涼,味辛,善於清熱解暑,可緩解暑熱所致的發熱、口渴、胸悶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清熱藥材相輔相成,增強清熱解暑功效。
  2. 化濕止嘔:佩蘭具有化濕止嘔的作用,能有效緩解濕邪引起的噁心嘔吐、腹脹等症狀,配合方劑中的其他化濕藥物,共同作用,增強止嘔功效。

佩蘭的加入,使扶元和中膏的清熱化濕、止嘔功效更為全面,適用於暑溼困脾、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

扶元和中膏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內侵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生薑能有效緩解症狀,起到溫中和胃的作用。
  2. 解表散寒,止咳化痰: 生薑還具有解表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扶元和中膏中加入生薑,可以增強方劑的解表散寒作用,提高療效。

扶元和中膏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脾胃: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益脾胃、養血安神之效。扶元和中膏旨在健脾和胃,改善消化功能,而大棗能增強脾胃運化能力,促進食物消化吸收,達到扶正固本的效果。
  2. 和中緩急: 大棗能緩解胃腸不適,對胃痛、腹痛、腹瀉等症狀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扶元和中膏中加入大棗,能夠和胃止痛,緩解腸胃不適,促進整體氣血運行,達到和中緩急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扶元和中膏」是一款具有悠久歷史的中藥方劑,由黨參、白朮、茯苓、砂仁、當歸、杜仲、香附、黃耆、穀芽、雞內金、半夏、佩蘭、生薑、大棗等中藥材組成,具有增強體質、改善消化功能等功效。

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等功效,適用於體虛乏力、食慾不振、口乾舌燥、失眠等症狀。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適用於脾虛虛寒、水腫、泄瀉、自汗、盜汗、口乾舌燥、胎動不安等症狀。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狀。

砂仁: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適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腹瀉、腹部不適、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脾虛濕滯、中焦氣滯之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適用於血虛、月經不調、痛經、瘀血、咳嗽、哮喘等症狀。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適用於氣虛、體虛、腰膝酸軟、風濕痹痛、關節炎、水腫、孕婦水腫、先兆流產等症狀。

香附:具有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的功效,適用於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氣虛、體虛、自汗、盜汗、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狀。

穀芽:具有健脾胃、消食化積、益氣寬中、消食和中等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洩瀉、虛勞咳嗽、乳汁不下、消食化積、益氣寬中等症狀。

雞內金:具有消食化積、澀精止遺、止咳化痰、利水滲濕、理氣行氣、健脾胃等功效,適用於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遺精遺尿、咳嗽痰多、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狀。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狀。

佩蘭:具有燥濕、芳香化濕、調經、生津止渴、鎮咳祛痰、平喘解熱等 традиционное лечение заболеваний功效,適用於濕溫病癥、頭痛、胸悶、腹脹、嘔吐、泄瀉等症狀。

生薑: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適用於風寒感冒、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狀。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 традиционное лечение заболеваний功效,適用於氣滯血瘀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中藥方劑「扶元和中膏」具有增強體質、改善消化功能等功效,適用於體虛、乏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但具體用法用量應遵醫囑。

傳統服藥法


黨參1兩5錢,於朮1兩(炒),茯苓1兩(研),砂仁4錢(研),歸身1兩(土炒),杜仲1兩(炒),香附6錢(制),生黃耆1兩,谷芽1兩(炒),雞內金1兩(焙),半夏8錢(薑炙),佩蘭草6錢,生薑6錢,紅棗20個(肉)。
並以水熬透,去滓,再熬濃,兌冰糖二兩為膏。
每服3錢,白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胸悶脹胃腸脹氣

相同名稱方劑


扶元和中膏,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義》。 組成:黨參1兩5錢,於朮1兩(炒),茯苓1兩(研),砂仁4錢(研),歸身1兩(土炒),杜仲1兩(炒),香附6錢(制),生黃耆1兩,谷芽1兩(炒),雞內金1兩(焙),半夏8錢(薑炙),佩蘭草6錢,生薑6錢,紅棗20個(肉)。 主治:久病脾虛食少,胸悶乾噦,倒飽嘈雜,食物不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