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和中湯

JIE DU HE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14%
心經 13%
肝經 10%
膀胱經 10%
腎經 7%
胃經 7%
膽經 5%
大腸經 2%
小腸經 2%
肺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解毒和中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解表散風: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解表散風、止痛止癢之效。當機體因外邪入侵而出現風寒表證,如頭痛、鼻塞、流涕等,防風可助於驅散風邪,緩解表證。

二、疏通經絡: 防風還具有疏通經絡、祛風濕的作用。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而導致的關節疼痛、麻木等症,防風能協助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因此,在「解毒和中湯」中加入防風,可發揮其解表散風、疏通經絡的功效,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解毒和中湯」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解毒消腫: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因風熱外襲或毒邪入侵引起的發熱、頭痛、咽喉腫痛、皮膚紅腫等症狀,荊芥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更能增強解毒功效。
  2. 宣肺透表,利咽散結: 荊芥亦有宣肺透表、利咽散結的作用,可幫助肺氣宣通,痰濁排出,對於風熱犯肺引起的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狀,亦具療效。

「解毒和中湯」中包含「澤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消腫解毒: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消腫解毒之效。其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出毒素,對於因濕熱內蘊、毒素積聚所導致的瘡瘍腫毒、水腫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協同增效: 在「解毒和中湯」中,澤瀉通常配合其他清熱解毒、利濕化濁的藥物,例如黃芩、黃連、車前子等。這些藥物共同作用,能夠更好地清除體內毒素,達到解毒和中的效果。

「解毒和中湯」方劑中包含豬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清熱解毒: 豬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毒素積聚,豬苓能將其排出體外,達到解毒的目的。
  2.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 豬苓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伍使用,如黃連、黃柏、梔子等,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解毒效果。例如,與黃連、黃柏合用,可清熱解毒、利濕退黃;與茯苓、澤瀉合用,可利水滲濕,消腫止痛。

解毒和中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健脾的作用,能幫助胃腸蠕動,促進消化吸收,提升身體的免疫力,有助於抵抗外邪入侵,緩解中毒症狀。
  2. 燥濕化痰: 陳皮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濕氣和痰濁,減少濕邪阻遏氣機,有利於毒素的排出,減輕中毒造成的損傷。

因此,陳皮在解毒和中湯中發揮著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協同作用,有助於提升療效。

解毒和中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大原因:

  1. 清熱解毒: 連翹性味苦寒,歸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之功效。其藥理研究表明,連翹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連翹苷、連翹酯、黃芩素等,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等作用,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治療熱病發熱、咽喉腫痛、癰疽瘡瘍等症。
  2. 疏散風熱: 連翹具有疏散風熱的功效,可治療風熱感冒、風熱咳嗽等病症。在解毒和中湯中,連翹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使用,可有效地清除體內風熱之邪,達到解毒散結、疏風止痛的效果。

「解毒和中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解毒、清熱、燥濕的功效。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生肌等功效。其苦寒之性,可清熱瀉火,解毒消腫,對於熱毒熾盛、濕熱內蘊等病症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黃芩對於濕熱所致的腹瀉、痢疾、黃疸等病症也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在「解毒和中湯」中加入黃芩,可有效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解毒和中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作用:

  1. 利水滲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能利水滲濕,去除體內濕氣,促進毒素排出。對於因濕熱、痰飲等引起的毒素積聚,茯苓能起到很好的化解作用。
  2. 健脾益氣: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毒素侵襲。對於因脾虛氣弱、體質虛弱而導致毒素不易排出的情況,茯苓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此外,茯苓性平和,與其他藥物配伍相宜,不會產生副作用,因此在解毒和中湯中常用於配合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解毒功效。

「解毒和中湯」中使用「前胡」的主要原因有二:

  1. 疏散風寒,宣肺止咳: 前胡性微寒,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之效。對於因風寒侵襲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前胡能有效緩解。
  2.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前胡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用於治療因熱毒所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因此,在「解毒和中湯」中加入前胡,一方面可疏散風寒,宣肺止咳,另一方面又能清熱解毒,利咽消腫,達到治療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的效果。

「解毒和中湯」中加入川貝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清熱化痰: 川貝母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其能有效緩解因外邪入侵引起的肺熱、咳嗽、痰多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達到解毒和中的目的。

二、 解毒散結: 川貝母不僅能清熱化痰,亦有解毒散結之效。其能化解毒素,疏通經絡,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解毒和中、消腫止痛的功效。

「解毒和中湯」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因為甘草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許多中藥材性偏寒熱,服用後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甘草可以中和這些藥性,使藥性更平和,減輕對身體的刺激。
  2. 解毒增效: 甘草本身具有解毒作用,可以解百毒,尤其是針對一些毒性較強的中藥,如附子、烏頭等,甘草可以起到解毒護肝的作用,提高藥效同時降低毒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解毒和中湯 」

解毒和中湯是中藥方劑之一,由防風、荊芥、澤瀉、豬苓、陳皮、連翹、黃芩、茯苓、前胡、川貝母、甘草等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滲濕、止瀉止嘔等功效。

  • 防風: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 豬苓: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連翹: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前胡: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
  • 川貝母: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

解毒和中湯主治斑疹泄瀉,即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等原因引起的痢疾,常伴有皮膚出現斑疹,症狀包括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發熱、皮膚紅疹等。

總結

中藥方劑「 解毒和中湯 」是一種清熱解毒、利水滲濕、止瀉止嘔的中藥方劑,由防風、荊芥、澤瀉、豬苓、陳皮、連翹、黃芩、茯苓、前胡、川貝母、甘草等多種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滲濕、止瀉止嘔等功效。臨牀上,解毒和中湯常被用於治療斑疹泄瀉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防風5分,荊芥5分,澤瀉5分,豬苓5分,陳皮5分,連翹7分,黃芩7分,茯苓7分,前胡7分,貝母7分,甘草2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對本方中任何一種成分過敏者禁用。
  • 服藥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 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麻疹大腸激擾綜合症皮疹紅疹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解毒和中湯, 出處:《嵩崖尊生》卷十五。 組成:防風5分,荊芥5分,澤瀉5分,豬苓5分,陳皮5分,連翹7分,黃芩7分,茯苓7分,前胡7分,貝母7分,甘草2分。 主治:斑疹泄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